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吴邦佐造炉 ——贾文忠

2018-0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专家评述:这个炉的全称应该叫"戟耳形洒金大明宣德款炉".时代呢应该是清中期.真正的大明宣德炉那个"德"字底下没有那一横.凡是带那一横的都是清中期以后的了.目前呢鉴定这个炉呢一般来讲就主要看它的本身有这么四个要素:一个是看它这炉的造型,是不是宣德仪器图谱里边有的.你像我们今天看的这个双戟形的,这个呢在宣德图谱里头有这个东西.第二呢,拿起来这个炉要掂一下手,是不是压手.所谓压手就是沉,重量沉.第三呢,就看它的铜的这个质地.第四点就要看它呢是不是包浆特别好,这件炉的包浆特

专家评述:这个炉的全称应该叫“戟耳形洒金大明宣德款炉”。时代呢应该是清中期。真正的大明宣德炉那个“德”字底下没有那一横。凡是带那一横的都是清中期以后的了。目前呢鉴定这个炉呢一般来讲就主要看它的本身有这么四个要素:一个是看它这炉的造型,是不是宣德仪器图谱里边有的。

你像我们今天看的这个双戟形的,这个呢在宣德图谱里头有这个东西。第二呢,拿起来这个炉要掂一下手,是不是压手。所谓压手就是沉,重量沉。第三呢,就看它的铜的这个质地。

第四点就要看它呢是不是包浆特别好,这件炉的包浆特别好,有点像珠光宝气似的。一般呢这种炉如果不洒金的话是三万(元)到五万(元)之间。这个炉呢洒金洒得呢稍微差了一点,但是这个炉呢底下它配的那个座非常好,是那个象牙的。就综合这俩加起来呢,我们那个专家团给了一个五万元的一个目前市场的价格。

专家鉴定团估价:50000元人民币

珠光宝色的传奇 ? 宣德炉及其底款

明朝宣德年间,暹罗(今泰国)向明朝廷进贡了数万斤黄铜(即“风磨铜”)。此前的几千年里,中国铸造鼎器所用的主要是青铜,几乎没有黄铜,所以,明宣宗面对这些有黄金般光泽的“风磨铜”如获至宝,决定用之制造宗庙祭祀的鼎彝和内府日常使用的炉具。

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责成宫庭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人督办制作了一批(3365件)精美绝伦的黄铜香炉??宣德炉,也常称为宣炉。宣炉也开创了大量使用铜炉的先河。

  宣炉不仅首次使用了优质的黄铜,而且冶炼极为精纯。普通的铜经过四炼即可呈现出珠光宝色,即使千古流传的干将、莫邪也不过只是六炼。而宣炉所用的铜,最精者为十二炼,最劣者也有六炼。此外,还熔铸使用了八百两赤金,两千六百两白银,以及金银丝片、马价珠、鸦鹘青、祖母绿、桃花片等不计其数的名贵宝石。

  除了用料的精良,宣炉的铸造方法也有很大的创新,不同于以前的翻砂法,宣炉所采用的是更为细致的脱腊法。砂模颗粒粗糙,而蜡模则十分平滑细腻。脱腊法的采用使宣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滑柔顺的质感,同时也标志了中国铜炉铸造工艺的一个高峰。 

  由于用料和制作工艺等多方面的因素,宣炉的颜色具有极为特殊的古朴大雅的韵味,这也是其能成为炉中极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不仅色质典雅。宣炉色皮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仅著斑色就有朱砂斑,朱红斑,石青斑,石绿斑,黑漆古斑,淡蓝斑,枣红斑等许多种;至于脚色则更加丰富,如栗壳色,棠梨色,蜡茶色,琥珀色,藏经纸色、甘蔗红,海棠红,桑椹色,猪肝色,石榴皮色等等。而且,若用温火烧炼,还会呈现出绚烂多变的色泽。 

  在造型上,宣炉也十分考究,每一个款式都要经过宣宗本人审定。宣炉大多仿自夏商周的名器以及宋元名窑的经典,如商朝的父已鼎、如文方鼎、象形鼎,周朝的文王方鼎、乙毛鼎、益鼎等;宋代柴、汝、官、哥、定等名窑的瓷器。

同时也参照了《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记载的款式。炉器的耳、边、口、足等细微之处都是精心制作。耳的种类就有朝天耳、环耳等五十余种,边有二十余种,口有十余种,足有四十余种,可谓洋洋大观。 

  自宣德铸炉成功,直至清朝,一直都有很多人追随仿制。最早的仿制者是参与铸炉的官员吴邦佐。宣炉停铸之后,吴氏就依照宣炉的制法并召集铸造宣炉的工匠自行铸炉,故其所铸香炉的品质极高,几可与宣炉媲美;此外还有且闲主人、高氏等人所铸的炉也十分精良。

其它仿制者很多,但质量都明显逊色。算上后来追加的炉具,宣德铸炉总计不过一万余座,并且深藏宫禁,普通人难得一见。也多亏仿制者广为冶铸,才使世人有幸一开眼界。至于民间的伪制者更是不计其数,甚至演变出了一系列的伪制方法。

  从公元1428年到今天,经过五百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由吕震所督办的宣德三年铸造的铜炉已经极为罕见了。而且,对于那些精心铸造的仿制品,连文物专家们也难以确证是否是宣德三年的炉。现在国内各博物馆收藏的许许多多的宣德炉,还没有哪一件能被专家们公认为是宣德三年的那批铜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了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不过,流传下来的一些优质的仿制品也极为精良,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铜器在清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玩,其铜质种类较为复杂。造型仿商周的铜器大多为青铜即纯铜与锡的合金,呈色多泛青绿或黑色。如文物商店中一件青铜方口壶,纹饰间现出幽幽的绿锈,其标价为四万元。

  另一种是黄铜,是清代铜器中用料最具时代特色的品种。上至皇宫御用器具,下至民间案头摆设都一一涉及。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铜香炉,种类繁多,器型各异。铜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其重量来判断优劣。一般来讲重量越重铜质就好。器壁的均匀和厚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早在明代关于铜炉的铸造就有“八炼”、“十二炼”之说。好的铜香炉所含杂质较少。铜炉经过历代藏家的收藏和摩挲,形成一层如同涂蜡的光泽,“宝色内涵,珠光外现”,这种现象在其他古董中也是常见的。另外以往图谱记载常见的铜炉颜色有:藏经纸色,为黄带白色;蜡条色,为黑黄带白色或深黄带黑色,依其色泽深浅有所谓“熟棠梨色”、“淡泞梨色”等多种。

枣红色,似红枣之皮,红中带紫;栗谷色,为黑黄色,如常见栗谷之色;鎏金色,渗金色。 

  第三种铜质为白铜,据老一辈所传,其主要产地在云南。凡是白铜制品其年代多为清代后期,即同治、光绪时期,常见器物有锁、墨盒、烟壶等。甚至到了民国时期,白铜制品更加繁多。r  

  底款…………………………… 

  底款分两种,一是年代,二是作者名。

  年代底款在铜器中较为简单,主要集中于香炉中。清代香炉的形制主要仿明代的宣德炉数量很多,器型各异,质量也高低不一。大部分器物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上所出现的宣德炉都是清代仿品。明代真品如砂中之金少之又少。“大明宣德年制”为自右向左所写的楷书,“宣德年制”为四方形、每字各占一处的篆书。

  谈到清代铜器的底款,就不得不提及明代的制铜名家。清代后期随着古玩业的兴起,很多古董商将当时仿制的铜器铸上明代名家的款式,致使鱼目混杂。现代藏家在选购时应多长一个心眼,对标有此种款式的器物,第一反应应该是先否定,然后才能细细琢磨,从器型等各方面分析,或请教此中行家。

  现将明清名家略作一下介绍:

  1.吴邦佐,明宣德,铸铜炉,款文剔地阳文“吴邦佐督造”。 

  2.高氏,明宣德,铸铜炉,款文“宣德五年高氏监制”。

  3.且闲主人,明宣德,铸铜炉,款文阳文“宣德年且闲主人监制”。

  4.学道,明嘉靖,铸铜炉,“北铸”派代表。 

  5.汤子祥,明末清初,铸铜炉。

  6.胡四,明末清初,铸铜炉。 

  7.蟹钳,明末清初,安徽人,铸铜炉。 

  8.刘学诗,清咸丰,维县人,铸铜炉。 

  9.钱大田,清代,嘉定人,铸铜器。 

  10.钱秉田,清代、铸铜器,钱大田之弟。现上海文物商店有清代篆书“张鸣岐制”款的黄铜手炉、“石叟”款的铜嵌银缘小型文玩等。 

  铭文……………………………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谈谈清代对商周青铜器的仿制和作伪问题。铭文的存在是一件青铜器本身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标识。现存大量清代仿器中也有很多刻有铭文的。那么如何进行辨伪呢?

  首先应该知道,商周青铜器铭文绝大多数是用范铸的,极个别是刀刻的。春秋时期开始铭文是用琢玉的小轮子磨出来的。因此这两种方法使得铭文没有刀口的痕迹。 

  晚清作伪方法多为刀刻,所以字口往往有刀刃的痕迹。近代也有用腐蚀方法来作伪铭文的,即在器物表面涂一层蜡,留出文字部分用化学制品进行腐蚀。 

  当然清代也有刻上自己铭文的,上海文物商店有一件青铜器,上刻铭文“同治九年仲秋,浙江巡抚杨昌×,署布政使觉罗鉴,为松州府学制管凡一百十有一,……”论明了其制作年代、人物以及用途,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也有很多铜器,作者往往刻上诗词和书画以显儒雅之风。

通过阅读《城隍庙市》中关于宣德炉的片段,对我们认识宣德炉和晚明以前的铜炉有很大的帮助,文中作者把鉴定宣德炉分为造型、色泽、款识三个方面,又举了关于伪品的许多内容,有些方面十分详细。虽然这些观点不一定全部正确,肯定会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刘侗?约1594一约1637?,明文学家。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崇祯进士,于赴任吴县知县时,死于扬州,年四十四。其文属于“竟陵派”。曾与于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详记北京风物,颇有资料价值。 

  《帝京景物略》的自序后落“崇祯八年乙亥冬至后二日,麻城刘侗撰”,即1635年。《城隍庙市》为其中一篇小品,描写的是晚明时期京城的城隍庙市场。其市场繁荣,列肆三里,是一处很大的文化市场。文中详细记载了许多著名文物,而宣德炉被列于首位,现选择文中描述宣德炉的部分作些介绍。 

  器首宣庙之铜,宣铜,垆其首。 

  从上可知宣德宫廷铜器在晚明时期声誉很高,而宣德炉被人推崇为诸器之首,在后面谈到次窑器,次漆器,次纸墨。

  现今人们对宣德炉也很重视,但由于仿品太多而无法鉴定什么才是真正的宣德炉,冯军的《宣德炉》一文记叙:“宣德炉是明朝仿照古代各种名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据《宣和博古图录》及《考古?图?》诸书,并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设计宣德炉的形制,并绘制成图谱共一百一十七种,由工部吴邦佐于宣德三年依图谱开炉铸造。

并在宣德炉底部铸上大明宣德年制阳文楷书方印款。”又谈及宣德炉为掺杂金、银等三十多种贵重金属的风磨铜铸造,仅在三年铸炉一次,工部侍郎吴邦佐私仿宣德炉等多方面内容。

文内列举对比了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茄皮色宣德款桥耳铜炉和一件黑褐色嵌金回文年款宣德炉?为1450年制?,是学习宣德炉很好的一篇文章。

  垆之制有辨焉,色有辨焉,款有辨焉。制所取,宜书室,登几案,入赏鉴,则莫若彝乳垆之口径三寸者。 

  鉴赏宣德炉可以从造型、色泽、款识来分辨。适宜放在书室、几案和观赏玩弄的则以口径三寸的彝炉和乳炉为最好。 

  其制百折,彝垆、乳垆、戟耳、鱼耳、蜒蚰耳、薰冠、象鼻、兽面、石榴足、橘囊、香奁、花素、方圆鼎等上也;角端象头鬲、判官耳、鸡腿脚扁垆、翻环、六棱、四方、直脚垆、漏空桶炉、竹节、分裆、索耳等,下也。 

  宣德炉的造型多样,上面从型、盖、耳、足、色方面谈了许多式样。有些比较容易理解,如彝炉?彝为流行商朝的一种青铜器,后泛指祭器?、戟耳、鱼耳、象鼻、兽面、香奁、方圆鼎、翻环、六棱、四方、直脚炉、竹节、分裆、索耳在宋元及明清瓷器中都可找到与之对应的形状或名称,而蜒蚰耳、石榴足、花素、橘囊、角端象头鬲、判官耳、鸡腿脚扁炉、漏空桶炉较难理解,因为这类名称是晚明时期人们对宣德炉的称呼,没有什么定制,所以现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薰冠可能指炉盖,漏空桶炉或指镂空桶形炉。虽然上面所列举的式样不一定都是宣德炉真品造型,但最起码我们从中可以了解晚明以前一些铜质香炉的造型。 

  铸耳者(宣垆多仿宋窑,中有身耳逼近,施错无余地者,乃别铸耳,磨治钉入,分寸始合也。钉耳多伪。宣垆铸耳不称者,拣去更铸,十不一存,故伪者但能钉耳也?色种种:仿宋烧斑者,初年色也?尚沿永乐垆制?;蜡茶本色,中年色也?中年愈工,谓烧斑色掩其铜质之精,乃尚本色用番硇浸擦薰洗为之?;本色愈淡者,末年色也?末年愈显铜质,着色愈淡,后人评宣垆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经纸色为最)。

  上面谈到宣德炉大多仿宋代名窑瓷器,有一些炉由于炉身和耳之间距离很近,加工时没有余地,就单独铸耳,打磨加工后钉入炉身,这样分寸才能适合。钉耳炉大多是伪品。宣德炉铸造出来耳部有差错或不称就拣出来重新铸造,十不一存,而伪炉钉者不分原因,不分炉身和炉耳的距离,只是一味钉耳。

宣德炉的色泽多变。仿宋的烧斑色,是最初的颜色,尚沿袭永乐铜炉的工艺;如蜡、茶一样的颜色是中期所制作,在中期的时候宣德炉更为精致,人们进而认为烧斑色泽掩盖住了精细的铜质,便崇尚显露炉本来的色泽,并以药水擦拭炉身;宣德炉本色最淡者,是末期的颜色,末期愈来愈注重铜质,颜色越来越淡,后来的人将宣德炉的色泽分为五种,以藏经纸色为最好,其他四种为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

这里将宣德炉分为早、中、末三个时期,可能包含了宣德年间私铸的一部分宣德炉,例如冯军的《宣德炉》文中谈及的工部侍郎吴邦佐私铸宣德炉的情况。 

  鎏金色者,次本色,为掩铜质也?鎏腹以下,曰涌祥云:鎏口以下,曰覆祥云?。鸡皮色者,覆手色,火气久而成也?迹如鸡皮,拂之实无迹?。

  鎏金的炉次于显露铜质本色的炉,因为鎏金是为了掩饰铜料本来的质地。炉腹部以下鎏金,谓“涌祥云”;鎏口部以下,称为“覆祥云”。鸡皮色、覆手色,都是由于炼治火候久而形成。看起来好像鸡皮、手背一样,用手抚摸却感觉不到痕迹,是光滑的。 

  本色之厄二:嘉隆前有烧斑厄(时尚烧斑,有取本色真垆,重加烧斑者?,近有磨新厄?追求铜质之露,取本色垆磨治一新,至有岁一再磨者?。

  对宣德炉色泽的危害有二:一是在嘉靖、隆庆以前有“烧斑厄”。那时人们又重新崇尚烧斑,有些人把没有烧斑纹理而呈现本色的宣德炉真品重新加以烧斑工艺,以投大家所好。二是近来有“磨新厄”。晚明时期人们又推崇本色,过分强求显露铜质,有人取真品宣德炉磨治一新,甚至有一岁一磨的做法。现在看来这些危害都是由于各时期人们的喜好所造成的。 

  款亦制辨色辨之?阴印阳文,真书‘大明宣德年制’,字完整,地明润,与垆色等旧,非经雕凿熏造者?。有伪造者,有旧垆伪款者,有真垆真款而钉嵌者。 

  宣德炉款识可以从型制和颜色上分辨。一般为阴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字完整,印地干净明润,和炉身的颜色同旧,而经过雕凿和熏制的多系伪款。现在我们还可以参考宣德官窑瓷器款识来进行对比分辨,如明代宣德款识的德字心上无一横,字体采用晋唐小楷等。从宣德炉落款上可以区分为伪造、旧炉伪款、真炉真款而钉嵌三类。 

  伪造者,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施不如学道远甚,间用宣铜别器改铸。然宣别器,铜原次于垆,且小冶单铸,气寒俭无精华?,有苏铸、有南铸?苏蔡家、南甘家。甘不如蔡远甚,蔡惟鱼耳一种可方学道?。 

  落宣德款的伪炉有北方铸造的,如嘉靖初的学道,近来的施家。施家远远比不上学道,还有用宣德年间其他铜器改铸宣德炉的,可是其他铜器的铜质比宣德炉铜质差,又是较小的作坊单独铸造,给人一种气象寒单,没有精华的感觉。又有苏铸和南铸。苏有蔡家,南方有甘家。甘家比蔡家差很多,蔡家也只有鱼耳炉一种可以和嘉靖初的学道相比。

  现在看起来在嘉靖初至晚明时期就有许多人伪造宣德炉,不用说清代、民国更会有人仿制宣德炉,现代还有许多人在大量仿制。现代普通仿品比较容易辨别,如大多制作粗糙,极不工整,内壁及底内残留有石膏或砂粒,一般打磨较粗,熏染成传世品或作成出土状,极不自然。

要注意的是现代仿品德字心上大多无一横,显然对于这一点已经十分了解。而明清仿品则需要我们从造型、颜色、质地、款识、纹饰、工艺等方面来加以区分,是比较困难、费时的事情。

  旧垆伪款者,有永乐之烧斑彝(耳多宽索,腹多分裆),景泰、成化间之狮头彝等(厚赤金作云鸟片帖铸之,原款用药烧‘景泰年制’等字,二者价逊宣垆。后人伪凿宣款以重其价)。

  旧炉伪款之类,有永乐的烧斑彝,多为宽索耳,腹部分裆,还有景泰、成化年间的狮头彝,上面多贴以云鸟纹饰的厚赤金片,其原来的款是用药?珐琅?烧成“景泰年制”等字。这两种炉的价值比宣德炉低,后人便在上面伪刻宣德款以图增加其价值。

据杨伯达先生的《明代景泰内廷珐琅标准器??掐丝珐琅觚》一文可知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标准景泰款掐丝珐琅觚为“大明景泰年制”三行楷书镌刻款,系在其腰部靠下处嵌以扁方形铜镀金块落款。

其与刘同人所说用珐琅烧成款识有异,但由于两者系不同品种?一为贴金炉,一为景泰蓝花觚?,时间也有一点差异?狮头彝含成化?,有所差异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还可以考虑文内景泰、成化狮头彝或为民间铸造。当然,由于没有见过此类实物和资料,不敢乱加猜测。

  真垆真款而钉嵌者,宣呈样垆,宣他器款也(当年监造者,每种成品不敢铸款,呈上准用,方依款铸,其制质特精。流传至后,谓有款易售,取宣别器款色配者,凿空嵌入,其缝合在款隅边际,但从覆手审视,觉有微痕)。 

  有一种真款的真品宣德炉,款识是钉嵌而成,这是宣德年间的呈样炉,款是宣德年间其他铜器上的款。因为在当时铸造成一种宣德炉不敢私自落款,必须呈样给宣德皇帝,准用后才能依款铸造,因而这种无款宣德炉的工艺和铜质特别精美。

无款真炉流传到后世,人们认为有款识容易出售,便取质地、色泽与之相配的宣德其他铜器落款,钉嵌在呈样炉上,其接缝在款识的四角边沿,查看时必须翻过来仔细观察,才能发觉微小的痕迹。 

  “宣垆惟色不可伪。其色黯然,奇光在里,望之,如一柔物,可扌妥掐然。迫视如肤肉内色,蕴火?之,彩烂善变。伪者,外光夺目,内质理疏,稿然矣。”

  宣德炉只有色泽不可伪造。它的光色黯然,奇光在里,看起来像柔软的物品,可以揉搓掐陷。逼近观察好像皮肤肌肉的颜色,在里面焚香时色泽灿烂善变。伪品外面看起来光泽夺目,里面的铜质却比较疏松,给人一种干枯、枯槁的感觉。

  传宣庙时,内佛殿灾,金银铜像浑而液,因用铸器,非也。宣庙欲铸垆,问工:铜何法炼而佳?工奏:炼至六,则现殊光宝色,异恒铜矣。上曰:炼十二。炼十二已,条之,置铁钢筛格,赤炭溶之,其清者先滴,则以铸;存格上者,以作他器。故宣他器,先不极量于铜,后不致养于火,其入赏鉴亚之。 

  相传在宣德年间,宫内的佛殿发生火灾,金、银、铜像都被熔化,所以用来铸造器物。这种传说并不可靠?看来由于人们极为注重宣德炉,其传说与最为贵重的五代柴窑瓷器传说相似?。宣德皇帝准备铸造铜炉,问工匠怎样炼铜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工匠奏说:“炼至六次,就会出现灿烂的宝光色泽,与一般的铜差别很大。

”皇帝说:“炼十二次。”炼十二次后,打成铜条,置于筛格?可能为耐高温材料?里,赤炭熔化,其清者先从筛格滴落,便用来铸造宣德炉,在筛格上的铜料用来铸造其它器物。因为宣德其它铜器的铜质没有宣德炉精细,火力不够,所以鉴赏次之。由于笔者对于铸铜工艺不太了解,此段只依原文译释。

宣德炉与宣德炉的鉴别及价格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明代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庭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窑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在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上述原因,使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极低廉,远远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 

    宣德炉自明宣德三年问世以来,几百年间,由于民间大肆仿制,工艺技术不断提高,时至今日,那些原藏宫禁、民间的正宗宣德炉与民间仿品混杂一起,以至鱼目混珠,难辨真伪。难怪有些专家说,距今几千年前的商周青铜器到处可见,距今五百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炉难见,真让人费解。

    我认为真宣德炉的鉴别应遵循以下要求:1、符合《宣德鼎彝谱》中所列的117种样式,古朴典雅,追求淳朴美;2、铜质要精,当时是用“风磨铜”经过六至十二炼,轻轻擦拭便泛出光泽,敦实而厚重;3、铭款要清楚,结构严谨,字体规整,与《宣德彝器图谱》所载相符;4、外表色泽要美观,符合《宣德彝器图谱》中介绍的颜色,鎏金或洒金宣德炉金水很厚,给人一种不同凡器的感觉;5、外表包浆要古朴,给人以珠光宝气的感觉。

 

    2003年,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3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38万元,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分别拍出166万余元,掀起了宣炉热。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栏目开播以来,收到上万张要求鉴定的宣德炉照片,该栏目邀请我去鉴定,其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宣德炉广为大众收藏,而市场上相关普及资料又不多见,近期由中国书店影印出版的《宣德彝器图谱》,是选自民国刊行的《喜咏轩丛书》中收录的《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宣德彝器谱》,为有心研究宣德炉的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收藏爱好者可将其作为常备书。

    国内成交价 `

明铜宣德炉,径18厘米,成交价9900元,北京盘龙,01年1月。

明片金宣德炉,径15.3厘米,成交价41800元,北京盘龙,01年1月。

清铜宣德炉,径14厘米,成交价2750元,中国嘉德,02年7月。

清铜宣德炉,径9厘米和10.6厘米,成交价550元,中国嘉德,02年9月。

清中期洒金扁方宣德炉,径12.8厘米,成交价71500元,中国嘉德,02年11月。

清铜宣德炉,高8厘米,成交价3850元,中国嘉德,02年11月。

明铜双凤耳宣德炉,高15厘米,成交价71500元,中贸圣佳,02年12月。

清铜宣德炉,径13厘米,成交价2750元,中国嘉德,03年1月。

清中期铜宣德炉,径15厘米,成交价2200元,中国嘉德,03年1月。

    国外及香港成交价 j

17/18世纪洒金龙耳铜香炉,高23.5厘米,成交价4025美金,纽约苏富比,98年9月。

18世纪长方耳铜香炉,高38.1厘米,成交价3450美金,纽约苏富比,99年3月。

18世纪洒金龙耳铜三足炉,高18.4厘米,成交价17250美金,纽约苏富比,99年3月。

18世纪洒金铜炉,径18.4厘米,成交价4312美金,纽约苏富比,99年9月。

明一组五个铜香炉,最大的径19.7厘米,成交价10800美金,纽约苏富比,99年9月。

明一组六个洒金铜香炉,最大的径26.7厘米,成交价19150美金,纽约苏富比,00年9月。

明一组六个铜香炉,最大的径15.2厘米,成交价10800美金,纽约苏富比,00年9月。

19世纪洒金铜三足炉,径34.9厘米,成交价4560美金,纽约苏富比,01年10月。

18世凤耳铜香炉,径17厘米,成交价1495英镑,伦敦苏富比,98年6月。

19世纪嵌银丝铜香炉,径79.3厘米,成交价3220英镑,伦敦苏富比,98年6月。

一对鎏金铜香炉,长32厘米,成交价1127英镑,伦敦苏富比,99年2月。

18世纪嵌银丝“石叟赏玩”铭铜香炉,径28.5厘米,成交价690英镑,伦敦苏富比,99年6月。

16/17世纪鎏金胡文明铭铜香炉,径22厘米,成交价1380英镑,伦敦苏富比,99年11月。

18世纪洒金“玉堂清玩”铭铜香炉,径16厘米,成交价6325英镑,伦敦苏富比,99年11月。

17/18世纪洒金铜香炉,径28.5厘米,成交价3120英镑,伦敦苏富比,01年6月。

17世纪洒金铜香炉,径13.3厘米,成交价940英镑,伦敦苏富比,01年6月。

18世纪冲天耳铜三足炉,径18厘米,成交价840英镑,伦敦苏富比,01年6月。

17世纪鎏金胡文明铭铜香炉,径22.8厘米,成交价3760英镑,伦敦苏富比,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