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韬奋基金会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研究阅读学 共倡全民阅读

2017-1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直接推荐这方面的书的话,我的建议最好应该看的是: 关于两性关系的书:<亲密关系(第5版) (豆瓣)> 关于如何谈判的书:<优势谈判 (豆瓣)> 关于社会中的

如果直接推荐这方面的书的话,我的建议最好应该看的是: 关于两性关系的书:《亲密关系(第5版) (豆瓣)》 关于如何谈判的书:《优势谈判 (豆瓣)》 关于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与决策的书:《社会心理学 (豆瓣)》 关于人的决策与判断的书:《决策与判断 (豆瓣)》 关于如何沟通的书:《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豆瓣)》 关于如何演讲的一个系列:《魏斯曼演讲圣经》 关于人际交往的技巧的书:《10秒钟让自己不同凡响 (豆瓣)》

对于这几本书: (1).这些书几乎都是比较专业的心理学书籍,作者基本上都是有名的心理学家,研究方法也是科学化的,书本身完全可以当做大学教材来使用; (2).这些书虽然相对比较专业,但并不难读,毫无心理学基础的人都可以阅读、并可以很好地理解——可以说,这是平常人可以阅读到的,最专业的、最好的入门书籍; (3).

由于部分书比较专业,里面有些时候会罗列一些统计数据和论证过程,并不是十分可爱,如果遇到了,可读可不读;

这个问题是答完了,但是,这个问题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关于人际交往,关于读书本身: 读书究竟能不能提高人的情商、谈判能力、沟通能力? 如何最好地、最有效率地利用这些书? 人际交往中有哪些能力不能仅仅通过读书学到? 该不该读一些所谓的“烂书”(比如卡耐基)? 接下来,我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人生经历,解答一下上面延伸出来的三个问题吧:

1.读书究竟能不能提高人的情商、谈判能力,沟通能力? 答案是:可以。 但是,这个提升,并不是意味着读完书之后,一个人的这些能力与素质就会大大提升,学到的技巧马上就能用——想一想,如果光凭读书就能有这么好的效果,那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去阅读,世界也会很容易就变好了。

再想一想,为什么不能马上实现与提升呢? 原因其实在于:知识转化成素质是一个有一定阻抗的过程:首先,知识要记忆并且形成长期记忆;其次,长期记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且应该优化其结构,变得容易从大脑里面提取出来;再次,你还需要遇见一些典型场景,让你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并得到反馈,让自己思考,从而加深认识。

这个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一个人花费力气来做,还需要一个人经历很多场景,形成理论—实践的反馈环,不断加深认识。

那我为什么说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情商和这些软能力呢?如果有提升,提升的是什么呢? 其实,最重要的、也是通过读书马上就能取得效果的提升是:理解——包括对人对事的理解。 比如读了《亲密关系》,你会理解到,其实男人女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以往对男性、女性作区分的书,很多都是瞎扯;读了《社会心理学》,你会理解到,原来人在社会环境中,会出现典型的从众、服从权威,刻板印象等心理。

通过对人对事的理解,你会发现,相对于一般人,处于同一情景中的你,不仅仅只会被动地接受环境,而会选择在情景中作主动思考——这种主动思考就是提升情商与素质的很好的起点——相对于那些没读过书而沉浸于环境的人,你们已经不再在一个层面上竞争。

2.如何最好地,最有效率地利用这些书? 首先,对于其它类型的书,比如比较严肃的书,我一般是不推荐做脑图的,直接利用目录就行,但是对于这些人际交往的书,为了让知识有利于提取(关键时刻,瞬间提取),我觉得做脑图是一个非常非常不错的选择,对于有效记忆以及关键时刻的提取超有帮助。 我估计,读完这些类型的书,做脑图比不做脑图,利用效率起码要高6-7倍。

其次,根据1里面提到的知识转化为素质是一个有阻抗的过程的过程内容,我觉得,要在生活中勤于思考,勤于主动对情景分类,在以第一人称沉浸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与以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审视人人际交往中取得一个平衡。 真的,那些高明的谈话者、场面的控制者,一定是善于取得平衡、不完全沉浸在交往场景中的人。

3.人际交往中有哪些能力不能仅仅通过读书学到? 其实读书只是一个起点,在这个起点处,你对人对事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一般人际交往的情境中,不会再沉浸于环境中而有了第三方的“上帝视角”。

书上能教你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是书上教不了的: (1).在交往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迭代环逐渐培养出的主观感觉; (2).自信; (3).对于环境:沉浸与掌握之间的平衡; ——这些东西,之所以书上不写,因为写了也没用,需要一个人越过理解的门槛后自己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感悟。

4.该不该读一些所谓的“烂书”(比如卡耐基)? 该不该读这些所谓的“烂书”呢? 我觉得答案是:应该,但不必然应该——即有时间可读,没时间就不读。 但是这个应该,指的不是深入研究,而是当作参考。

人总是通过类比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差异与重要性的。比如《亲密关系》里面,好几处都明确批评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里面的误导性观点,后者作为典型的具有误导性的“烂书”,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参阅一下,思考一下错误的观点为什么能够流行,对于理解好书里面的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有道是“剑短三分,险增三分”,“烂书”之烂,一是没什么水平,说了跟没说一样,二呢则是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人的观点——而这,恰恰是十分危险的地方。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我建议读书的时候,选择经典好书(如上面所列),先看好书,再来看“烂书”以作参考。

PS:《心理学导论》之类的教材,如果是奔着提高情商的目的去的,不读也是可以的,完全不会影响你读上面列出来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