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吴建华 吴建华:最爱南山石人一根线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书法家向明春先生(南山石人),在他辛勤笔耕的收获季节迎来了六十华诞,这是他生命当中值得纪念的光辉一页,令我兴高采烈.喜气盈心!右起:中国

  书法家向明春先生(南山石人),在他辛勤笔耕的收获季节迎来了六十华诞,这是他生命当中值得纪念的光辉一页,令我兴高采烈、喜气盈心!

右起:中国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邱总康教授、南山石人、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张山教授

    因为他是我敬佩的老兄,我们同是中华太极城所在地的旬阳人,但我在县南、他在县北,以前他作为军人和以后作为行政干部,几十年间我们无缘相识。待我知晓他的时候,他已经是有名的书法家了。

他的旬阳亲友找到我说:"你在收集旬阳英才资料,向明春的你有吗?"我说:"没有,你认识?"他便向我掏出了彩印书画资料,又留下了向先生的联系电话。我到西安以后,未敢冒然造访,先给哈哈先生吴连进兄长打了电话,通过连进兄才找到了向先生,一见面,果然相貌不凡:高大而朗俊,飘逸着长卷发,微翘着尖下巴,眼角眉梢都是艺术的才气与才情。

我即在自己主编的《太极城》刊物上发表了《南山石人向明春先生的其人其事》,大概是他的威名与宣传的凑巧,很快就从太极城传来了向往南山石人和哈哈先生书画作品的呼声。

适逢王愚纪念馆·旬阳英才展览馆开馆,二位先生不负家乡厚望,一个篆书、一个作画,慷慨捐赠,夜以继日,绝不应酬,绝不马虎,各人精心创作4条屏作品3幅,单幅作品5幅。

然后装裱成成品,悉心打包呵护有加,直至驾车送达为妥。他们的作品在纪念馆展出后观者不绝,好评如潮。不仅令我深深感动,而且令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和家乡党政领导、文艺界同仁们深深感动!    

    我之所以深情地喜爱着南山石人向先生的小篆书法作品,那是因为它令我常看常新,甚至让我盘腿打坐在他的四条屏下,赏读不已。我认为他的篆书作品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单体的画、一个浓缩的世界。

他用篆书造形立意,每一笔都有曲线之美,都有轻重缓急之别,都有阴阳互抱的呼应之系。特别是他体正势圆的笔画特点,即使是拐弯也是以柔克刚,弧形走过,看不见左撇右捺的外向张扬。他这种天、地、人三道相合的追求,总是令我流连忘返,忘情在他赖以立意的墨香之中而豁然顿悟。向先生的篆书让我读出了中华古人的造字智慧,读出了太极文化对事事物物的概括与运化能力,也读出了向先生的法古而革新的创作水平!

中华太极城旬阳人文学会会长、陕西省文化厅文化志总编审吴建华先生发言

    我发现向先生始终在经营着笔尖上的一根线。那根线时长时短,时轻时重,时起时落,时断时连,变幻多端,神秘莫测。像老子笔下的"道根",无形无相,又大隐大显,以致满纸云烟。尽管这是书画家们的普遍追求,但是向先生是把云烟藏匿在字体的内部,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绝不拖泥带水,也不拉拉扯扯,个个有着谦谦君子之风、古意悠悠之气,以及卓立之态。

他的篆字表现了旬阳山地人回环曲折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关中平原人坦诚直率的禀性,因而,向先生的字就是他的人生哲学符号。这个符号得到了权威专家们的认可,也得到了粉丝们的追捧,个中的认同精神,正是向先生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向先生在致力于书法创作之余,还经营着家乡特产富硒魔芋。魔芋之所以被称为"魔芋魔",那是因为它有着神奇的魔幻生命力——每年五月端阳早晨,雨伞形状的魔芋枝叶撑起来,承接着阳光雨露,这时魔芋的主人就会用一节长长的竹竿,横起来从魔芋的枝叶上扫过,晶莹透亮的露珠,便落地生根,长出新的魔芋生命。

而五月的魔芋树依然高大挺拔,依然在泥土的深处充盈着硕大的果实。这就像向先生的神来之笔,走进六旬青春焕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生命闪耀幸福的光华!  

    我衷心祝福他华诞吉祥、幸福安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