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民谣 民谣新生代陈鸿宇:他会是下一个好妹妹还是沈黎晖?

2018-04-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一个互联网音乐公司崛起.金曲奖不再那么受关注,港台流行音乐逐渐失去华语乐坛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  2015年可以称得上是"民谣年",<董小姐>让我们听到宋冬

这是一个互联网音乐公司崛起、金曲奖不再那么受关注,港台流行音乐逐渐失去华语乐坛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  2015年可以称得上是"民谣年",《董小姐》让我们听到宋冬野,马頔的《南山南》传播到了大街小巷,好妹妹乐队则通过众筹成为第一个在工体举办专场演唱会的独立音乐人团体,李志的演唱会依然爆满。

今年的民谣圈又多了一夜走红的陈鸿宇。他是独立音乐厂牌众乐纪的老板,是《理想三旬》《行歌》《早春的树》的演唱者,他既是音乐诗人,也是个颇有经营头脑的CEO。

业内对他的评价是善于包装自己、"推销"自己的方式很像好妹妹;也有人说他非常了解互联网,"比朴树要幸运的多";而他也似乎展现出摩登天空ceo沈黎晖那样的野心:"众乐纪"的民谣生态与摩登天空的内容生产形态非常相似。

他"火"得有些突然,但他聪明地抓到了当下听众的情绪,而他的商业头脑则让他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在风云际会的民谣迭代潮里,他才刚刚开始。

六月中旬的一个炎夏午后,北京美术馆后街的77剧场。陈鸿宇在约定的时间出现,高高瘦瘦,穿着T恤、长裤、拖鞋,背着黑色背包,"洗了把脸就来了"。

第一次见陈鸿宇,是在阿里星球的发布会上,虽然他个儿高显眼,但也并没有太多人认出他来,但也好多人说已经在肯德基的店里听到了《理想三旬》,"陈鸿宇火了"。

当小娱问陈鸿宇"你觉得自己火了吗?"的时候,陈鸿宇说"可能在独立音乐这个圈子有点儿",可是比起动不动粉丝过百万的网红来说,他"觉着自己还行"。

有媒体宣称他可能是下一个民谣爆款,而他身上也确实暗合了这个时代的气质和需求,他的歌里充满"时光匆匆""青春""热泪""崩坏"这样的意像,诉说着大时代里的小情绪。他带着眼镜,喜欢穿白衬衫,长相干净乖巧,收获了一众"迷妹"。  

     陈鸿宇和他的伙伴马雨阳刚刚完成"折腾"全国搭车音乐巡演,从3月11日启动,历时100天,27个城市演出。陈鸿宇的经纪人说:"陈鸿宇是一个特别轴的人",这次全国巡演本来已经结束了,陈鸿宇又说要在北京办一场终演,从北京出发再回到北京,有始有终。

在巡演的27个城市众,陈鸿宇会和马雨阳在招募而来的沙发主家借宿,而同时在27个城市都有qq群,以供粉丝们在qq群中交流,这种方式也是"众乐纪"社群构想的一部分。

"众乐纪"成立于2015年,在2015年年底拿到独立音乐厂牌公司十三月文化的200万天使投资。十三月唱片由卢中强创建于2006年,十年的时间,这家唱片公司一直保持着在民谣圈的活跃状态。

陈鸿宇和十三月文化CEO卢中强的相识是在一场媒体活动上,当时他只是一个坐在台下听众。提问环节,他向卢中强问了两个问题,给老卢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事后复盘时陈鸿宇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卢中强说:"这孩子是有备而来,他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众乐纪当时的情况"。卢中强后来去看了陈鸿宇众乐纪年终演出,两人又聊了聊,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摩登天空旗下音乐直播平台"正在现场"CEO张栋梁私下向小娱透露说:"摩登天空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签下陈鸿宇"。对于擦肩而过中国最大的独立厂牌,陈鸿宇并不觉得遗憾,十三月文化投资众乐纪的时候,陈鸿宇自认还是个"nobody"。

陈鸿宇最被大众熟知的作品是《理想三旬》,他却说《理想三旬》并不是他的代表作,这首歌是他2008年上大学时的作品,后期编曲于2011年完成,而《早春的树》更是他高中时创作的词曲。

《理想三旬》之所以火了,陈鸿宇觉得是一些特殊的因素,比如"《理想三旬》没有前奏,旋律比较抓人",而它的歌词也能"让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在里面看到自己的映照"。

卢中强观察过,陈鸿宇的粉丝和迷妹们大多是高中生,比宋冬野的粉丝年龄段年轻得多,这或许解释了陈鸿宇走红的原因:他的歌切中了青春少年们的心情,《理想三旬》中频繁出现"只是无处停摆"、"只是没抵达的存在"这样的歌词,表达的正是青春的迷茫。

陈鸿宇唱腔深沉老成,其实年龄不大,生于1989年的他出生在呼伦贝尔,唯一的偶像是黄家驹,这让他在"得知家乡小镇上有吉他教室后毫不犹豫的去报了名"。他大学在内蒙古读新闻,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在采访中,在谈论创作和演唱风格时,他更多谈的是"感觉","感觉是第一位的"。

他有强烈的"唱片情节",从学生时代,他就开始收集各种从海关罚没过,被打过眼的唱片。高中时代,他就出过一张唱片,跑东跑西找到一个要价不高的制作人帮他们出了这张唱片,每张成本10块,陈鸿宇投入了5000块,制作了500张,最终只卖出去300多张。他并没想着靠这个赚钱,但如果专辑能收回成本,那他就拿着5000块去做下一批唱片了。

陈鸿宇在追求音乐的路上跑得比大多数音乐爱好者快,但是既然已经做了唱片,那为什么不把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呢?陈鸿宇说"那张唱片更像是一个结束,而不是开始",那张唱片是对于音乐追求的一个结尾,在之后陈鸿宇做了许多其他事情。但之后的人生似乎并没有那么理想地朝着同一个方向。

2010年他来到北京后,做过餐饮、打工送外卖、电台做策划,在音乐众筹网站待过,开过一年快餐店,全国搭车拍过纪录片。

在"众乐纪"之前他还面试过一家音乐公司,当时老板问他有做过什么跟音乐相关的工作,他说没有,老板说"只是喜欢有什么用",拒绝了他。

现在看起来,喜欢是有用的。在豆瓣陈鸿宇小站上,《理想三旬》有多达9万多次播放,《早春的树》12万次播放,网易云音乐上陈鸿宇首张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8首歌曲评论全部999 。

火了之后,陈鸿宇就开始频繁跑演出。"折腾"巡演结束后临时加上最后一场在愚公移山的演出,票已经全部卖完了。

陈鸿宇并不想成为哪一家的签约音乐人,他更享受他作为众乐纪主理人的身份。众乐纪目前的团队只有不到10人,签约艺人也只有陈鸿宇一个人,不过接下来会开始签约其他艺人,将众乐纪的版图从他一个人扩展到一个面上去。

不少音乐行业业内人士评价陈鸿宇,说他"很会借力,借力互联网、VC、众筹,也很会包装自己"。这恰恰说明陈鸿宇的走红并不是个偶然。

他聪明冷静,并一直在尝试做各种跟音乐有关的事。在音乐众筹网站的经历为做"众乐纪"的众筹提供了经验,陈鸿宇不认为众筹就是扔一个网页、一个产品就可以,"众筹重要的是故事",所以你可以看到众乐纪的众筹视频是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故事。陈鸿宇对于整个音乐行业的各种论坛和各种新动态也时刻保持着关注,"echo的声音社交很酷。"

陈鸿宇发现在虾米上有很多独立歌手,制作出了不少好音乐,他想要帮助这些音乐人们做宣传、推广,留下唱片作纪念,这就有了第一张"众乐纪"合集《十月迷城》,收集了包括陈鸿宇的《理想三旬》和《行歌》、曹琴《繁星》、冯佳界《暗河》等在内的9首音乐,成本只有1万多块钱,基本上众筹来的钱就能cover得住。

第一张合辑之后,陈鸿宇想要顺势把这个厂牌命名为"十月迷城",但被朋友给劝阻了。最后定为"众乐纪",意思是"一群人、一起、做一件跟音乐相关的、值得纪念的事儿"。"众"在陈鸿宇走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是他自己,他可能就做不起来,唐映枫、马雨阳、冯佳界这些伙伴给了他很大支持,一起搭车巡演,一起创作。

陈鸿宇常利用互联网征词,他曾经在虾米上征词认识了唐映枫,而前不久,陈鸿宇在阿里音乐的阿里星球上又做了一次征词活动,最终在一千多份投稿中找到了另外一个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作词人,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巧的是,这个学生恰好和陈鸿宇来自同一个地方——呼伦贝尔。

唐映枫

唐映枫在微博上记录了他第一次接到陈鸿宇电话时的场景,他被陈鸿宇的诚恳温和打动,他形容陈鸿宇"认真里有种愚直感",他以往接触的音乐人很多都对歌词创作不以为意,或者是命题与附和式的创作,陈鸿宇的真诚让他决定完成这个曲子的词创作,而这就是日后大火的《理想三旬》。好玩的是,唐映枫在知乎上评价说:"如果你有被其中某一句歌词打动到,谢谢,它属于你。如果你觉得通篇意象堆砌,韵脚生硬,你说得对,是这样的。"

采访过程中,陈鸿宇不断提到"开放"、"分享"、"合作"这些互联网词汇,因为在做众乐纪以及众乐纪推广的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些互联网语境下的便利,渠道、众筹等等。"互联网最坏的时候是10年前,现在正在经历转型,互联网带来的渠道的开放性让我们听到好东西的几率下降了",他接着说:"但这也是好事,它带了活力,好的demo总会被人听到"。

"众乐纪"就是在做一件帮乐迷大浪淘沙的事,找到那些可能被太多的信息所埋没的好音乐和音乐人。十三月文化的员工评价陈鸿宇,说他很像沈黎晖,不仅是音乐创作人,还具有商业头脑,我问陈鸿宇怎么看这个评价,他哈哈大笑说"说得对",陈鸿宇觉得自己比较善于发现事情的规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宋柯有一次面对小娱专访时,曾经表示:"陈鸿宇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互联网时代,当年,朴树的走红可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而陈鸿宇只用了一年多。"

在运营音乐方面,陈鸿宇很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知道如何去利用整合各种渠道,而在唱片和专辑策划方面,他也是一个有心人,比如他会为每首歌曲设计插画等等,尽可能去丰富一个唱片的内容。

未来,陈鸿宇不希望自己是单一的音乐人身份,"众乐纪"不是一个陈鸿宇工作室,他要做的是"众乐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群人在一起做值得纪念的事情。当然,他虽然十分开心自己被人评价为"像沈黎晖",但他也并不想让众乐纪成为第二个摩登天空,"做第一个众乐纪就够了"。

现在,陈鸿宇马上要出自己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了,而众乐纪合集会一年一年做下去,也许,下一个好妹妹或者沈黎晖,都只是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