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雅君哪里人 黎雅君错失举重冠军 里约非终点人生不因此失色

2018-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次挺举犯规,但队中无人知晓,接下来又是两次失败.昨日,一连串的意外让中国举重队的新星黎雅君在里约吃到了"零蛋".没有人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所知道的只是

第一次挺举犯规,但队中无人知晓,接下来又是两次失败。昨日,一连串的意外让中国举重队的新星黎雅君在里约吃到了“零蛋”。没有人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所知道的只是黎雅君四年的等待换来的只是遗憾的回忆。

失败 变化的红灯

昨日凌晨,黎雅君在女子53公斤级抓举比赛中异常顺利。参赛的7名选手中有5人都没有能力挑战90公斤以上的重量。惟一有威胁的是中华台北选手许淑静,不过在她最后一把举起100公斤时,黎雅君已经用101公斤破了奥运纪录。

没人质疑这名新人的实力。今年4月全国举重锦标赛上,黎雅君曾以232公斤的总成绩夺冠,这一总成绩比赵常玲(祖尔菲亚)伦敦奥运会夺冠时多了6公斤。

接下来的挺举比赛中,许淑静开把举起112公斤,而黎雅君开把选择了123公斤,成功举起。在台上看到两盏白灯一盏红灯亮起后,黎雅君走下台去。后场的总教练王国新盯了一眼屏幕,也看到了成功。

截至这个时候,黎雅君的人生就像一条没有红灯的公路,一往无前。然而红灯就这样猝不及防地亮了起来。就在黎雅君走向后场时,她的第一次试举被显示失败。5位仲裁判定黎雅君曲肘犯规,一致给了红灯。黎雅君和教练都不知道,他们正讨论着下一把怎么加重量。

第一把失败。黎雅君突然加重到126公斤。许淑静没有意料到,结果第二把试举126公斤失败。之后,黎雅君的两次试举也都没有成功。中华台北代表团一片欢呼,许淑静为中华台北赢下了首枚奥运举重金牌。

失落 过重的承受

比赛结束后,黎雅君才知道自己第一次挺举失败了,成绩没了。黎雅君低着头在后场的沙发上独自坐了很久。王国新赛后在混合区接受采访时称头脑还在发蒙。

回忆到挺举第一举的动作,黎雅君认为自己没有曲肘,“我十分确定没有曲肘,我知道我晃了一点点肩,所以我一直举着等着看裁判的灯。”但一旦裁判或者仲裁认定你曲肘,这在举重比赛中是一定要被判失败的。

不过按照规则,仲裁改判的话会有现场播报,并应该有技术人员去通知中国队,然而中国队上下都没有提到有人通知过他们。

赛后,黎雅君想去申诉看录像,没有被允许。即便是同意,仲裁做出的结果也是不能改变的,中国队最终放弃上诉。“这就是比赛,结果是不会更改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下次做好。”王国新说。

所有人都在说自己没问题。但显然,这个结果对一个23岁的小姑娘来说太过沉重。“还是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吧。”黎雅君说。因为处于生理期,黎雅君昨天状态稍微有点软。而且,虽然在全国锦标赛上举起过128公斤,但挺举并非她的强项。目前的挺举世界纪录是许淑静保持的132公斤。

王国新表示这次失利并不能叫意外,“我们也不能推卸责任,作为教练员一定要承担起责任来。”

失意 里约非终点

昨日凌晨,黎雅君的家乡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的广场上灯火通明,许多乡亲都聚集到这里看她的比赛。为了这一天,全县还破例放了假。

“这就是比赛,真的辜负太多关心我,支持我的人,对不起……”黎雅君在赛后发了一条微博,比她在记者面前,少了一些平静。在这条微博下,有6万多条留言,这是她之前所发的微博下留言量的1万倍。

6月15日,黎雅君转发了里约奥运奖牌的照片。可能没有人比她更渴望这枚奖牌,也不能体会到她的付出,尤其是她平日里还要兼顾学习。作为广州体院一名大四学生,黎雅君并非免试上大学而是自己去考的,结果比录取线高了几十分。

在总局里,黎雅君还自学了英语,出国比赛和外国选手沟通时基本没有障碍。但让这位单亲家庭孩子最高兴的还是在训练之余回家能看一眼妈妈。13岁那年因为市体校离家远,黎雅君差点当了“逃兵”。

马尔克斯说:“新鞋你要是不穿,永远不会合脚。”黎雅君在她第一次奥运之旅中试穿了“新鞋子”,并不舒服。她还是选择继续坚持。在最新的一条微博中,黎雅君剖析了自己,并相信自己能够重新振作、重新出发。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房亮

新体议 黎雅君的人生不会因丢金而失色

意外丢冠之后的黎雅君说,“这就是比赛,真的辜负太多关心我,支持我的人,对不起……”

“对不起”这三个字说得太重了,虽然很多人依然用“金牌”来衡量运动员的成败,但至少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当奥运会季军利马点燃奥运会火炬的那一刻起,这些持“金牌论”的人群一定会被震撼到。

黎雅君感到委屈,她不是因为实力不济输掉比赛。黎雅君又清楚竞技体育的残酷,她知道“这就是体育,这就是比赛”。

在中国,对一个贫苦农村的孩子来讲,从事体育运动也许是他们惟一走出去的方式。

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能够像黎雅君这样站到塔尖并参加奥运会的人,已经是一种成功。

两天前在射击场,一名国外运动员获得第7名后的那种喜悦,能够让人感觉到她是来享受奥运的。

过去这一天,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黎雅君丢金的消息和帖子,大家讨论着到底是教练还是组委会的责任。但对于黎雅君本人,已没多少意义。接下来,她需要新的生活,投入到又一个四年,投入到这个除了在奥运会之外少有人关注的项目。

没有拿到金牌,但黎雅君今后的生活注定精彩,她没有将“宝”全部押在金牌上。这几年,本可通过免试入学的她通过努力,比录取线高出几十分考上了广州体院。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她只需在奥运会后修满运动生理学学分和通过论文答辩便可毕业。在国家队期间,黎雅君利用一周两次学习英语的机会,加上空余时间观看美剧,口语已能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昨天,黎雅君说她希望能带母亲去一次北京,“她都没到过北京,说怕影响我训练。我最希望的,就是带她出去旅游。”

亲情,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当有一天失去它时,那种感觉会比丢掉金牌更痛苦。

对23岁的黎雅君来说,里约的失利只是一次小坎坷,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会因此而失色。 □新京报体育评论员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