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亦波神童 【风云】“大头神童”邵亦波变身创业导师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邵亦波的名字,每8年在大众视线中出现一次,每次都意味着互联网创业又火了.还记得上一次是2007年,关于邵亦波投资宝宝树等网站的新闻流传颇广.今次源于网络媒体"3

邵亦波的名字,每8年在大众视线中出现一次,每次都意味着互联网创业又火了。

还记得上一次是2007年,关于邵亦波投资宝宝树等网站的新闻流传颇广。今次源于网络媒体“36氪”的一篇文章——《邵亦波:禅变十二年》。

最新的消息是:这位中国首波互联网创业潮的弄潮儿之一、当年的“大头神童”邵亦波并未事了拂衣去,而是深藏在了如今这批创业者的身后。

创业记

1999年,邵亦波和他的哈佛同学谭海音一起,在上海创办了C2C拍卖网站易趣。与当时的互联网创业潮一致,易趣从硅谷选择了一个成功模式嫁接到中国。易趣的“师傅”是eBay。携程网同年创立,两家网站定调上海互联网走务实的电子商务线路,跟京派选手三大门户加百度大异其趣。

那时候,“海龟派”和“土鳖派”有明显的分野,既然“美国故事”管用,海归的身份会更受信任一点。网易丁磊因为没有海外留学背景,成为土鳖派代表,被嘲笑过、被质疑过,也被赞扬过。赞扬,主要是了解本地化需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不过三大门户的外在表现谈不上多大土洋之别,真正体现两派竞争的是易趣和淘宝。

2003年,邵亦波因家庭原因,举家移居美国,把易趣部分股份转让给了eBay。随着eBay强势入主,谭海音等人也陆续离开。一路看着eBay易趣在C2C市场节节败退,很多人设问过:假如邵亦波团队继续领导易趣,还能让淘宝坐大胜出吗?

很难说。

21世纪初年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环境鸿蒙未开,易趣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瓶颈。而马云创造性地攻克了瓶颈,那就是发明了支付宝,用担保交易的方式,解决信用难题。

买卖双方互不见面,相隔千里,能不能收到货?能不能收到钱?品质好不好?售后服务有保障吗?顾虑重重,只有少数人敢于尝鲜网购,且同城当面交易被鼓励,因为绕过上述麻烦。而支付宝加商品评价体系解决了信用问题、支付问题,网络零售业才从衣襟上的一段花边,逐渐蚕食整件华美长袍。

淘宝击败eBay易趣的另一个杀招是免费开店,吸引、培养优质卖家。买家与卖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从阿里巴巴B2B平台起家的马云抓到要害:C2C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是大量的优质卖家。

邵亦波是神童(昔日绰号“大头神童”),可马云被称为“外星人”。马大师既异想天开,又深刻洞察人性。创业之初,邵亦波看到了网络对效率的提升能力,而忽略了中国市场当时的信用基础薄弱,美国模式不能直接套用。后来他也承认,第一次创业,没有想得太透彻。

如果邵亦波团队不离开,假以时日,应该也能找到症结与对策,毕竟易趣有先发优势,在时间上、经验上领先一大截。所以,应该说,淘宝打败的不是易趣,而是“后邵亦波时代”的eBay易趣。eBay不仅对中国市场隔膜,而且把跨国公司决策路程太长的通病带到了网络时代,结果竞争形势完全一边倒,不冤。

2003年,中国还发生了一件对互联网业影响深远的事件:非典爆发。人们不敢出门、不能聚会、不便逛商店,网络趁势突然间捕捉到了机遇,立马占领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和消费。差不多同时期,百度异军突起,对阵远道而来的Google占到上风,成为“最懂中文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由于语言障碍和其他因素,几乎没有外来对手。

大概正是从那时起,互联网本土公司全面逆转,“海龟”“土鳖”不再是一家公司的醒目标签,能够抓住全球的潮流同时深刻了解本土用户的,英雄不问出处。收购也开始双向化,中国公司反客为主,频频到欧美日韩收购,或引入海外服务。

投资记

邵亦波在美国待了两三年后,非常低调地复出,转型为创业投资人。

先是2006年,回上海与阿斯利康公司前销售副总Mark Lotter合伙创办了一家医药销售公司“诺凡麦制药”,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获得两轮共计1880万美元融资。

2006年底,邵亦波又与前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创立母婴社区“宝宝树”(Babytree)。这回他有点高调。于是大家知道了,邵亦波这几年都在美国家里“带孩子”,现在又回来了。有这样一位高智商奶爸坐镇,宝宝树自然从一众瞄准母婴市场的网站中脱颖而出。

宝宝树的两轮融资都来自经纬创投,一家美国的顶级投资基金,因曾扶持苹果而名震江湖。邵亦波先加入经纬创投成为合伙人,后于2008年与著名投资人张颖一起,创办经纬中国,两人同为创始管理合伙人。

2007年,正是房地产爆发性增长时期。当年1月,梁伟平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房地产信息服务平台“安居客”,把找房子引到了线上。

几个月后,邵亦波就找到梁伟平,个人拿出200万美元进行天使投资。2008年,邵亦波主导经纬创投领投安居客1000万美元,邵亦波出任安居客董事长。

创投记

易趣开张不久,就遭遇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易趣的融资之路也遭到严重挫折。经纬中国则遇到2008年金融危机。

可是这一次有所不同。经济低迷时期是投资的最好时机,因为成本低,而且容易拿到看好的项目,拼抢不会那么激烈。金融危机期间,经纬创投一口气投资了十几家公司。这两年市场复苏,收获颇丰。当下最火热的是移动互联网,其中有很多大领风骚的公司,是经纬四五年前就布局下的,遍涉移动社交、O2O、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汽车等领域。

经纬偏重于公司成长早期投资,喜欢采用“人海战术”,投资项目追求“以量取胜”,有别于其他创投基金。在经纬中国的官网上,列出投资团队达30人。人多,能看更多项目,也能抽出人力去入驻所投资的公司,精心地帮助创业团队查找问题、度过难关、走对方向。经纬中国手里有3支美元基金,约12亿美元;2支人民币基金,约1亿美元,每家投500万美元的话,足够投资220家创业公司。

邵亦波也喜欢从早期介入一个创业项目,即便只有几个人、一个想法,看准了就可以投,然后愿意一轮一轮地陪伴成长。尽管他享受“半退休状态”,还是会抽时间与创业者交流,也会经常剖析当年易趣的经历,但拒绝在创业公司指手画脚。

他认为,公司创始人要管的东西太多,不可能事必躬亲,最重视的应该是找人和产品。“放眼世界上翘楚的产品,Amazon、Apple、Nintendo,他们的CEO或创始人都是注重产品、不放权的疯子。”

老友记

如今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当年是易趣最早的员工之一。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到大四的时候,正好易趣想从新闻学院找一个公关负责人,朋友推荐了张志安。2000年夏天,张志安毕业,放弃了保研的机会,正式到易趣入职。

在张志安印象中,邵亦波“头很大,很聪明,很敬业,生活很规律,话不太多,很有想法,对员工都很友好”。有一次跟随邵亦波出差坐飞机,不知怎么讲到失事的话题,刚出校门的张志安有点害怕,邵亦波用开玩笑的方式安慰他说,有老板跟你在一起,咱们一起掉下去,你也不亏。

“互联网多好啊”,时隔多年的张志安依然在感慨。在互联网扑腾了一段时间,他自己的创业热情也被激发出来。2001年三、四月份,他离开易趣,和朋友创办了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站“老小孩”。这个网站现在还在运作,以公益服务为主,获得过多项荣誉。按张志安的话说,不温不火,靠自己的收入能够养活自己,没有拿过风投。

在这次在商业上不算成功的尝试之后,张志安回到了学术路线上。但互联网的实践经历,让他“不太书呆子”,更容易与时俱进。如今学院开展新媒体领域的教育拓展,需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张志安发现,原来老伙伴们都还在。如今40岁上下的互联网“老人”,都曾经历过15年前的那波创业潮,以及之后的起起伏伏。聊起共同记忆,大家都感到非常亲切。甚至,有几位互联网公司老总,就是张志安当年在易趣时认识的。如今,又再次相遇。

邵亦波说:“现在看三四年以前的我,就觉得当时的我在睡觉,但现在我醒了一点。甚至看一年以前的话,甚至比起两天以前,我都觉得发现了一些、悟到了一些东西,是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真巧,张朝阳也“睡”了两年,然后醒过来一看,气候变了。马上打起精神,带领搜狐投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世纪初的同学少年,不管是仍在奋身奔跑,还是转而扶持这一代年轻人创业,都是值得钦佩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无可取代。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方式去做,互联网行业永远不用担心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