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新书 余秋雨出新书回应“文革余孽”等说法

2017-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讯 (记者 田志凌 实习生 廖方舟)7年前余秋雨<借我一生>出版,因被指其中关于"文革"的记述"掩盖史实"而饱受学界抨击,余秋雨也宣布从此封笔.但日前记者获

本报讯 (记者 田志凌 实习生 廖方舟)7年前余秋雨《借我一生》出版,因被指其中关于“文革”的记述“掩盖史实”而饱受学界抨击,余秋雨也宣布从此封笔。但日前记者获悉,余秋雨即将在4月23日全国书博会期间推出另一部新的长篇记忆文学《我等不到了》。

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99网上书城联合推出。记者日前看到部分篇章,余秋雨在新书中对自己“饱受攻击”的经历做了辩白,称这是因为自己突然出名,所以遭遇了“典型的中国逻辑”。

“中国文学不应该违避当下的切身磨难”

据悉,《我等不到了》一共20来万字。余秋雨在书的开篇即为创作初衷作了说明:“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

“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违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

《我等不到了》从余秋雨的曾祖父、曾外祖父从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记述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等众多家族人物在近一个世纪历史中的沉浮。

“按照典型的中国逻辑,麻烦就来了”

余秋雨在新书中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他遭到各方抨击的经历。包括指他是“文革”中“石一歌”的成员,骂他是“文化口红”、“文革余孽”等说法。

在第五章《历险和逃跑》中,余秋雨写到,他是从伊拉克游历回国后才发现“国内正用一种浓缩的灾难‘欢迎’我”。余秋雨写到,他认为最通俗的原因是,他写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太畅销,凤凰卫视播出他的节目世界各地有大量观众追着看,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文明大会“都破例邀请我这么一个毫无官职的中国学者去演讲。这下,按照一种典型的‘中国逻辑’,麻烦就来了。”

在这一章里,余秋雨还写到两位学者杨长勋和齐华,他们三人一起如何分析当下各种报道对余的“诽谤”,如何商议对策。书中称杨长勋说,对余秋雨的攻击起点是余秋雨发表的《反盗版宣言》,“由于影响太大,几个盗版集团都想封你的嘴。

正好那个姓孙的‘石一歌’看你有名,在一些场合不清不楚地说你是他的‘当年同事’,被北大一个与你同姓的学生听到了……”余秋雨称,他最后写悬赏来表明自己的清白:“一、任何人只要出示我用‘石一歌’名义写过的任何一篇、一章、一节、一段、一行、一句有他们指控内容的文字,我立即支付自己全年的薪金,作为酬劳”。

链接

曾是“封笔之作”的《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初稿成于2004年三四月间。从余秋雨的童年、大学经历,一直写到当戏剧学院院长,以及他写作《文化苦旅》等书的历程。此书一经推出便在国内作家和学者圈中掀起正反两极论战,其中最广受争议的乃是余秋雨在此书中的“掩盖史实”,其历史观和史实描述屡遭质疑。传媒更掀起一波“批判余秋雨”热潮。面对来自各方的责难疑析,余秋雨称《借我一生》内容全部可信,并宣布封笔不再从事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