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多大 郝景芳:大资本垄断与沉默的大多数 未来往何处去?

2017-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11月17-18日,由投中信息.投中资本联合主办,投资中国网协办的"中国投资年会·北京"在北京JW万豪酒店举行.本次会议上,上市公

2016年11月17-18日,由投中信息、投中资本联合主办,投资中国网协办的“中国投资年会·北京”在北京JW万豪酒店举行。本次会议上,上市公司、VC/PE、创新企业三方不同诉求叠加碰撞,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相互交融的投资并购生态圈,对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来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不久前以其短片小说作品《北京折叠》获雨果奖的郝景芳,分享了《北京折叠-资本折叠》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她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者、经济研究者的身份,分析了历史上第一次与第二次全球化,为劳工群体所带来的影响。而第三次全球化的浪潮中,英退欧、美国大选,已经显现出“沉默的大多数”所拥有的影响力。郝景芳呼吁,关注社会上“沉默的大多数”,关注教育、投资于“人的成长”。

以下为《投资中国网》整理的精彩观点分享:

大家好,很感谢主办方今天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面对面交流。我被邀请来的身份是科幻小说作者,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叫《北京折叠》;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发表演说,想用另外一个身份--我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基金研究工作,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一点我自己从经济研究者角度的一些想法。

最近最热的事情是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美国最主要的白人中下层劳工阶层是他最大的选民阵营。与之相对的事件是今年早些时候发生“英国脱欧”,英国中下层劳工阶层也是投票的主力。这两个群体在民调中都是相对低调的群体,以至于都没有显示出真正选举的过程。这两个选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劳工阶层对于全球化趋势的反对。我们都想知道在这样的过程中,未来会发生什么。

我自己从研究角度最感兴趣的是经济史研究,我们看看历史上类似的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第一轮与第二轮全球化,世界发生了什么?

这本书是法国布罗代尔的《资本主义的动力》,这本书里面写的主要是15到18世纪资本兴起的时代,它说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不可混为一谈,一层是水,另外一层是浮在水面上的油。他写的是15到18世纪最早一轮全球化,这是第一波全球化过程,那是纯粹商品贸易全球化。

资本主义进程越加清楚地凸显出来,长距离贸易不受通常的监视或者避开监视。资本主义仍然建立在剥削国际资源,利用国际机会的基础之上。它一贯顽固地依靠法理上的和事实上的垄断。

在底层,仍然存在许许多多游离于国家财务之外的自身消费和产业,仍然有许许多多手工摊铺。他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局部市场经济加上全球化大资本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当时历史上面对的第一个全球化过程,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这些商业大资本家获得了超额利润,这个过程中原材料生产和手工劳动者市场国家,那些殖民地国家受到了比较多的损失。

在第一轮全球化过程中大资本者得利,而劳工和普通资源提供者是底层受到损失,这两个阶层分离在第一个全球化过程中就在上演。这个过程伴随着当时有很多农村劳动力的涌现,发生了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进入到第二个全球化过程,工业革命之后的这轮全球化过程。

我们来看另外一本精彩的书叫《资本的年代》,作者是霍布斯鲍姆,这是历史上遇到的第二个全球化过程。他说在这个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演变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所以从地球也从地理概念转变成持续运作的动态实体,劳资关系逐渐改革,变成纯市场关系,现金交易关系,买主原则是到最便宜市场买,最贵的市场卖。

1820到1875年间,里尔上层阶级的人数从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9%,而其遗嘱上所载明的财富则从58%增加到90%。第三世界大多数人民尚未获得都是好处。

但是这个其实是衔接我们上一本书讲到全球化过程趋势,那个全球化过程也积累了大量底层劳工,但是赶到了一个很好的时间节点,工业革命创造了工厂这种新的工业形式,能够吸纳大量劳工,经济大繁荣为国际国内外移民提供了空间。

伴随着19世纪70年代大萧条,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正在到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它颠覆或破坏了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的基础,这个基础看似坚不可摧的。这个过程并未导致严重的世界后果,因为这个后果被19世纪中期创造的工业岗位所抵消,经济大的繁荣缓解了这种矛盾。

但是第二轮全球化,19世纪70年代全球化以及大萧条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呢?17世纪70年代大萧条之后,大资本家和劳动阶级分离显著,发生两个重要趋势:区域全球化过程,各国开始进行保护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各国开始为了争夺投资市场,有越来越多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与此同时大资本所有者和底层劳工之间冲突越来越严重。

二十多年之后,这样的矛盾积累加深,并没有得到解决,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和全球范围内的工人运动,而在世界大战之后仍然会出现全球范围的大萧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从21世纪资本论中看到,世界大战是消除资本财富最好的方法--所以劳资关系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从1990年到现在这三十年的全球化过程,再次让我们看到大资本行业的超额利润,顶层财富所有者所占财富的巨量增加和底层劳工群体的受损,所以,今年爆发出来的底层劳工为主的选举运动,已经暴露出来这种问题之所在。

大资本垄断与沉默的大多数,未来往何处去?

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所说的利率,工资和利润决定,劳资双方得到生产的边际产出--但我们从来不是在这样完全竞争的体系中,尤其全球化竞争中。国际大资本近乎于垄断市场,而全球劳工由于其冗余数量,将工资在全球范围内拉到最低,这个冗余低技术劳工群体就是被决定的沉默的大多数。

在中国,劳工比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被压在劳动所得非常低的水平,而在很多发达国家,这个底层劳工群体会感到相对被剥夺,因为工作机会和工作所得都会相对减少。

未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北京折叠》真正写的世界,它是一个未来世界,最大的趋势是机器取代人。第一次全球化过程造成大资本和底层劳动人民的矛盾,实际上被工业革命所化解,工业革命创造大量劳动机会。第二次全球化进程矛盾并没有得到化解,积累到一定趋势,到20世纪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也导致了很多国家政治发生了革命。

我们看到第三轮,就是我们当前经历的这轮全球化,资本和底层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未来向何处去呢?这个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因为我们现在发生的这轮新的科技革命是要减少劳动岗位,而不是增加劳动岗位--第一轮工厂诞生的时候则是截然相反。

全球化本身就会使得底层劳动者觉得相对受损,同时叠加上新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大量取代底层劳动者就业岗位--不光是工人,包括白领、行政人员、会计等等--只要是重复性工作在未来都可能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所以一旦我们有庞大低技术的劳动群体,又有大量机器代人,沉默大多数群体就会成为社会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未来将往何处去?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贫富分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其实经济投资者的实业投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具有购买力的人是一小搓,无论你卖什么样的产品他们都会买,但他们人数很少,极端情况下,底层劳动群体人数会非常庞大,无论怎么算都是很大的市场,可是他们由于收入很低财富很低,不愿意为很多东西付钱,所以实业发展越来越没有市场。

而财富积累又很多,对于金融资产也好,对于资本品、投资品的需求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但在这样的市场中,全球化金融市场会越来越不稳定,顺周期特点和金融爆发都会越来越多,所以对于资本投资也会是风险加剧的时代。

另外,我们预想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类似于上一轮全球化过程导致后来的现象,去全球化过程带来国与国之间矛盾增加,武力打开国门的现象可能会增加,或者工人劳工阶层的矛盾会增加,我们会不会再次遭遇世界大战和工人运动呢,我当然希望不会,但现在说不好,因为我们能参照的历史时期并不多。

我们应该关注到底层劳工群体,为“人的成长”进行投资

所以我自己比较期待的是,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我们在目前的关键节点上,大家都应该开始关注到沉默的大多数,底层劳工群体。这个群体在今年已经用两次大的选举中,使得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对他们不得不加以关注。而在我国,其实底层劳工群体数量会更为庞大,而他们的声音会更为沉默。

但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所有这样沉默的大多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爆发,从来没有可能真正在沉默中消解掉这个问题。我工作的单位和我个人平时也都在牵头,我自己最近也开始做一个公益项目,想关注到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群体。

《北京折叠》也是在说可能有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他生活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尤其在座各位的视线之外。所以如果在座各位有哪位对于做这样的公益事情,对关注底层劳工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主办方联系到我。

再说一下未来,未来世界,对于投资人想关心未来世界的话,我会觉得教育领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领域。因为我们未来所有人都要竞争的是机器人(行情300024,买入)、AI,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做机器所不能做的事情的人。

机器做任何快速计算重复性事情都比我们要快,它做优化可以比我们更优,但是像情感、人格、交往、艺术、创造这样一些功能还是目前我们人类所具备的。所以我会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为我们“人的成长”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