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的生活 朱敏的创业经:人生当慢慢成功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高科技带来的高度繁荣造成了硅谷人才的短缺,公司用高薪加股票都不一定能确保工程师留下来安心工作.WebEx从1996年公司初创至今,一直拥有一支稳定又兼具

    高科技带来的高度繁荣造成了硅谷人才的短缺,公司用高薪加股票都不一定能确保工程师留下来安心工作。WebEx从1996年公司初创至今,一直拥有一支稳定又兼具实力的科研队伍。

主管公司研发部门的朱敏以什么样的方式留住人才,共同创业?朱敏说:“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益分享。我们创办WebEx的前18个月,几个founder(创办人)是一分钱不拿的,所以保住30%的公司股权。

后来拿到第一轮投资700万美元,我们拿出30%给职员分享。当时公司第一批研发人员是我亲自到大陆招的,招了30多个技术人员,他们当时干得也很苦。30个人之中,15人负责公司科技的研发,另外15个人到外面承包项目赚钱养公司。

赚来的钱他们只拿一半,另一半给公司。所以要留住这些职员,公司领导者不仅要把握好公司远景方向,而且还要有很大的激情与热情,让员工感觉到跟着干一定会成功。如今这批职员都还跟着我干。我手下的研发职员大概都拥有5万股股票,如果每天涨2美元,一天就可以进账10万美元。

”朱敏透露,WebEx在硅谷有240多名员工,在大陆有150多人,分别在北京、杭州和合肥。杭州是他母校浙江大学的所在地,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这两个地方的科研水平都很高,能找到很不错的工程技术人员。从薪水方面讲,在国内找人的确要便宜许多。但从生产效率方面讲,国内雇的工程师,大约三四个人才相当于一个硅谷工程师。

 公司上市,朱敏感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多更大了。他说:“有位非常有名的分析师曾说:‘我会跑到市场上跟人们说你这家公司将成为第二个雅虎(Iwillgotomarketandtellpeoplethatitwillbenextyahoo)。

’听起来我自己也感到相当高兴,可是也感觉自己肩负更多的责任。上市以前,想的仅仅是为公司和雇员赚更多的钱。现在上市了,有这么多人相信你,买你公司的股票,所以现在还要想怎样让公司运作好,确保持股人赚更多钱。

”他说:“公司股价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多年来朋友都来买我的股票,虽然他们不清楚我会做什么,可是他们说:‘啊!朱敏做的东西,我要买。’他们跟了我10年,看着我是怎样上来的,很信任我。

我有一个台湾好朋友,10年前我太太刚来美国就到他家里做housecleaning(家庭清洁)。他是看着我怎样起来的。他说:‘10年朱敏能做到这个样子,不简单!’所以追着我买公司的股票。”

    人生当慢慢成功

    事业大成的朱敏对于成功有一番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成功应该是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不同的事物,感受不同的生活层面,是成功人生的另一种体验。他说:“人生细想的话,还是要慢慢成功。

就像杨致远,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也非常的成功。可是他们,也包括我儿子在内,在没有很成熟以前就非常的成功,这会带给他们两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学习一些很基础的东西。

他们成功太快,人们很尊敬他们,他们成功地做了CEO,也只能做CEO,不可能去做一个小的职位,比如公司下面的经理层他们就没有机会去尝试。第二是他们如果要办第2个公司,要超过以前如此大获成功的公司就很难。

设想杨致远要办第2个公司超过Yahoo,就有很大的挑战。假如他做个小公司,人们就会笑他,这样做人真的很难。我儿子也有这样的问题,原来的起点太高,生活中要面对的挑战太大,我觉得这是件相当miserable(痛苦)的事情。这样做人真的好苦,没有像小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犯错误,从中学习慢慢成长这样一个成熟的进程,一下子就来到事业的顶峰,没有机会enjoy(体验享受)这样一个过程,这是很可惜的。”

    朱敏认为成功绝没有什么捷径可言。他说:“我觉得成功是没有什么捷径的。像我以前考托福出国,2万多个单词是一个个地背下来的。在中国念书拿100分,在斯坦福读书拿A和A ,因为习题几千道我也是一道道做完,从不偷懒,所以考试成绩才会好。

我不相信有freelunch(免费午餐),可以不劳而获地成功。所以成功一定没有捷径的,是要靠人一点点地努力和付出的。”朱敏认为留学生应该打开思路,创造未来。

他说:“以前大陆来的留学生第一个目标就是PHD(博士),为什么?因为拿到PHD就可以找份好工作。其实PHD并不是一个目标,而一般留学生都把它作为一个大目标。拿了一个斯坦福的PHD,听起来很美妙,可是又怎样呢?而我的标准在来美国之后不久就转变了,所以,直到现在我的PHD也没有拿到。虽然我一年能读人家要读两年的课程,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作为成功上市公司的创建者和首席科技官,朱敏仍然沉浸在狂热的工作中。谈起这点,朱敏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当年我们找VC(风险投资)认识了JackCreshman,他可是许多成功公司的投资人,来我们公司做事,说起来我都不相信。

一个英国人,走路都走不动,一拐一拐的,65岁了。哇!说他没钱吗,他肯定有,可是他还在工作。他的创投公司早会每天早上7时开,高层全部都在。他现在还这么狂命地工作绝对是因为enjoy这份工作。所以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场竞技赛,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精神智力的挑战,如果没有这个挑战生活就没什么意思了。”

    和太太共创业

    朱敏的太太现任WebEx公司副总裁,原来一直管财务,后来公司要上市,必须交给职业经理人,她转做中国市场。谈起这种“夫妻店”模式,朱敏说:“当时我就犯了个错误。我的儿子很聪明,十三四岁就可以读斯坦福了,到美国之前他还考上了清华的少年班。

我女儿也很聪明。我们3个都念了很好的学校。可是我太太就没有这些机会。因为我当时对她说,为了支持家庭,你要牺牲一些,去做parttime(兼职)的工作。

这是错误。她当时也应该去念书,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心理上能平衡。后来我和儿子的事业都很成功,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在事业上把太太也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绝不是钱的问题。我向她保证:‘好,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公司。’虽然夫妻同在一个公司不是很好,但我没有办法,我有责任这样做。现在,Susan(朱敏太太英文名)主管中国市场,负责在中国的分公司,做得相当不错。”

    在经营企业方面,朱敏已经很美国化。但在对待家庭、妻子方面,他又有着很中国化的责任感。这一点,对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们,或许有深刻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