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李小建pdf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知识脉络 pdf

2017-09-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Page1------------------------------MADEBYCS地信二班非同一般经济地理学两天包过第一章绪论1.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阶段(17世纪前)(2)标志(选择题考一下).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此外,还有如东晋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记&g

--------------------------Page1------------------------------MADEBYCS地信二班非同一般经济地理学两天包过第一章绪论1.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阶段(17世纪前)(2)标志(选择题考一下).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此外,还有如东晋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等。

(二)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二)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2)代表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1622-1650)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1889年,奇泽姆出版《商业地理手册》(三)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论述了性质特点。.规范性分析(normativeanalysis)(20世纪前期)◆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逻辑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特点: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概念题、填空题)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换句话说,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可能和后面的区位论之类一起出一个论述题,要能侃)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区域竞争力提升问题;人口问题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Page2------------------------------MADEBYCS地信二班非同一般本章内容(重要)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重要)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定要知道区位是啥东西)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是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区位主体: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事物。区位理论体系:古典区位论、现代区位论。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2)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不同的区位条件对区位主体的影响不同。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韦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分类经济类因子(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非经济类因子(决策者、政策法规、社会文化„)3.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2--------------------------Page3------------------------------MADEBYCS地信二班非同一般自然特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经济区位:土地地利用的可行性参与方式:劳动对象;作业空间或活动场所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一)分类初级原料与加工原料;(二)影响机制原材料的运费、可运性、可替代性、使用价值(产品成本中的比重);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开采成本的差异;(三)影响机制的变化(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能源分类能源分类.

1.一次能源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影响机制..大量消耗能源的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需要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