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是福建永定人

2017-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登辉,出生于1923年1月15日,曾用名岩里政男,1988年至2000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卸任后被黄主文组织的"台湾团结联盟"奉为精神领

李登辉,出生于1923年1月15日,曾用名岩里政男,1988年至2000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卸任后被黄主文组织的“台湾团结联盟”奉为精神领袖。

李氏源流

李姓源出有六: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2.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3.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4.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5.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李姓始祖称李利贞。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断案非常准确,从未出过差错,在当时名声很大。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树的果实)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闽台李氏源流

追溯台湾李氏后裔源流,可得知其先祖来自福建,而永安亦是李氏的祖地之一。1980年,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出版了《李氏源流》一书,上面记载:“第六世尚昊公,楚圭公之长子,肃宗上元二年授游击将军,守左武尉,封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葬古尤溪今永安四十二都皇历大街头冢,在祠堂后有像存焉。”“永安四十二都”是古称,即现今永安市槐南乡,“皇历”即“皇历村”。据永安《李氏族谱》记载,福建李姓这支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李元祥的后裔。李元祥被封为“江王”,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兄弟。到了李元祥的孙子李祖丛时,正值武则天乾纲独断时期。唐载初年(公元689年),武则天批准索元礼、来俊臣等人奏章,对李姓皇族大肆籍除,黜夺封爵。李祖丛被黜夺“武阳郡王”封爵,流放岭南。李祖丛流放途中在福建南安落脚。次年,武则天又遣特使将李祖丛杀害。李祖丛有两个儿子:李万康、李万寿。李万康生有四子,长子李楚圭在“天宝之乱”时被召募入卫,授漳浦参军,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任廉防五州节度使,因讨寇有功,升云麾大将军。李楚圭亦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尚昊,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授游击将军,守左武尉,封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陕西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五千军队哗变,占领长安。李尚昊从长安避难回福建,不敢回老家南安,便躲避到剑州尤溪皇历村(今永安槐南乡皇历村),与长子李希悦在此定居下来。李尚昊被福建李氏家族尊为自李元祥之后的第六世。

时光过了165年,到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时,李氏第十五世孙李其洪从皇历迁到沙县的崇仁里二十六都(今永安贡川镇双峰村)居住。这次迁移在福建李氏家族的历史上堪称重大事件,李其洪因此也在李氏族谱中被记下了浓厚的一笔。正因为李其洪的迁移,使得李氏后裔得以向闽西扩展,继而飘洋过海,成为台湾的重要一支。李其洪由于是长子,排行老大,又名“李大郎”。李大郎的墓地如今仍保存在贡川镇双峰村。李大郎生有四个儿子,次子名李宏义;李宏义也有四子,老四曰“小廿三”;小廿三有五个儿子,分别以“金、木、水、火、土”加“德”字命名,其中老四火德就是后来被李氏所尊崇的“入闽汀州始祖火德公”。台湾《李氏源流》书中有“火德公传”。

拿福建省闽南李氏经济文化研究会出版的《陇西李氏族谱》与台湾世界李氏宗亲会出版的《李氏源流》相对照,可以发现关于第六世李尚昊和第十五世李其洪的记载是毫无二致的。祖国大陆族谱也明确记载李火德的父亲是小廿三公。由此可知,永安确是福建台湾李氏家族的祖地之一。

李登辉祖籍地查考

1988年8月7日,《香港时报》、台湾《联合报》刊载了李登辉祖籍的消息。《香港时报》说,李登辉的祖籍“已由‘总统府’秘书人员(于8月)6日加以证实”,“就是福建永定县”。并说:“秘书人员是根据‘李总统’祖籍的记载,显示李家祖先来自永定。”《联合报》的报道说,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老先生则表示,族谱资料显示,他们属陇西堂,由中原移居福建的先祖是火德公,到李登辉一脉已是第十九代,至于来台祖则是第十四代的嵩文公、崇文公两兄弟,他们在清乾隆年间自淡水登岸后,就深入三芝乡陈厝坑内山垦荒……到了崇文公的孙子乾聪公,终于购下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此外,《香港时报》和《联合报》都报道说,李金龙在确认其祖先来自福建省永定县的同时,对是否来自永定县湖坑乡则表示“不得而知”,“尚待查证”。 

从以上报道来看,李登辉祖籍永定已确定无疑,现在的问题是还不能确定在永定县的哪个村。李金龙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他们在台湾的始祖是火德公传下第14代的崇文公和嵩文公。根据这条线索,可以对李登辉在祖国大陆的世系作一番考寻。先是搜集《大唐族谱》等李氏族谱,溯火德公之“源”及入闽经过,然后沿火德公所传子孙,下寻传永定之“流”,在永定几个李氏“始祖”所在地深入查访,经过仔细的比较、考核和分析,获得了关于李登辉在祖国大陆世系较为完整的认识。

李登辉在祖国大陆的世系是:

保珠公[福建宁化石壁村]——火德公[上杭丰朗村]——朝文公——千三郎公[永定县大溪乡莒溪]——三五郎公[永定县湖坑乡岭下]——椒良(五三郎)公——千五郎公——大六郎公——德玉(万九郎)公[永定县湖坑乡奥杳楼下村李氏开基一世祖]——子华公(2世)——添禄公(3世)——成聪公(4世)——月辉公(5世)——玉富公(6世)——鉴公(7世)——选公(8世)——接生公(9世)——向春公(10世)——弘照公(11世)——维兹公(12世)——荣仕公(13世)——嵩文公、崇文公(14世,移居台湾淡水县三芝乡,其中崇文公便是李登辉的来台直系祖先)。

从这个世系看,李登辉的祖籍,可以认定是永定县湖坑乡奥杳楼下村。楼下村地处奥杳高山盆地,海拔600余米,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田畴交错。该村现有李氏后裔120余户、700余人。村后的李氏宗祠敦伦堂是其上祖万九郎公由湖坑迁往楼下村的一世祖祠。祠堂后山苍松擎天,翠竹繁茂,左侧有一清泉,甘洌清甜,清朝凿刻的巨大花岗石水槽,终年盛满流淌不涸的清泉,祠堂前面有五口池塘,养育着这“蟹形”的风水。

近年来,台湾李氏后裔回楼下村寻根问祖的络绎不绝,许多台胞也慕名前往观光,同瞻祖先遗迹,畅叙亲族情谊。1991年元宵节李登辉的侄儿李道雄,率先回乡寻根谒祖。随后李登辉堂弟李登泉、李重耀、李延耀等楼下在台知名人士纷纷回到祖籍地,他们或祭祖扫墓,或探亲观光。两岸乡亲,来来往往,亲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