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绩:学习语文的那些事儿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央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 伴随着高考改革,不难发现,"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说法得到认同.语文也从主科中的副科逐渐成为中高考最重要的科目.语文不仅是一门考试科目,同时还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回归阅读,学以致用,逐渐成为中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央广网教育邀请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一起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学习语文的话题.    央广网教育:您经历了多年的这个高考的教学和这个阅卷的经历,然后对高考语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讲一讲您的从业经历呢. 王大绩:

    央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 伴随着高考改革,不难发现,“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说法得到认同。语文也从主科中的副科逐渐成为中高考最重要的科目。语文不仅是一门考试科目,同时还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回归阅读,学以致用,逐渐成为中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央广网教育邀请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一起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学习语文的话题。

    央广网教育:您经历了多年的这个高考的教学和这个阅卷的经历,然后对高考语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讲一讲您的从业经历呢。 

王大绩:谈到从业经历,其实我当教师时间也不长,1960年高中毕业,因为当时的环境还有政治形式等多种原因,没能上大学,就在农场里面工作,我当教师的时候已经快40岁了。上学的时候我数理化成绩特别好,语文成绩最低。

其实我在中学学语文不差,但是考试的成绩就很差。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平反,我就开始考夜大学,夜大学考的分特别高,是1000多名考生里我语文是最高分。所以我想干了20多年农活,还是劳改,反过来语文成绩反而上去了。看来语文学习是和生活紧密相关,这20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感悟得到一些提升,所以它是帮助语文成绩获得了提高的。 

央广网教育:从2014年的这个语文高考试卷来看,增加了文言文阅读,以及语言实用性的考察,您觉得面对现在的中高考改革,语文学习的重点应该在哪里呢? 

王大绩:我觉得语文学科改革它主要反映了大家的一个共识,就是语文教学不尽如人意。语文是一个供需性的学科,它可以塑造一个同学的灵魂,语文学科有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使命,而这个任务它没能很好的完成。所以要进行改进、改良。同时也表明了语文学科得到了整个社会的重视。 

语文学科是主科里的副科,是弱势科目。为什么语文成为了弱视科目,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上语文课?这点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我们从上到下推进改革,但是学生在心理上并不重视它。我想语文和其他学科都不太一样,因为其他科学都是科学性的学科,自然科学是理科,社会学是文科,科学的特点它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体系,专业的术语,可以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这些学科的老师是特别依赖的,是特别有需求的。上数学课,如果没有数学老师,学生不会作题。

上外语课,如果没有外语老师,学生是读不懂文章的。唯有语文课,学生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后,自己就可以读了。如果课堂上语文老师老是照本宣科,照着教材来念,照着教材来摆布。那这样的学生就不需要语文老师,所以语文它必然成为一个弱势科目。 

学语文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上语文课“学得”的,另一个是“习得”的。“习得”就是在生活中自己阅读、观察,都是在学习语文,整个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课堂。如果课堂上学得的,都不如习得的,那学生凭什么愿意上语文课呢?一个学生数学他不能缺课,缺两节课他跟不上了,语文缺三个月的课,他也没关系。

咱们语文课文也是,有时候这篇课文上初中教材了,有时候上高中课本了,有时候删掉了,有时候又补上了,因为语文不是一个科学的学科,它是生活的学科,所以我们要以认识生活的态度来对待语文学科。

这也是我刚一开始说的为什么我和学校和教学隔绝20多年,但是我同样还能在考试中语文成绩获得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他也因为它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语文课堂需要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尝到甜头,一篇文章学生自己看是一回事,如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启发下读到了有另外的含义。他发现能够从老师那里尝到一种获得的喜悦,那他以后自己再去读文章,他也同样具有了相应的这种能力,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所需要的。所以我说一个语文老师他的一个使命就是他在课堂上教学上学得的,必须超越他习得的,如果没有超越他习得的,我们凭什么叫学生留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