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评价陈道明 一线男星片酬遭曝光:陈道明王志文等一集四十万起价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以2011年12月为分水岭,中国电视剧的价格经历了一轮疯狂的上涨.回落.分化.其背后是乱象丛生的电视剧产业链——视频网站推波助澜,演员片酬居

以2011年12月为分水岭,中国电视剧的价格经历了一轮疯狂的上涨、回落、分化。其背后是乱象丛生的电视剧产业链——视频网站推波助澜,演员片酬居高不下,制作成本缩水……

上升

和一般人的人生轨迹相反:2009年之前,制片人吴晓开公司,当老板,拍自己的电视剧。2009年之后,他把公司卖给了华谊兄弟,成立了隶属于华谊的电视剧工作室,"成了打工的"。

十年前吴晓开始做电视剧制片人。没赔过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2005年他成立了北京时代春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年拍了三部剧:《钦差大臣》、《最后的子弹》、《中国兄弟连》。他最津津乐道的是最后一部。"那时候看剧本还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演员都还没定下来,只拿着剧本去给各个电视台看,就卖了十一个台。"后来定演员,他挑了纯属新人的于震和辛柏青。当时于震只拍过《吕梁》,片酬2万元一集,辛柏青演过一个张恨水小说改编的《秋海棠》,3.

5万元一集。女主角韩雯雯才8000元,导演宁海强价格最高也不过4万元一集。30集拍下来,这些人的片酬还占不到整个成本的四分之一。战争剧成本本身偏高,这套剧最后花了两千万,在当时算大投入。有电视台的人提意见说于震没名气,脸太长,吴晓也不听。"选演员,气质、价位合适就对。红不红、脸长不长,关剧什么事?"

买《中国兄弟连》的11个电视台中包括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吴晓跟他们签的是收视率——超过一个点,每集奖两万元。吴晓最后拿了68万元,"平均收视率是5个点。"

但这一切都是2009年之前的事情,之后情况便发生了变化。2009年9月,华谊上市。第一个收购的就是吴晓的公司。除了电影和经纪,华谊试图把电视剧做成它新的利润支撑点。作为影视行业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华谊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强烈的资本冲动。

和电影相比,电视剧的市场从来都是有限的。电影的利润有可能是1亿元,也有可能是10亿元,上不封顶。而电视剧不行。电视台是有限的,电视台购买电视剧的预算是有封顶的,电视剧产业的利润取决于电视台对这封顶价格的松动。当有限的电视剧产业与无限的资本市场面对面,它就必须拿钱来砸,砸演员、砸主创团队,做盘子,做规模。

大大小小4000多家影视制作公司散落在电视剧产业链的上游,造成的局面是资源极度分散,即使如海岩的海润影视这样拥有最多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业内巨头,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只有可怜的2%。

吴晓的判断是,在电视剧行业,资源集中是必然趋势,小公司、个人会越来越难做。"整个市场没什么契约精神,电视台的欠款、拖款非常多,资金回笼特别慢。中小型公司很难抵御风险。必须有一个大的资金平台作为背景,才能游刃有余"

2008年底,杨善朴的金泽公司就差点没扛住资金短缺危机。买方押款,回款周期长达两年,造成制作方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很多人当年入行是以为电视剧这个行业门槛不高,但到此时,没有几千万的资金,已经转不动这个盘子了。

在王中军的邀请下,杨善朴加盟了华谊,和吴晓一样成立了工作室,之后他还将负责十二个工作室全部出品的网络销售。在来到华谊之前,杨善朴认为电视剧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做电视的人当然得感性大于理性,投资、生产、销售,任何环节都不该有工业化参照指标。"但王中军说服他,电视剧要做下去,必须工业化。杨善朴说:"接受这一点,对我是个痛苦的过程。"

但产业化也有其迷思。中国一年出产的电视剧,能播出的不到一半。一家电视台一年消化的剧集在1000集左右,考虑到各卫视之前的重复,全国一年能消化的电视剧最多8000集。孔二狗认为:"如果一家公司一年做十部以上的剧,那简直就是自己打自己。

就算你的剧部部都好,一线卫视也不可能一年买你5部剧不是?"就华谊来说,即使每个工作室一年只做一部剧,华谊一年也能生产出十二部约500集电视剧。平均每部剧的投入都要四五千万,利润却很难超过30%。就是说,一旦赔了一部,就要靠三部来填。如果不幸赔了三部,那其他人再怎么玩这一年都白干了。

2009年,王中军就曾向杨善朴抱怨:拍了500集电视剧,利润还不如《非诚勿扰》一半的票房。但仅仅是一年之后,电视剧的价格已经翻天覆地,华谊砸下去的银子铺开来的盘子,开始得到巨大回报——2010年,靠电视剧创造的4亿产值和1.2亿利润,已然可以做到和电影平分秋色。

泡沫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甄嬛传》制作人曹平见证了视频网站对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影响:从彻头彻尾的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