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丽的故事 青春励志故事:磊落光明向秀丽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2年3月13日,是广药集团的一年一度的"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日",在这一天,全国超过6000家药店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等公益活动.53

2012年3月13日,是广药集团的一年一度的“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日”,在这一天,全国超过6000家药店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等公益活动。

53年前,一个年轻的生命告别了广药集团的何济公药厂,也告别了她无比留恋的世界,却留给世人无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去世后,雷锋曾在日记中记述自己要学习她的奉献精神。

这位雷锋要学习的人,就是向秀丽。

苦难童年岁月艰

1933年5月,向秀丽出生在广东清远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5岁的向秀丽随家人逃难到了肇庆。

她的母亲是雇工出身,父亲是店员。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父母亲经常遭受失业的痛苦,全家生活极端贫困,吃不饱穿不暖。饥饿和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的生命。

因生活所迫,小秀丽在10岁的时候,被送给地主家做“养女”。她每天起早摸黑,做佃工、放牛,还要挑水、煮饭,而且常常遭受地主婆的毒打。

到地主家的第二年,有一天担水时,小秀丽碰伤了脚趾,因无钱治疗化脓溃烂,不能做工,被地主赶出了门。小秀丽带着创伤回到自己家中。养好脚伤后,她便和姐姐们一起织席,给人担米、洗衣服,给火柴厂装火柴……想方设法给家中分担忧愁和痛苦。

向秀丽的童年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但也正是因为这段艰难的岁月铸就了她不惧困苦、坚忍不拔的精神。

任劳任怨不畏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向秀丽随家回到了广州,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1948年,向秀丽进入广州和平制药厂当临时工。

和平药厂情况复杂,许多职工都是姓高的资本家的亲戚朋友,因而人们都把那里叫作“高家祠堂”。1952年,广州市荔湾区党委派工作组进厂,发动工人,准备建立工会。资本家就在职工中造谣破坏,使厂里的工会创建工作一直处于冷冷清清的状态。这时,向秀丽经过工作组的启发、教育,懂得了剥削制度是穷人受苦受罪的根源。在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之后,向秀丽第一个提出入会要求。

苦难的童年经历使她迫切地想要解救更多受苦群众。她入会后,又积极串连、发动厂里的工人入会,使创建工会的工作很快开展起来。资本家对此很恼火,曾斥责向秀丽说:“你加入工会,你一个人参加好了,不要带坏别人!”她当场反驳道:“怎么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工人阶级就应该团结起来!

”资本家见用硬的办法不行,又改用软的办法,对向秀丽说:“我看你成天忙来忙去,工作很辛苦,我打算给你增加些工资,帮助你解决一下家庭困难……”向秀丽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资本家的诡计,说:“加工资也可以,要加就大家都加。我不要小便宜。”

在工会工作的时间里,向秀丽任劳任怨,她经常说“革命工作需要我们干什么就应该干什么。”她在厂里是计件工,担任工会干部后,常要占用生产时间做工会工作,因此每月工资由四十多元降为二十多元,当上级工会决定设法照顾她,她却坦然地说:“工会工作是为大家的,困难再多也得做好,我的工资虽然减少了,但总比解放前好多了。”

她还坚持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积极争取加入团的组织,她曾写道:“不管什么雨暴风狂,山高水险,都要跟着红旗前进,冲破困难。”同年11月,她光荣地参加了青年团。入团后,向秀丽更加努力为党工作,热情为工人办事,工人称赞她“薄待自己,关心别人”。

向秀丽在团组织举办的青工学习班时认真阅读了《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在这个学习班里,向秀丽第一次听到了读到了卓娅、保尔、吴运铎等人的故事。向秀丽从这些英雄人物的身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她决心要向他们学习。

从那以后,每当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时,向秀丽都会听得如痴如醉。向秀丽的入党介绍人吕燕珍回忆,在团课班上,当辅导员讲到苏联女英雄卓娅英勇就义时的情景时,向秀丽的双眼已浸满泪水。

1952年2月,一场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向秀丽在工会的支持下,积极加入“五反”运动。不法资本家消极对待生产,工厂原料缺乏,工人生活受到威胁。面对这样的情况,向秀丽大胆地向群众揭发资本家的阴谋,同职工一起设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使工厂生产恢复正常。

1956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向秀丽被选为和平药厂合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她和大伙儿一起,积极完成了清产核资和其他有关合营的工作。公私合营后,和平药厂并入何济公药厂,向秀丽在何济公药厂当了一名包装工。药厂里的工作虽然辛苦劳累,但她却从未埋怨过一句。吕燕珍评价说:“向秀丽是个做事踏实的人,凡事听从组织安排,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讲价钱,不多出声,为人实在正直。”

有一次,工厂里决定试制一种叫做“甲基硫氧嘧啶”的新产品,党支部决定调向秀丽参加试制,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