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珠简历 赖传珠在解放战争中的简要经历

2017-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赖传珠:东北野战军6纵政委,第四野战军43军首任政委,15兵团政委,1955年上将,排名二十.林彪同志给赖传珠同志家属的唁电全文如下:孙湘同志:惊闻赖传珠同志在沈阳病逝,不胜悲痛,谨致沉痛的哀悼.赖传珠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他的战斗一生和高贵的革命品质,是全军同志的学习榜样.望忍痛节哀,保重身体,努力工作,化悲痛为力量,培养和抚育儿女,为继承赖传珠同志未竟事业而奋斗.林彪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赖传珠在解放战争中的简要经历战斗在东北解放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底赖传珠调任

赖传珠:东北野战军6纵政委,第四野战军43军首任政委,15兵团政委,1955年上将,排名二十。林彪同志给赖传珠同志家属的唁电全文如下:孙湘同志:惊闻赖传珠同志在沈阳病逝,不胜悲痛,谨致沉痛的哀悼。赖传珠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他的战斗一生和高贵的革命品质,是全军同志的学习榜样。望忍痛节哀,保重身体,努力工作,化悲痛为力量,培养和抚育儿女,为继承赖传珠同志未竟事业而奋斗。林彪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赖传珠在解放战争中的简要经历战斗在东北解放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底赖传珠调任山东军区第一纵队政委。

翌年6月底,蒋介石对我解放区悍然发动进攻。面对敌人的全面进攻,我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

在山东战场,赖传珠与一纵司令员叶飞指挥部队在鲁南地区连续胜利地反击了敌人的进攻。1946年11月,赖传珠调任东北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赖传珠和省军区政委陈正人亲自带领部队在桦树林子一带开展游击战,在敌后破坏铁路桥梁和交通设施,袭击小股敌人,有效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

1947年9月,赖传珠又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政委,策应和支援了北满、西满、南满军区进行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东北战场经过1947年夏、秋、冬3次攻势之后,我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已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据点和地区之内。中央军委决定在东北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于是一场伟大的辽沈战役开始了。

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战略门户,是东北与关内联系的陆路要冲、咽喉之地。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先攻克锦州。9月中旬,赖传珠等率领的六纵队所属十七师,与兄弟部队二、三、七、八、九纵和炮纵主力进至锦州以北,新民以西地区待机行动。

六纵十七师与二、三纵、炮纵主力及坦克团从北向南作主要攻击。在锦州攻城中,六纵十七师和兄弟部队相配合攻克了铁路管理局、火车站、交通大学等坚固防守点,歼灭了敌九十三军军部、六兵团司令部及其直属队和范汉杰的东北“剿总”指挥部,迫使敌2000人投降。

接着,担任六纵队政委的赖传珠又率部在辽西进行了一场围歼廖耀湘兵团的战斗。当我东北野战军打响了攻取锦州的外围战后,蒋介石亲飞沈阳督战。

他组织了由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的由11个师组成的“东进兵团”和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的由13个师组成的“西进兵团”,企图从葫芦岛、锦西方面和沈阳方面东西对进援助锦州。

为了保证锦州作战,我四纵、十一纵和两个独立师对敌“东进兵团”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阻击;赖传珠率领六纵与五纵、十纵担任牵制、阻击敌“西进兵团”的任务。10月9日,六纵十六师四十七团在秀水河子与敌新二十二师接触。

翌日,我四十八团在彰武东南的百水泉击溃敌一六九师1个营。廖耀湘感到侧翼受到我军威胁,徘徊于彰武、新立屯地区,不敢轻举妄动。这就减轻了我锦州作战部队的压力,保障了我军在锦州的攻坚作战。10月15日攻克锦州,10月19日解放长春。

廖耀湘兵团从22日起便向我黑山、大虎山的阻击部队发起猛攻,企图突破我防线后向营口撤退。为了堵住敌人逃跑,赖传珠按上级命令,率六纵以强行军速度准备进郭家窝棚、靠山屯、刘家窝棚一带。

后来,廖耀湘兵团因遭我军八纵和南满独立师阻击,于是又企图改向沈阳方向撤退。在急行军中,赖传珠又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电令:六纵务必于26日拂晓前赶到大虎山以东的前后十八家子、关家窝棚、励家窝棚一带,切断廖耀湘兵团的退路,造成对敌夹攻之势。

此时已是24日傍晚了,赖传珠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于是赶紧与六纵党委几个常委商定:以十六师为右翼,以十八师为左翼,兵分两路,由北向南并行挺进去截击敌人。六纵全体指战员不怕疲劳,昼夜兼程,一天两夜行军200余里,终于在26日凌晨4时出敌不意抢先赶到指定阻击地点。

廖耀湘兵团企图逃回沈阳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线被切断,并遭到我军顽强阻击。六纵指挥员在阻击阵地上对指战员们宣布:我们的指挥位子就在这里,我们就准备死在这里。

26日拂晓前,一场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励家窝棚阻击战开始了。六纵首领命令十六师向驻守在幺家窝棚的敌新三军攻击。十六师四十六团团长吴纯仁和政委张天涛带领六个连战士攻入敌人阵地后,在村内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战士吴贵用刺刀捅死四个敌人后,又紧紧抱住一个敌人,拉响了自己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英勇拼杀,四十六团全歼驻守幺家窝棚的敌军一个营。该团二连指导员孟学贤率二排战士在英勇拼杀中全部壮烈牺牲,政委张天涛、营长何仑元、贾连科也牺牲在战场上。

27日凌晨4时左右,我东北野战军主力从锦州回师辽西,对敌展开全面出击。廖耀湘兵团被压缩在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台安以北纵横120公里的狭小地带,而且包围圈越来越小。

敌人觉察到随时有被歼灭的危险,就狗急跳墙,拼命夺路,集中炮火以成营成团的兵力轮番向我阵地疯狂冲击。炮弹似雨点在我军阵地上,掀起一层又一层沙浪。

密集的炮弹把我军工事打跨了,战士们在坍塌的堑壕里,在弹坑里,在血泊里继续战斗。为了扰乱敌军,我军也组织近距离出击。激战至27日中午,敌人已溃不成军,四处逃窜,乱扑乱撞。此时,赖传珠立即布置各部队展开强有力的政治攻势。

我军高喊“蒋军兄弟们!廖耀湘兵团已经完蛋了,放下武器,赶紧投降”。敌人到处听到“缴枪不杀”的喊话声,纷纷缴械投降。六纵四十八团两个排,端枪排成一个“解放门”,宣布:凡是放下武器的从这个“门”过去,即算解放。

不长时间,仅从这个“门”过去的就有五个军、九个师的番号,计2000余人。六纵两个师经过41小时的鏖战,与兄弟部队一道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全歼廖耀湘兵团。仅六纵队就俘敌少将参谋长杨焜、新六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军长李涛以下3000余人。

辽西战役后,东北国民党军已成残局。挥师南下直捣琼崖1949年1月15日,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改称第四野战军,下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兵团。

1949年4月,赖传珠调任十五兵团政委,与司令员邓华、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挥师南下。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后,部队经江西向广东进军,10月14日解放南方重镇广州。12月中旬,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以四十三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

十五兵团领导人邓华、赖传珠、洪学智等立即研究,于当月下旬将四十三军和四十军开进雷州半岛集结,进行准备工作。不久,琼崖纵队随即派参谋长符振中等人携带地图、电报密码偷渡过海,向兵团汇报了敌我双方情况及港口海岸线的水文、气象等资料。

此时,猬集在岛上的国民党总兵力已达10余万人,并有飞机30多架,兵舰50艘。薛岳取代了陈济棠,成立了立体防御的环岛防线,即以薛岳名字命名的所谓“伯陵防线”,据守海岛,妄图负隅顽抗。

赖传珠等兵团领导反复研究,认识到此次作战,我们既没有大规模登陆作战的经验,又没有渡海作战的有力武器,任务是艰巨的。但海南人民亟待我们去解放,毛主席、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

经过仔细分析敌情,决定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渡海作战关键是渡海工具。邓华、赖传珠等兵团领导要求部队自力更生改装部分机器船。部队到达雷州半岛后,经与地方政府协商,动员争取了大批船工,征集了大量船只,经过二个月的努力,共征集了2000多只木帆船,为渡海作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部队立即开展了海上大练兵运动。赖传珠非常重视宣传教育鼓动工作,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按照兵团司令部提出的“把陆军相当地变为海军”的口号组织练兵。

在练兵时采用“船只是课堂、海是操场、实兵实船、先昼后夜、先近后远、先单船后多船联合”等方法,苦练海战技术和杀敌本领。经过二、三个月的航海实习和登陆演习,部队逐步克服了不熟悉水性和晕船的困难,学会了识别风向、划桨、掌舵等技术,做好了渡海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3月5日和3月10日,我四十军、四十三军分别以1个加强营在敌军侧翼偷渡成功,与琼崖纵队接应部队顺利会合。

第一批突击部队偷渡成功后,赖传珠等兵团领导不顾疲劳下到基层听取了两个军的建议,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由两个军各组织1个加强团在敌人正面进行偷渡。3月26日和3月31日,第二批偷渡部队在海上与风浪和敌军搏斗后,在预定地点登陆,与接应部队胜利会师。

此时,我军两批偷渡入岛兵力已近一个师,加上琼纵三个总队,接应力量大大加强,战役准备工作大体就绪。4月16日,兵团发出大规模渡海命令。

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共2.5万余名指战员,分乘帆船318艘、机帆船32艘,于雷州半岛南端起航,经与敌舰彻夜海战,终于突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在17日先后登上海南岛。主力部队登陆后,邓华、赖传珠等兵团领导号召部队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占据战略要地,追击、围歼逃敌。

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密切配合,迅速歼灭了临高、澄迈、福山、桥头、美亭等地守敌。23日解放海口市。24日渡海部队组成东、中、西三路大军,猛烈追歼逃敌。1950年4月30日,我军解放榆林、三亚,“天涯海角”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至此,薛岳吹嘘的“伯陵防线”全线崩溃,海南岛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