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夫王华 你知道草莓大王赵亚夫吗?今天电影《赵亚夫》正式开机

2017-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你知道草莓大王赵亚夫吗?今天电影<赵亚夫>正式开机聚焦图片现代快报讯(记者 郝多 摄影 顾炜)对于江苏句容人来说,赵亚夫的名字如雷贯耳.在句容市戴庄,有一座赵亚

你知道草莓大王赵亚夫吗?今天电影《赵亚夫》正式开机

聚焦图片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郝多 摄影 顾炜)对于江苏句容人来说,赵亚夫的名字如雷贯耳。在句容市戴庄,有一座赵亚夫事迹展览馆,展现了这位七旬老人是如何将一生奉献给农业、奉献给农民的。作为多年奋战在“三农”一线的老党员,赵亚夫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多次江苏省党代会和镇江市党代会。

10月16日,75岁的赵亚夫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两天后,以赵亚夫为原型的同名电影《赵亚夫》,在句容市赵亚夫事迹展览馆开机,赵亚夫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何政军,曾在电视剧《亮剑》中饰演赵政委。

赵亚夫与赵亚夫的扮演者何政军

1941年生,江苏常州籍,中共党员。大半个世纪来,他专注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发展,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带领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位感动江苏人物、中央电视台2007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014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赵亚夫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多次参加江苏省党代会以及镇江市党代会。2016年10月16日,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赵亚夫

人物简介

阴差阳错学了农林,被农村的穷苦深深震撼

1941年,赵亚夫出生在江苏常州,父母都是农民。小学中学,赵亚夫都是在城里上的,“不过两头跑,周末就回农村。”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对农村很亲切,不过真正了解农村,还是读大学后。

高中毕业时,赵亚夫一心想报考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宜兴农林学院的农学专业。“那时我觉得面子上不光彩,校徽别得斜一点,把‘宜兴农林’几个字插在口袋里,只露出‘学院’两个字。”赵亚夫说,不少同学不想学农离开了学校,50多名新生最后只留下17人。赵亚夫也有些动摇。

1958年,学校搞教育改革,整体“搬”到了农村,田间作课堂,农民当老师,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一年时间里,赵亚夫切身感受到农村太苦,农民太穷,农业太重要了。

“农民吃不饱,还总是患病,我也感染了肺结核。”赵亚夫说,至今他还记得去县医院看病的情景,“走廊地上都躺着穿得破破烂烂的病人。病人太多,医院没能力收治,而病房里还不断传来离世病人家属的哀号。”

从那以后,赵亚夫再也没有动摇过,安下心来学习、做事。他说,“我那时就立志‘为农民服务到老’。”

1961年,20岁的赵亚夫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

赵亚夫在田间 资料图片

去农村推广有机农业,被农民当成推销化肥的

改革开放之初,镇江拉开了工业大发展的序幕,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谋生,一些农村土地荒芜、人口流失。“我曾经问过农民工,为什么宁愿背井离乡、舍家弃子,也不愿重返故土?回答是,种地不值当,没有打工挣得多。”这让赵亚夫思考,要发展农业,必须重建农民对土地的信心,让农民从土地里刨出比打工更高的收入。

为了证明种地同样能够致富,赵亚夫选择到镇江最穷的句容农村推广有机农业。然而,他发现,让农民相信自己,比研究农业更难。

记得第一次到村里培训有机草莓种植,“一上午就来了两个人,中午吃饭时间,农民朋友都回来了,我趁机和他们一起吃饭,发动他们,结果下午来了7个人。”赵亚夫说,“7个人是讲还是不讲呢,我觉得还是要讲。”就这样硬着头皮,赵亚夫走遍了整个句容大大小小的村庄。

“后来我才知道,农民朋友以为我是推销化肥农药的。”赵亚夫说,让祖祖辈辈种水稻小麦的农民改种草莓,难度可想而知。对于抱着怀疑态度的村民,赵亚夫觉得,要实实在在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到日本学习,带回13箱农业书籍和20株草莓苗

1982年,赵亚夫到日本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在日本农村生活了一年,认识到了两国农业的差距。回国时,他的行李只有13箱日本农业书籍和复印的技术资料,还有20株原种草莓苗。

回国后不久,他就和农科所的同志们调整了研究方向,提出“水田增粮、岗坡致富”的丘陵山区农业开发思路,从草莓入手,在茅山老区广袤的岗坡地上“做文章”,开始了帮助农民由温饱到小康的探索。当时,为了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他们着力培养示范户,做出样子,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入。茅山革命老区出了大批万元户,盖起了楼房。

至今,以白兔镇、茅山镇为核心,带动句容东部、南部及邻近的丹徒、丹阳乡镇,绵延30多公里,形成了10万亩江苏著名的优质果树种植区。

赵亚夫近40岁学日语,50岁学农产品营销,60岁学电脑,70岁学种有机蔬菜,现在还在学习日本的农协及“集落营农”,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我们国家农业有很多地方是向日本学习的,另外,日本中部地区和江苏的气候差不多,饮食文化也相似。”于是,从37岁起赵亚夫就通过广播自学日语。如今赵老的日语水平怎么样?“和日本人正常交流完全没问题,如果是农业问题,那些翻译还比不上我呢!”说到这点,75岁的赵老挺自豪。

除了日语说得顶呱呱,赵亚夫还学习了电脑,打字、做PPT都是“小菜一碟”,“讲课需要。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也要跟得上年轻人的脚步。”

对话

现代快报:大半个世纪和农业打交道,有什么感受?

赵亚夫:我亲历过曾经席卷农村的饥馑和贫穷,也见证着农业发展的铿锵足迹。全面小康,农民是难点;美丽中国,农业是重点。从付诸一生的上下求索中,我深切感受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既有大有可为的空间,也面临着发展中的烦恼。

现代快报:支撑您的动力是什么?

赵亚夫:为农民服务,说高一点,是我的人生目标;说平一点,是我的兴趣爱好。如今我已满头华发,仍然深爱农民、农村、农业。我也知道,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需要千百万人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一起来浇灌升级版的“乡土中国梦”。

现代快报:75岁该安度晚年了,您还这么拼,家人理解吗?

赵亚夫:我两个儿子都是老伴带大的,我没管过。我们工作不在一个地方,我在句容,她和儿子们在丹徒。不能理解也没办法,只能理解。现在我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不住一起,住一起也没办法照应他们,顾不上(笑)。

现代快报:未来有什么打算?

赵亚夫:趁自己还能干,再干几年,争取在3年内让戴庄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提高到两万五吧,现在是两万出头。

现代快报:准备什么时候退休?

赵亚夫:这个真说不好。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了,希望可以多干一些时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