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谭鑫培 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揭示与戏曲辉煌并存的"情色"内核,还戏曲艺术史的本来面目,是<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的另一价值所在.么书仪,女,1946年1月生于北

揭示与戏曲辉煌并存的“情色”内核,还戏曲艺术史的本来面目,是《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的另一价值所在。

么书仪,女,1946年1月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元明清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以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代室工作。主 要著作有《元代文人心态》、《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中国古代文体丛书·戏曲》、《两意集》、《晚清戏曲的变革》等。

前言/1 壹 清代京师的戏曲与宫廷/5 贰 清代皇家的戏楼和戏台/19 叁 从南府到升平署/37 肆 乾隆创建的清代第一次戏曲高潮/57 伍 徽班进京·程长庚·前后“三鼎甲”/79 陆 西太后时代的宫廷演戏/95 柒 京师南城的戏园子/113 捌 清代的科班、戏班子和精忠庙/129 玖 清代的封箱戏、义务戏和堂会戏/145 拾 戏迷、票戏和下海/167 拾壹 晚清京城的男旦和堂子/19l 拾贰 谭鑫培一生荣辱/209 拾叁 杨小楼空前绝后/227 拾肆 陈德林·余玉琴·王瑶卿/253 拾伍 幸运的梅兰芳/28l 拾陆 “文场圣手”孙佐臣、梅雨田、徐兰沅/313 拾柒 京派和海派/339 拾捌 早年名伶们的修养和派头/357 补记一 一帧照片的五种说明/381 补记二 梅巧玲“焚券”“赎当”故事的变异/387 后记/400

戏曲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民间娱乐,生命力很强也很脆弱。没人管它的时候它能够土生土长开花结果,受到支持就可以枝繁叶茂繁荣昌盛,遇到政令的干预就会日渐凋敝枯萎灭亡。 元代戏曲很兴旺,单单是元杂剧剧本就有一百六十多个流传至今,兴旺的主要原因是蒙古政权很少过问。

明代戏曲也很发达,发达的原因和明代的文人雅士钟情戏曲、有钱的达官贵人都蓄养家班有关系,家班的主人买童伶、雇乐师、聘教习,甚至于自家写剧本、做导演。所以传奇剧本发展得文辞典雅,带着书卷气,歌唱流丽悠远,舞台表演婀娜多姿。

记得小时候,父亲和兄长在一起看裱在画轴上的两个扇面,一个上面写着字,一个上面画着画,父亲还对兄长说:“时慧宝的书法在名伶里面首屈一指,他是临魏碑出身。”当时我也在旁边像狗看星星一样的乱看一气。 很多年之后,我对时慧宝有了一点了解,知道他出身梨园世家,是“同光十三绝”之一时小福的儿子、艺宗三鼎甲之一的孙菊仙,后来在上海声誉日隆,民国年问成了与刘鸿声齐名的海派京剧老生。

他书法上乘且多才多艺、昆乱并进,还可以在台上自拉自唱、场上挥毫。

清高宗乾隆皇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在全国性的节日(皇太后寿辰、皇帝寿辰)中,非常热衷于组织和鼓励戏曲会演,最后终于促成了徽班进京,和京剧的生成、繁荣。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有过六次规模宏大的南巡,六次南巡分别在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和四十九年。

乾隆皇帝在京城为皇太后举行过三次盛况空前的“万寿庆典”,分别在乾隆十六年、二十六年和三十六年,那是崇庆皇太后的60岁、70岁和80岁生日。

他还为自己举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万寿庆典”乾隆四十五年的70岁庆典在热河、乾隆五十五年的80岁庆典是在京城。 南巡的目的自然有政治上的说法,为母后过生日的“慈寿庆典”,也可说是彰显孝道,然而史料和笔记的记载中,引人注目的却多是排场、铺张和奢华。

戏曲在这些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戏曲受到的重视和鼓励、戏曲地位的直线上升,在其中都是显而易见的。 南巡重镇是江宁、苏州、扬州、杭州、海宁、嘉兴,行宫在扬州就有四处:金山、焦山、天宁寺和高曼寺。

大臣们都知道乾隆皇帝喜欢看戏,作为’行宫的天宁寺,殿前就盖松棚为戏台,可以出演仙佛、麟凤、太平击壤之类的大戏。 两淮盐务也常年备有花、雅两部戏班子,以备皇帝巡幸的不时之需。

西湖行宫也有当地最好的名伶可以随时承应、供奉演出。 乾隆皇帝在南巡时的重要兴趣之一是欣赏南方戏曲,因而负责接驾的官员就格外用心地“恭办梨园雅乐”,把南巡时候伺候皇帝的演出,办成了南方名伶优秀剧目的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