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琴的情人 韦斯琴的“书·画·人生”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主办单位:中共芜湖市委宣传部.芜湖市文明办    协办单位:中共芜湖市市直机关工委.芜湖市文化委.芜湖市网宣办.芜湖市文联.芜湖日报报业集团.芜湖广播电

    主办单位:中共芜湖市委宣传部、芜湖市文明办

    协办单位:中共芜湖市市直机关工委、芜湖市文化委、芜湖市网宣办、芜湖市文联、芜湖日报报业集团、芜湖广播电视台

    6月16日,芜湖市百花剧场座无虚席,著名书法家韦斯琴来“中江大讲堂”主讲“书·画·人生”,几百名艺术爱好者一起聆听了讲座。

    她的讲座结合了自己多年来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感悟,语言平实,浅显易懂。韦斯琴还现场回答了观众关于书法学习和人生等方面的提问。讲座结束后,众多爱好者簇拥在韦斯琴女士的周围,请她签名留念。

    让我们听听韦斯琴是如何理解书、画和人生。

    水墨女人

    “做个水墨女人,是一种缘。缘深缘浅取决于我们的悟性。但怎样的情缘都离不开爱,爱这个世界,爱一切的美好,且以我们钟情的笔墨写下来与世人同享。” 这世上真正的才女不多,美丽的才女更是稀少,因此韦斯琴才更显难得!书法、绘画、散文,无一不精,韦斯琴的才情如空谷幽兰般婉约馨香,是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

    人们总认为书法是艺术,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但是,韦斯琴却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对书法的感悟。一些年轻女孩子向韦斯琴袒露自己困惑的是,等自己到中年不再美丽,那时生活是不是不再快乐幸福。

    在这一方面,韦斯琴有自己的理解。她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柔情似水,清纯似水。女人美不美丽在于爱,女人幸福不幸福在于被爱。水做的女人看起来很深,其实很浅。水做的女人看起来坚强,其实柔软。

    但是,水做的女人,一旦与墨相融,便不同凡响。那个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小女人,让宋词在她的笔下缠绵悱恻。她信手拈来的句子,却让世人一唱到永远。所以,水墨女人,是花花世界里的极品,色易衰而墨不朽。

    书法艺术,不仅要讲究形体得当,更重要的是神韵,即通过一笔一画来表达情感,来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画家,但要学会欣赏,学会通过欣赏来体会爱的感悟和感恩的情怀。

    有了爱的感悟和感恩的情怀,我们走到哪都会觉得幸福和快乐,不会因为红颜老去而悲伤,也不会因为英雄暮年而颓废。当我们在镜湖边徜徉时,要有感恩的情怀,如果当年张孝祥没有捐出百亩田地,哪有今天的镜湖?当漫步在步行街时,就要有感恩的情怀,如果不是当年政府大院整体搬迁,哪有今天的步行街?

    我爱故我在

    “其实,活着的意义正在于我还有去爱的能力。爱一丛绿,爱一朵花,爱一个人,爱这个世界!爱,让一切生命美好。” 韦斯琴对爱的理解,在她的书法中得到充分体现,有了爱,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书法作品才会有生命! 书法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呢?

    “书品即人品”,书法的深层次里面蕴藏着思维模式、人生观与价值观。书法和为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的品德、内涵、志趣、思想等方面的彰显等等都能在那简单笔墨的线条中反映出来,是对生命节奏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

    在韦斯琴看来,学习书法也是一种培养人的耐性与德性,很多书画家不仅作品好,人品也好。齐白石便是典型,他的作品是对生命、对美好大自然的情感表达,所以,才能荣获国际和平奖。

    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他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上。

    大家知道,法国最重要的画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作为一个伟大的印象派画家,莫奈一生中创作出像《日出印象》《阿尔让特伊大桥》《浴者》《鲁昂大教堂》《睡莲》等很多不朽画作,其中《浴者》可谓伟大的名品。《浴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画面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背景——莫奈!

是因为莫奈的人格魅力!《浴者》是莫奈去世前两年创作的,当时他患残疾已14年,但生命的残缺并未摧垮莫奈的意志。在生命最后十年里,他足不出户,忍着剧痛躬身作画。

一天,他的朋友玛蒂西去看望他,忍不住问:“这么痛苦为什么还画个不停呢?”莫奈平静地回答:“把美留下,痛苦就会远去。”这说明,在艺术家的人生中、心目中,即使肉体痛苦,也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一种人生境界!

    如何获得这样的人生境界?韦斯琴认为其实就一个字:爱!爱是走向成功和获得幸福的源泉。要想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修养和社会价值的书法家,不具备爱母亲、爱家人、爱同学、爱朋友、爱同事这些“爱人”的基本素质,是不可能的。而且,必须做到小爱自心,大爱无声!

    芜湖就是我心中的一幅画

    “傍晚时分,漫步在镜湖边,突然看到草坪中间几株栀子花,儒雅的白色在灯光下特别美,清香四溢,就在那一刹那,小时候关于栀子花的记忆全部呈现出来:我的村庄、我的家园、我的稻田在脑海中特别清晰,人生其实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串联成人生轨迹,人生是这样,地域山川也是这样。”

    回到芜湖,镜湖边几株栀子花将韦斯琴的幼时故乡记忆勾勒出来。走过很多国家和城市,回首发现,故乡芜湖是她心中不能忘却的情怀。故乡的历史文化氛围,唱响了自己人生书法绘画的序曲。韦斯琴学书法之初,先摹智永《千字文》,再临王羲之《圣教序》,后写宋人苏轼、米芾、黄庭坚。

    因此,说到书法和绘画,韦斯琴不得不提黄庭坚和米芾。

    黄庭坚在芜湖生活了两年多,留下三处读书遗迹,分别是赤铸山、赭山广济寺侧的桧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芜湖徽商博物馆的隔壁,以及江口之滨的东退庵。如今,在桧轩内,还留有黄庭坚的石刻造像。

2010年6月,黄庭坚的书法名作《砥柱铭》经过了70轮竞价,以4.368亿元的天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芜湖老十二中学内,存有一块《芜湖县学记》碑刻,石碑为宋代原石,碑文为宋代尚书黄裳所撰,而书写人正是米芾。

    作为从芜湖走出去的书法家,韦斯琴为自己的故乡芜湖而感到自豪,作为新安画派发源地之一,芜湖在书法和绘画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今天阳光特别明媚,我在寒林之外已见片片葱绿,是那青色遥看近却疏的新春之韵。有农人担肥施苗,一派田园景象。我用视线越过他们,看远山透着淡淡的青,松林曳着幽幽的墨,湖水泛着粼粼的蓝,这不就是新安画派的山水范画吗?”这是韦斯琴“朝花夕拾1”里的一段话。

在韦斯琴的文笔里,有山有水,有树有木,有诗有情,天门山的空旷,赭山的幽邃、镜湖的明媚,整个芜湖在她心中就是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