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高书法作品欣赏 李茂年书法作品展江都开展 150余幅作品尽显磅礴灵动之气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天上午,<多元阐释--李茂年书法作品汇报展>在江都区博物馆开展,展览精选了李茂年150余幅近年的精品力作.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5日.大家点评大字大气

昨天上午,《多元阐释——李茂年书法作品汇报展》在江都区博物馆开展,展览精选了李茂年150余幅近年的精品力作。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5日。

大家点评

大字大气磅礴,小字清新灵动

昨天的书展现场,会集了众多书法界的大家和爱好者。他们一边欣赏李茂年的书法作品,一边议论纷纷,对李茂年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协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当代著名书法家、教授周志高先生也来到现场,他看到学生李茂年的作品,感慨颇多。在他的印象中,李茂年非常勤奋和虚心,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非常值得肯定。“他写的大字大气磅礴,小字则灵动又清新依旧。”

“我常常说,在书法创作上,有三句话就是一个标准,二个结合,三个不要忘记。”周志高详细阐述道,一个“标准”指的是雅俗共赏。“雅”不会有人反对,但曲高和寡,不能闭门自吹自擂,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俗”是通俗,含大众能接受,能喜欢之意,不是“庸俗”。

雅与俗结合,这是完美价值观的取向,难度大,标准高,当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一生追求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三不要忘记则是不要忘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个人特点。“这是书法艺术的时空观,三者之间的比例如何,‘各有灵苗各自探’,要追求‘真气、真意、真趣’”。

立足传统

作品入选国家级重大展览

李茂年,1956年生于邵伯北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扬州书法院副院长,扬州市书协理事,政协江都区委员会委员,江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都德艺双馨十佳文艺人才和十大文艺名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客座教授。他“先农后工”,后来到都市生活从事教育工作。“野人怀土,小草恋山。”对于李茂年来说,尽管大半辈子过去了,还是觉得自己是农村人,他认为农村的生活最养人。

李茂年对书法情有独钟,他的书法立足传统,师从我国著名书法家周志高,亦受益于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刘艺、言恭达、孙晓云、徐利明等,这些年来,他的主要书法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国家级重大展览,2003年,在首届国际“敦煌杯”书法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和甘肃省委联合授予“全国书法百家”称号。

“我的书法,启蒙于江淮之都邵伯乡土,发轫于李邕(北海)故里,吮哺于临碑摹帖,扎根沃土而深耕细作于自己的心田,然后绽开一朵美丽的小花,在阳光下轻轻地摆动。”李茂年说,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法连着他的情愫,连着他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书法指使我要以前人的成果为摹品,临池不辍,从中演绎华章并出没于精粹书作的林海。”

在李茂年看来,书法像流水,带他走过沼泽,穿过丛林,淌过平原,或喧腾咆哮,或静谧无语;或溪流涓涓,或碧潭见底。“莫道人生短,但闻耕耘深。书法润身,我爱书法。”

创作四十余载

掌握各种字体的书写要领

李茂年从事书法创作四十余载,掌握各种字体的书写要领,在记者的采访中,他特别举例说明。

对于楷书的创作,李茂年认为首先要注重楷书的基本特征,二要用行书的笔意和速度,三要用明快的节奏和率意的笔法。而篆隶创作,最好以古墨磨之,不择纸书之,以疏为丰神,以密为老气,力求灵动不失厚重,顺情中见高古,充分体现幽秘、朦胧,不可名状之境界。

行草书的创作,是在激情的笔墨下,制造左右冲突,上下的承接不经意间创造矛盾并化解矛盾,使之既熟悉又有陌生感。行笔不能太快,多一点静谧的流淌,少一点狂放的再现。

而对于书法是什么,书法的传承与觉悟的境界,李茂年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书法是什么?“书法不是什么,书法不能做什么。”李茂年认为,书法有法,亦无法。无法乃为至法,但书法不具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书法是写字,是歌唱。书法是一种文化。“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文字内容,用线条点画笔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

李茂年说,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书写民族,有3000多年书写人生,是在笔画的大小、长短、宽窄等线条形态充满了矛盾中发展的,是华夏独有的中国式套餐。

“笔墨当随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既能继承古人的法则而又不背离时代的潮流;既能追求当今的风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弊俗。”他认为,善书者文之工拙,不全在言辞之雅俗,而在笔墨之灵顿。个中玄妙,非跋涉此道者不能悟也。

通讯员王德蓉记者车林陶敏/文车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