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的汉武大帝拍的好 《汉武大帝》背后的女人 胡玫导演的艺术追求

2017-09-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方网消息:不少史学家讨论过汉武帝身边影响他命运的几个女人,然而,汉武帝和这些史学家永远也不会想到,千多年后,有这样一个女人以如此现代的表现形式,引起中国人对一

北方网消息:不少史学家讨论过汉武帝身边影响他命运的几个女人,然而,汉武帝和这些史学家永远也不会想到,千多年后,有这样一个女人以如此现代的表现形式,引起中国人对一个时代、一个皇帝的空前关注。这个女人就是曾执导过《雍正王朝》的著名导演胡玫。

昨晚,在《汉武大帝》播出后,记者致电胡玫,她正赶写下部作品《乔家大院》的剧本。即使每晚熬夜加班,胡玫都准时守着电视机看《汉武大帝》,面对外界甚嚣尘上的讨论和每日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的访问,胡玫的心态已相当平静。

“拍雍正时我就选择了汉武帝”

都说胡玫导演的《雍正王朝》是中国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高峰。《汉武大帝》尚未开播,即有评论家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对央视播出的片花评头论足,拿它和《雍正王朝》相比似乎在所难免。然而,胡玫对此却很不以为然:“我认为汉武帝不能和雍正放在一起比较。

和汉武帝相比,雍正可以算是太平皇帝,在雍正那一朝没有明显的政绩。但是,汉武帝17岁临危受命,后来稳定政局,尊王攘夷,更化改制,拓疆土,平内乱;汉武帝独尊儒学,确立孔子思想地位,这一直影响到我国的清代。汉武帝的施政方略,对汉代以后中国政治文化影响是很深远的。拍《雍正王朝》就有人建议我拍汉武帝,当时想,这个题材太大了,需要太多的准备。”

“非典给了我机会”

历时两年的创作过程太坎坷了,以致让陈宝国、焦晃痛苦到都产生“不想再演皇帝”的共鸣,问胡玫是否听到过焦晃和陈宝国的这种“生动”的抱怨,没想到她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听过,那又怎么了?”

和胡玫提起拍摄遭遇非典,胡玫的态度和众演员截然相反,说,“非典给了我机会”,也许是感受到记者的惊异,胡玫很淡定地接着解释:“确实,因为非典,我们剧组几百人不能回北京,避开危险,另外,横店影视基地当时也封闭了,不再对游人和剧组开放,我们是唯一被封在影视基地的剧组,这让我可以酣畅淋漓地拍摄王宫的全景。”

拍八个月,赶上非典,又赶上多少年来最热的高温期,45天每天都是四十一二摄氏度的高温,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演员脸上化着厚厚的妆,时常因为流汗花掉了,白天根本拍不了戏,只能选择早上三四点,拍到九点休息,晚上十二点再开拍夜戏。据长公主的扮演者苏小明介绍,那些盘在头上的长假发,因为流汗过多,拧出水来是时常的。

“低产导演”的艺术追求

拍摄这样一部耗资巨大的历史正剧,对身兼导演和制片人的胡玫而言,有演员和其他主创体会不到的难处,“平衡导演和制片人这两个角色太难,一边花钱,一边把钱,一边要拍好做大,一边要加快进度。”

为了用最少的钱拍出宏大的战争场面,胡玫可谓绞尽脑汁。“第53集的漠北大战,汉匈两国地位从此发生转变,匈奴逃亡北方草原,史书上记载那场大战汉武帝动用了30万匹战马,倾全国军民打这场大战,拍这场戏时我们调用了七百匹马,这已经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次纪录了。

七国之乱等好多戏,我不能为一个镜头,不计数量地实拍。平定闽越,汉武帝的确未用一兵一卒,有观众说你们怎么表现得那样轻松啊,这是史实,汉武帝当时派了500艘战船,威震闽越不战而降,但是我不能表现汉武帝军威,为没战争场面的一个镜头而造就500艘船。”

对于胡玫的管钱能力,投资方没有评论过,但是投资方老板说,“胡玫是个低产导演,她这几年就三部剧。改剧本改了一年半,一个导演能这样沉淀下来,在电视剧商业化的今天是不易的。相同的汉代题材今年还有其它剧,为什么《汉武大帝》火了,不是哪个导演都有胡玫这样对艺术的追求。”

采访中,胡玫提到拍《汉武大帝》前,遍走汉家陵墓和王夫人、霍去病等历史名人的陵墓,先用了“走访”,但她马上改口说,“不对,应该是走寻。”才明白美工毛怀清在一次采访中向记者描述,胡玫在拍摄期间对小道具、小细节是如何地“求实”。

毛怀清透露,《汉武大帝》道具服装花费了500万元,“拍摄期间,好多次超出预算,胡玫导演都自己打电话给家里,把自己的钱垫上,还让丈夫在北京到处筹钱,光拿飞机往剧组运钱就不知多少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