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年或成李书福第二

2017-1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收购有"陆地飞行器"之称的萨博,能不能助力庞青年展开轿车梦想的翅膀呢?文 │ 本刊记者  沈晓琳汽车业又掀起了轩然大波.6月13日,庞大汽贸集团(以下简称"庞大集团")发表声明,其已与国内的青年汽车集团(以下简称"青年汽车").萨博汽车.世爵集团(萨博汽车母公司)签署了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几方将共同投资2.45亿欧元,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制造公司和合资销售公司,用于生产并销售萨博品牌汽车和合资制造公司的自主品牌汽车.同样来自台州,同

收购有“陆地飞行器”之称的萨博,能不能助力庞青年展开轿车梦想的翅膀呢?

文 │ 本刊记者  沈晓琳

汽车业又掀起了轩然大波。6月13日,庞大汽贸集团(以下简称“庞大集团”)发表声明,其已与国内的青年汽车集团(以下简称“青年汽车”)、萨博汽车、世爵集团(萨博汽车母公司)签署了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几方将共同投资2.45亿欧元,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制造公司和合资销售公司,用于生产并销售萨博品牌汽车和合资制造公司的自主品牌汽车。

同样来自台州,同样是向瑞典品牌出手,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让人想起了他那出手不凡的老乡—李书福。

甚至有人预言说,这最终有可能是又一桩“吉利收购沃尔沃”。

而此次并不是庞青年第一次尝试驶入轿车轨道。

2006年11月,青年汽车宣布引进赫赫有名的英国莲花科技为合作伙伴并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同步推出了“莲花竞速”跑车。但是几年中,青年莲花一直未得到市场肯定。

从快速公交,到机场短驳车,再到奥运大巴,庞青年的魄力和视野一次次让客车业界瞠目结舌。

那么收购有着“陆地飞行器”之称的萨博,能不能助庞青年展开轿车梦想的翅膀呢?

一波三折

如果让当事人说出达成备忘录的过程,“一波三折”会成为叙述中的关键词。

2010年3月,世爵集团老板,荷兰人维克多·穆勒从通用集团手中以4亿美元收购了萨博汽车。但是,收购后的萨博2010年的全球汽车销量仅为31696辆,实在难以支持公司盈利。情急之下,穆勒开始在全球到处寻求资金和有实力的买家。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5月3日,华泰汽车与世爵召开发布会,宣布向拥有萨博品牌的荷兰世爵集团投资1.

5亿欧元,其中以1.2亿欧元获得世爵29.9%股权,另外提供3千万欧元贷款。正当旁人感叹华泰是在“趁机捡漏”时,仅仅过了9天,5月12日世爵宣布因“华泰汽车不能满足协议中的条件”,发出声明表示终止与华泰的合作协议。

穆勒则再次飞到了中国,一方面与华泰商谈是否再有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重新找寻对萨博感兴趣的中国企业。

45月16日,国内汽车经销行业龙头—庞大集团在公司网站上挂出了与世爵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有别于后来那份,在这份备忘录中,尚没有确定合资生产企业的第三方,并且庞大与萨博拟定各持有合资销售企业50%的股份。

6月13日庞大第二次公布《谅解备忘录》,确定青年汽车为合资“第三方”。

其中,青年、萨博、庞大在合资生产企业中股比为45:45:10;合资销售企业股比为33:34:33。

青年汽车并不是后来者。

知情人士透露,穆勒四个多月来在中国寻找资金的过程中,青年汽车是与其商谈收购意向的第一家企业。而庞青年没有想到的是穆勒的“货比三家”,并且在华泰汽车出现后,就义无反顾地将约定抛在了脑后。众所周知的是,华泰最后“爽约”了,而即使被摆了一道,青年汽车也没有放弃。

萨博:瘦死的骆驼?

穆勒的急于求成与瑞典传统的稳健、低调格格不入,这已经可以让人觉察出萨博汽车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在欧洲市场唱衰萨博的时候,兴致勃勃的中国车企就让人有些看不懂。

“庞大跟世爵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进另一个斯巴鲁。

”庞庆华强调,此前,独家经销斯巴鲁令庞大集团收益颇多,“我们也需要另一个与庞大和斯巴鲁合作模式相似的品牌。”尽管以10%的股份入股合资生产公司,庞庆华解释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厂商和经销商地位不平等,庞大希望通过入股汽车企业的方式进入厂家核心领域,以便取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这符合业内的观点:庞大在整车制造上并没有优势,而且其尚不具备生产资质,其在北方8省市斯巴鲁总代理权将于今年底到期,萨博的总代理权才是庞庆华的目的。萨博负责上游的技术和研发,庞大汽贸负责下游的终端销售,中游的生产和制造则由青年汽车承担。这种看似理想的组合,诸多业内分析人士却一致对青年汽车的前景堪忧—问题出在萨博本身。

“萨博现有车型太少,如果要夺回市场,就得开发新车。”潜在收购者之一的俄罗斯银行业金融家弗拉基米尔·安东诺说,但是仅开发萨博9-2两厢车就需要17亿元瑞典克朗,他准备投入的5亿元瑞典克朗(约8000万美元),简直是杯水车薪。

萨博是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的倡导者和先驱。如今进入直喷 双离合时代,萨博已没有任何可炫耀的技术优势,再加上其顶尖设计师的流失,被收购后自身实力在短期内无法提升。所以,不难奇怪《名车志》主编缪俊曾经感慨:“仿佛看到了车界的诺基亚。”

除此之外,萨博在外形上过于个性的设计,一直被人诟病。“它的前脸和别的车相反,下小上大,看起来很怪异,不符合东方人审美。如果要改(外形),则得从车子最初的结构去动手,生产线都要重新设计过。这样一来,(青年的)代价就太大了。

”众泰汽车市场部黄经理甚至悲观地形容,“谁买萨博谁破产。”此外,萨博品牌号召力和信任度都在大幅缩水,瘦死的骆驼会比马大吗?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房晓辉在博文中写道,“萨博是这样去抢的吗?目前大概只有中国的汽车公司敢于问鼎萨博。”

尚未落定

6月15日,一直保持缄默的庞青年,终于在北京露面,“我们的合作可用两个阶段来说,就是‘保现在、看未来’。保现在就是保萨博资金,目前已达成协议;而对合资项目未来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年产20万辆,这就需要我们多方努力了。”针对世爵股权结构复杂的情况,庞青年表示,早在2010年10月与萨博第一次接触后,青年汽车就开始了多方面的考察,充分了解了萨博,“目前这些关系对于我们注资不是问题,只等审批就是了。”

而据《浙商》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对汽车境外投资项目的管控甚严,以防止产能过剩。如果项目和新能源、先进技术的相关度不大,则审批通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并且,审批耗时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看来,《谅解备忘录》之后,青年能否牵手萨博仍不能最终判定。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瑞典人开始相信来自中国的资金能让民族品牌起死回生。但是对于庞青年来说,这次来自内部的压力显然要超过外部的阻力。“萨博在业内的品牌度远不及沃尔沃,即便庞青年收购了萨博,如果拿不到核心技术,结果还是(汽车)销量上不去。

”吉利、吉奥等浙江车企对此事都避而不谈,言称自己不了解情况。“你能说他做得好吗?当然,也不能说他做得不好。”某上市车企副总裁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要认真研究,关键是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收购后)怎样做好优势互补。”

“萨博汽车无法和沃尔沃轿车公司相比。我们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是因为他是一个完整的公司,自我发展和再循环能力强。形象点说,沃尔沃轿车公司原来是一个强健的人,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做好手术、休养一阵就恢复了。”吉利汽车董事长助理、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宁述勇称。    

吉利并购沃尔沃处于谈判僵局之时,李书福用一句不流利的英语打动了对方。那么,这回庞青年要拿什么来打消业界的顾虑呢?引进国内近5年,青年仍没有玩转英国莲花。这一次,没落贵族萨博能让青年成功驶入轿车的轨道吗?

截至发稿日,《浙商》记者一直没有拨通庞青年的电话。局面还未明朗时,一向谨慎的他选择了关机。

但是,从青年汽车传来了消息,其销售公司总经理即将上任一位干将—在上海大众和奇瑞国际公司工作多年的黄志强,黄曾在四川腾中重工主导轰动一时的“收购悍马”事件。招揽黄志强的国际化意图不言自明,即一旦收购萨博成功,可以力补青年汽车自身的短板。

“尽管如此,庞青年的路要比李书福难走”,很多业内人士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