毛岸英之死与彭德怀的责任

2017-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50年11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入朝参战才34天的毛岸英,遭到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的轰炸不幸牺牲,***闻说噩耗后,悲痛自然无可名

1950年11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入朝参战才34天的毛岸英,遭到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的轰炸不幸牺牲,***闻说噩耗后,悲痛自然无可名状。他反复念叨着北周诗人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的爱子之情是显而易见的。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对他进行了全方面的培养,让他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当过秘书,后来又担任工厂的党总支副***。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之所以大胆支持毛岸英参加志愿军,并非不懂战争的残酷,死人的事实经常发生的,而是源于为毛岸英做了精心安排,只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俄文秘书,且不参加战斗值班。

因为对手是美军,友军是朝鲜人民军,俄文翻译这个职务能够让毛岸英显示才能的机会并不多。换言之,毛岸英的危险并不多,除非数十万志愿军全军覆没,志愿军总部遭到美军一锅端,司令员***自身难保,而这种情况基本为零。即便有这种情况,***大概也知道,他亲自托付的***不会不管毛岸英的安危。

***也的确尽可能地照顾了毛岸英,但他最终有负***的当面嘱托,呆在志愿军总部这一全军最安全之地的毛岸英竟然牺牲了(许多和美军短兵相接的普通战士战斗三年,却毫发无损;而当年与毛岸英一起工作的志愿军总部作战参谋赵南起,后来授衔上将)。这最后的不幸,可以说是***能力和经验以外的事情了。

毛岸英之死,虽不至***中***专案组的污蔑***有意害死毛岸英的境况,但他的确负有一定责任。

对于志愿军总部的防空问题,***曾多次告诫***等人注意。

1950年10月21日,也就是***入朝的第二天,***于凌晨4时致电***,提醒说:敌人测向颇准,请加注意,熙川或其他适当地点应速筑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们司令部的安全(注释1)。

10月27日,***又致电***:你们指挥所应移至安全地点,现在的位置不好。(注释2)

10月28日,他继续叮嘱***:你们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万勿疏忽。(注释3)

11月24日,就在毛岸英牺牲的前一天,***还在电嘱***: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注释4)

***之所以谆谆告诫注意防空,从公的方面说,是为了保证总部安全,进而对志愿军数十万将士和中国人民负责,从私方面说,也是为了保证与***等3人一个党小组的毛岸英的安全。但他这些指令均被***忽视了。***本人如果不是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的急中生智,也早已和毛岸英一样命归黄泉了。

1951年2月21日,***回到国内向***汇报工作时,内疚地说:我对你和恩来几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视,致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承担责任。(注释5)

他的内疚是真诚的,但已无济于事。

***对防空的忽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国内战争中偏处西北次要战场,与蒋介石的偏师弱旅作战,造成防空经验不足,其次对近代化战争缺乏全面的了解。如果是***或者粟裕出任志愿军司令员,这两位长期面对蒋介石主力作战的方面军将领便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了。

1948年11月12日,指挥华东野战军42万人马参加淮海战役的粟裕,将华野司令部设在过满山,离被包围的黄百韬兵团驻地碾庒不到5公里,准备就近指挥攻打黄百韬,***当即发来电报,指出华野指挥位置太靠前,要他们后撤5公里(注释6)。

第二天,粟裕便遵照***的指令,将司令部驻地转移到土山镇。

这当然并非粟裕怕死,而是他懂得,不能因小失大,以匹夫之勇贻害整个战局。

对于近现代化战争,粟裕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所撰写的《关于组织战斗》中就有不凡的见解。而防空的重要性,也在他统率华东野战军和蒋介石的嫡系主力作战过程中有了深刻的认识。

1950年2月,也就是抗美援朝8个月之前,为对付当时***空军对上海及其他沿海城市的袭击,***决定成立上海防空司令部,组建上海防空军,由***担任司令员,但实际由驻扎在南京的粟裕暂时放下攻打台湾的准备工作,到上海指挥防空作战。

粟裕奉命赶到上海后,在3个多月的上海防空作战中,共击落***军飞机16架,夺得了部分制空权。这年3月,粟裕还根据***的指令,组建了华东空军。粟裕要求同时培训三套指挥人员,为日后空军发展作准备。

可以想见,如果***当初首选粟裕担任志愿军统帅的设想能够实现,以粟裕的作战经历和对总部安全的重视,***告诫志愿军总部注意防空的电报就不会落空,或者甚至是多余的,而毛岸英牺牲的概率也将缩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