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鼎丞的儿子 张延忠忆父亲张鼎丞:共和国任职时间最久的最高检检察长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鼎丞的秘书.司法部原副部长鲁坚曾回忆说,张老经常讲,共产党人从参加党组织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党.几十年来,同我一起战斗的同志很多都牺牲


张鼎丞的秘书、司法部原副部长鲁坚曾回忆说,张老经常讲,共产党人从参加党组织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党。几十年来,同我一起战斗的同志很多都牺牲了,我是革命征途中的幸存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向党伸手要名要利。


张鼎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七大后,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后的新局面,中央决定在苏皖地区建立华中军区。在华中分局常委讨论上报华中军区司令员人选的会议上,张鼎丞说,自己离开新四军已经6年,刚刚回到华中,而粟裕长期在这个地区作战,情况很熟悉,因此提议任命粟裕担任司令员,自己担任副司令员。

华中分局的常委们认为张鼎丞的提议有道理,同意了张鼎丞的建议。中央批准了华中分局的意见,任命粟裕为司令员。而粟裕则电请中央任命由张鼎丞担任这一职务,自己副之。最后中央还是决定张鼎丞任司令员。张延忠说,父亲从来就是这样的人,从不向党伸手要官,但只要是党决定的,无论多么困难,他都无条件接受。

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的张鼎丞,临危受命担任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和名利,是自己能否最好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在中央拟提名张鼎丞任最高检检察长时,他也是这样。

1954年,中央调张鼎丞进京主持中央组织部的工作,担任代部长。这期间,中央曾决定由张鼎丞担任部长,但他考虑到由政治局的同志兼任这一职务更有利于工作,因此建议小平同志兼任中组部部长,自己担任副部长,做具体工作。

张延忠说,根据中央组织部部长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父亲如果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就有可能进入政治局。但这不可能是张鼎丞的逻辑。张延忠说,这是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共同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有可能取得并巩固政权。1964年,66岁的张鼎丞说,我年纪大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认为自己不宜继续担任检察长这一职务了。

他两次找到当时的中组部部长安子文,请求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此重任。但后来还是选他为检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决拥护关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决定,并身体力行。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他主动请求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那时他右侧偏瘫,要秘书代他起草辞职书,亲自审定后让立即送出。

毛泽东表扬张鼎丞是模范共产党员

张鼎丞一辈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人民和党的团结。因此,他在处理人的问题上历来特别谨慎。他既坚持原则严惩少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又特别注意最大化地保护人民的利益,不伤害和尽量少伤害自己的同志。


张延忠说,在父亲一生的实践中,无论是在苏区、在三年游击战争、在华东,还是在延安整风中,凡是涉及对人的处理时,他都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时无法搞清楚的,宁可放一放、挂起来,绝不急于轻易做出结论。

他15年的检察长任内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张延忠说,她近来认真看了许多经父亲处理过的历史问题和案件的资料,尽管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今天拿出来看也是可以借鉴的,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这反映了父亲一贯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
在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张鼎丞被调到中央党校二部当主任。在彭真同志的支持下,他和副主任安子文、孙志远等坚决执行中央和毛泽东确定的整风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党校二部没有伤害一个干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整风运动,使广大干部真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多次赞扬了中央党校二部的整风,表扬张鼎丞是模范共产党员。


张延忠说,父亲参加共产党几十年,担任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也几十年,他自己受过多次打击,受过委屈,但是我从没有听过一个人说,经张鼎丞手处理过的人和事,是冤案。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1948年5月16日新华社的一份电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张延忠的话。


那是在上海刚解放时,张鼎丞在华东的一次会议上关于干部问题的一篇长篇讲话。通篇贯穿的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干部问题上坚持高度的原则性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是解决问题的两个基本原则。


张鼎丞强调,“在干部问题上决不能操之过急,轻率从事,简单片面,采取官僚主义态度,而是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一些问题的出现是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的。只有坚持两个原则,我们才能“使全体干部无限忠诚地为党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