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情侣】相伴到永远(李富春与蔡畅的爱情故事)

2017-07-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张内容公开的明信片,一连竖立着三个感叹号!这很像周恩来的为人,热切.重情.坦诚,这张几乎没有重量的卡片,却是周恩来心中重量级的"革命绣球",他知道谁才能承受这个由奉献和牺牲组合的"绣球".他这独特的求爱方式,没有那个姑娘不心跳?更何况在觉悟社并肩战斗了4年,对周恩来相当了解的邓颖超!面对如此热烈奔放的话语,她那颗才19岁的心也剧烈地跳动着,一个人间熟知的"爱"字经过革命者的胸怀孕育,飘越万水千山后,已经凝结为大写的"爱".深

一张内容公开的明信片,一连竖立着三个感叹号!这很像周恩来的为人,热切、重情、坦诚,这张几乎没有重量的卡片,却是周恩来心中重量级的“革命绣球”,他知道谁才能承受这个由奉献和牺牲组合的“绣球”。他这独特的求爱方式,没有那个姑娘不心跳?更何况在觉悟社并肩战斗了4年,对周恩来相当了解的邓颖超!

面对如此热烈奔放的话语,她那颗才19岁的心也剧烈地跳动着,一个人间熟知的“爱”字经过革命者的胸怀孕育,飘越万水千山后,已经凝结为大写的“爱”。深深理解周恩来的邓颖超,相信周恩来的选择,也相信自己的选择。两颗相爱的心在大洋上空架设了一条走向心灵、也走向未来荆棘丛林的桥梁。

从此他们两地书中多了甜蜜的爱意。而不需要两地书传情的李富春和蔡畅,也由葛健豪作主,选定了良辰吉日。他们颇带传统色彩的婚姻生活却是以一个浪漫新式的婚礼而宣告开始的。

1923年春天,李富春和蔡畅携手走进巴黎市区一个半地下的咖啡馆,想单独庆祝这个大喜日子。没有想到邓小平提前得到消息,早早地躲在咖啡馆里,当新郎新娘才坐下,邓小平突然笑着出现在他们跟前,一边道喜,一边嚷着要为大哥、大姐证婚。

在巴黎编辑和发行《赤光》刊物期间,李富春和蔡畅与邓小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6岁就留法的邓小平天性活泼,常常操着一日浓重的四川口音,当着二人面快言快语说,“怎么样,该请我们吃喜酒喽!”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喝下了不同寻常的喜酒。

李富春和蔡畅晚年每当回忆起这段美好的日子,总是兴致勃勃地说,“那时,我们三个人喝了一点酒就完成婚礼,那可是革命化哟!小平同志还是我们的证婚人哩!”

不久,周恩来和其他战友也知道了李富春和蔡畅结婚的消息,纷纷向他们道喜。可大家为革命战友婚礼祝贺时,绝不会想到50年后李富春背负“二月逆流黑子将”罪名先他们而去的葬礼?

因为志同道合也因为救命之恩,周恩来和李富春夫妇有着生死与共的亲密情结。开始涉及职业革命家这一危险且神圣领域,就没有准备预留孩子的位置,蔡畅在产床上便做了结扎手术

周恩来和邓颖超确立恋爱关系不久,周恩来和李富春、蔡畅则因为中共旅欧组织办了一份《赤光》的刊物而亲近了许多。办刊物为的是在华工和勤工俭学学生中介绍马克思的著作,宣传十月革命和俄国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并且与曾传。

李横组织的中国青年党论战,批驳他们在国家主义招牌下反共、反俄的实质。周恩来是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年仅20岁的邓小平和李畅英负责刻蜡板和油印。李富春因为来法时间长,认识人多,接触面广,支部让他负责发行。蔡畅和母亲在勤工俭学的学对中名气大,可以协助李富春推销,所以和周恩来交往比较多。

周恩来一生中曾经救过蔡畅三次命,使得周恩来与蔡畅除了战友之情又多了一份生死之情。周恩来连写信都亲热地称他们夫妇为“畅春姐弟”。

周恩来第一次救蔡畅是在法国。

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留法学生的“监督”。“俭学”几乎已不可能了,大家不得不用大部分时间“勤工”以维持生计。和李富春结婚后的蔡畅先后任巴黎一家电灯厂和手帕厂做工,不久蔡畅怀孕了,身体很不好。

母女的生活主要靠母亲出售自己的刺绣品和设计图案维持。李富春更忙了,他不仅要做工,还要做组织联络工作。为了节省房租,她们居住在学校一个大筒子楼似的宿舍里。有几日,蔡畅发了高烧,葛健豪外出做工,李富春又去外地做联络工作,没有在家,正巧周恩来来找蔡畅谈事,他敲门,里面却没有人答应,以为没有人。

但是细心的周恩来走到楼下,发现楼下属于蔡畅名下的牛奶积了好几瓶,他又折身上楼,果断地翻窗进去将昏沉沉的蔡畅背到医院。医生一边抢救。一边责怪周恩来这个“丈夫”,为什么太太病成这个样子才送医院?周恩来没有解释自己的身份,而是看见蔡畅从昏迷中醒来,像看见自己亲人转危为安一样高兴。

片断二:

李富春和蔡畅,同于1900年5月生于湖南,20年代赴法勤工俭学。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战争的创伤使法国的经济大萧条,这使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面临了生存和求学的危机。而就在这时,北洋政府突然停止了发放公费留法学生的生活维持费,这就把本已困苦不堪的留法学生们推上了绝路。

蔡畅的哥哥蔡和森,与周恩来在巴黎组织了新民学会留法学会,为当时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向北洋政府争取生活维持费展开了一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