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在太空授课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芜湖回忆太空授课:既新鲜又忐忑(图)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网芜湖11月12日电(汪瑞华 陶涛)2013年6月26日,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对飞行组中唯一女航天员王亚平来说,十五天

人民网芜湖11月12日电(汪瑞华 陶涛)2013年6月26日,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对飞行组中唯一女航天员王亚平来说,十五天的太空执勤是一次毕生难忘的经历。期间,她在队友聂海胜和张晓光的帮助下,通过电视直播给全国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太空实验课,获得一片赞扬。

时隔三年,王亚平再次来到学生面前,不同于当时穿着太空服,这次一身戎装的王亚平显得更加干练。昨天下午,她结合自己的太空经历,在北师大芜湖附中给大家作了一场生动的航天科普报告。

谈自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1997年,王亚平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全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名新兵。同年8月,王亚平来到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她的飞行梦也就从这一刻开始启航,直到2013年4月,成功入选“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从小到大,想过当医生、当律师、当老师,可是从未敢想过会当女飞行员。”王亚平坦言。但从她义无反顾地参加航天选拔,到身穿航天服登上太空,用挚爱二字形容对这份事业的坚守再合适不过。

“‘神舟十号’发射升空的那一刻,脑海中没有害怕和恐惧,取而代之的只有六个字:责任、使命、圆梦。”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是王亚平内心满满的自豪与担当。

在航天员训练期间,王亚平一年要学完高等数学、基础力学、航天医学、天文学以及英语等30多门专业课程,此外,还需要在航天环境下做高强度适应性训练。这些在常人看来几乎很难完成的任务,却被王亚平逐一拿下。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这份信念就是王亚平最好的答案。

王亚平说,从太空看地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遥远,但是有很多的情感,在太空中会变得更加的清晰。远离地球,才更懂得地球家园的可贵;远离祖国,才更能体会到祖国的重要;远离了亲人和朋友,才会更加的思念和牵肠。

谈经历:太空授课“新鲜好奇 忐忑”

“神州十号”在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的12天时间里,王亚平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把“天宫一号”作为太空讲堂,给地面的青少年做太空讲座。通过一些富有趣味的太空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太空知识,感受太空奇妙,激发他们对航天的兴趣。

提及太空授课的感受时,王亚平打趣地说:“由于太空舱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一边做物理演示一边讲解的同时,一边还要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平日里读书要一心一意不同,在太空授课则需要一心多用。”

测质量实验、单摆演示、陀螺演示、水膜演示……回忆太空授课的那段经历,王亚平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新鲜、好奇和忐忑。新鲜好奇的是头一次在太空做物理实验,忐忑是因为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担心自己胜任不了。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王亚平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仅太空授课获得了来自地球听众的一致好评,也因为此,她在完成太空任务回来后,收到了许多孩子们的来信。“那次的授课经历,让我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尤为备感欣慰的是,在探索广袤太空的同时,能够亲手为孩子们播下航天梦想的种子,开启太空旅程。”王亚平如是说。

谈感悟:相信有梦就有未来

“在太空里轻盈飘逸的感觉,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陶醉。作为航天员,我们是幸福的,因为赶上了祖国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好时代。”报告会上,王亚平深情地和孩子们说起了自己的太空感悟。

时势造英雄。从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飞行到今天,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到舱外、从神舟到天宫、从出舱到授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三年前‘神舟十号’飞行任务让我圆了两个梦想,一个是飞天梦,一个是教师梦。”报告会上王亚平和孩子们交起了心,梦想有时也并非遥不可及,就像2003年看到航天英雄杨利伟飞上太空的那一刻,我有了自己的飞天梦一样。

在王亚平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相信有梦就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