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七十 “人远天涯近” 三十幅董桥书法作品首次在内地展出

2018-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旧时月色下的董桥散文透发出微茫秋意,陶醉者往往不忍掩卷.而世人鲜知董桥书艺亦堪称一绝,气浑韵厚的文人字点亮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盏长明灯.岂止"你一定要读董桥",

 旧时月色下的董桥散文透发出微茫秋意,陶醉者往往不忍掩卷。而世人鲜知董桥书艺亦堪称一绝,气浑韵厚的文人字点亮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盏长明灯。岂止“你一定要读董桥”,而且“你一定要看董桥写字”。近日,由汇正艺术机构主办的“人远天涯近:董桥写字”展览在广州举行,这是香港著名文化人董桥在内地的第一个展览。

据策展人许习文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董桥30件作品,主要为今年新作,其中以对联居多。同时还推出董桥在内地的第一本展览作品集。

文字是一生赏玩之事

此次展出的董桥30件作品中,分别有3幅横幅、20副对联以及7幅条幅。“董先生七十荣休,字写得勤。”许习文说,一次在香港陆羽茶楼闲谈,他提起想为董桥做个展览,董桥踌躇良久,“深怕人家把他等同书法家。毕竟,写字只是文章余事。”后来此事还是得到董桥应允,如愿策展。

许习文说,本次展览之所以取名“董桥写字”,乃是因为“董先生是文人”。在他看来,文人写好字是天经地义的,书法如果没有其他学问去支撑,仅仅是卖弄技巧,肯定成不了大家。“旧时文人写一手好字是天经地义的事。曾几何时,书法家却成了江湖炫技的卖艺者。

”他强调,书法是指书写的技法。技法这东西容易解决,关键在于涵养。无意于佳乃佳。写字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去讲究法度。“历史上许多书法大家,都是大学问家。”无论写字作文,还是为人举止,董桥正是尽显老派文人的风范。

许习文介绍说,董桥出身书香之家,早岁侨居南洋,少年在严父督导下天天临帖练字,临的是文人气浓郁的何子贞,后随黄松鹤读书做诗,煮梦庐里“欲替潘诗作郑笺”的岁月已养成他的人生底色。“再后来辗转台湾求学,谋稻粱于英伦,树文旌于香江,一生看尽烟水池台,栏杆拍遍,再来煮字炖句,慢火细熬,把世故人情化成一纸秋霜。

文余拈笔,从不间断,倪元璐、何子贞、台静农……文人气十足的墨迹一路看,一路写,各家融在一起,化在墨里,便成自家气象,泽古功深。”许习文认为,文字是董桥一生赏玩之事,玩之弥深,便是字字珠玑,行行绣锦。连写字的纸也毫不马虎。

字字生姿生意

董桥喜欢抄录宋词,此次的书法展品无疑弥补了不少读者的高山渴慕之思。精选的书写内容有梁启超集宋词楹联“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顾太清集宋词七言绝句;《漱玉词·沁园春》(山驿萧疏,水亭清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朱淑真《生查子》三首。

同样,楹联也流露出他的性情追求,字字生姿生意:“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清谈有晋人足矣,浊酒对汉书下之”;“风波旧忆横身过,世事今归袖手看”;以及集胡天游、袁枚诗句“明月也知千里共,夕阳亲送六朝来”等。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董桥的书法作品曾经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展出,备受藏家青睐。董桥在《养字》一文中写道:“新加坡南洋画店替我大哥四哥开书展,命我助阵,我的诗笺小品卖掉一批,再补一批,也卖光了。南洋一位作家说我的诗笺逐字看不怎么样,通篇很好看。一语说破我写字的弊病和虚招。没办法,不是书法家的作品只能是这样了。写了几十年文稿,原稿纸上的字都那样赶出来,心急顾不了逐字的点染。”

事实上,去年孟夏,董桥从香港报业荣退,正式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归休无事”的他“天天练字,规定每天小楷写一纸诗笺,一幅写不满意再写,写到过了自己这一关才搁笔”。他称自己“写小诗笺小行楷经历过一段苦恼摸索,练了好长时间都不称心”,乃至翻出箱子里他父亲“几叠信札夜夜观摹,似乎看出了一点窍门,再写,许多永远写不漂亮的字竟然漂亮了,写完了整篇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了纹理,浮现气韵,高兴极了”。

“董先生常说自己是鸳鸯蝴蝶派的遗老,是最后一代有幸沐得清风,照见明月的文人。旧年月稿费值钱,给报纸补两三个天窗能在古玩字画店里挑挑拣拣,换一柄溥王孙的扇子,一张台静农的条幅”,在许习文眼中,“这样的清风明月哪是现时的读书人所能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