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的演讲 朱清时南开演讲“什么是一流的科学研究”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高杨 摄影报道)"10年前我来参加南开大学80年校庆,见到了陈省身先生,他是我所崇拜的大数学家,简短的交谈让我思想很受启迪,这次我来向南开的老师同学们汇报一下最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研究".讲台上这位慈祥的老师,是曾获得世界分子光谱学权威杂志<光谱化学>颁发的权威大奖"汤姆逊纪念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6月8日,他应邀做客南开大学九十年校庆名家讲坛发表精彩演讲,讲座由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主持."陈省身数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高杨 摄影报道)“10年前我来参加南开大学80年校庆,见到了陈省身先生,他是我所崇拜的大数学家,简短的交谈让我思想很受启迪,这次我来向南开的老师同学们汇报一下最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研究”。

讲台上这位慈祥的老师,是曾获得世界分子光谱学权威杂志《光谱化学》颁发的权威大奖“汤姆逊纪念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6月8日,他应邀做客南开大学九十年校庆名家讲坛发表精彩演讲,讲座由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主持。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是中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一颗‘明珠’”

“卸任中科大校长的职务后,我有时间重读学术杂志”,朱清时说,“但是通过翻看这些杂志我发现,国内目前的学术氛围比过去有所退步,创新能力在萎缩”。

“可以说登在杂志里的文章十分之九都不值得看,很多杂志翻翻封面就可以放下了”,朱清时毫不讳言自己的想法,“苦苦发现的十分之一,真正能看完受启发的更是少之又少,有时候简直是在浪费资源,从造纸到写文章,到出版、印刷、邮递,再到大家都不看,扔到垃圾箱,重新回收利用,继续造纸……”

朱清时认为,在国内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普遍萎缩的形势下,有一个例外,“去年,全国高校负责人在浦东干部学院学习,我在会上说,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中,有一颗‘明珠’,再过若干年,他会更耀眼,那就是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不为竞争科研经费劳神费力、有宽松的科研环境,是朱清时下此结论的依据。他说:“这与南开数学所一直以来贯彻陈省身先生建所时的思路密不可分,先生曾经提出过‘不开会、无计划、多做事’的9字方针,我觉得真是值得全国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借鉴学习。”

“过去国内学术界有一个好的习惯,每个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定期开会讲解自己的科研活动进展、出现的问题、未来的思路,然后大家提意见,集思广益,很容易让研究者抛弃错误观念,取得进步。现在除了南开数学所还在做,我看到的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已经不做了,固步自封定然前景渺茫,”朱清时说。

“抓大放小,不要过分关注枝节末叶”

朱清时对当今国内学界的导向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今的考核指标过分定量化,一年要求刊登出几篇文章,而且追求‘影响因子’,专业学术杂志当然没有公众杂志影响因子高,大家关注的方向就偏离了,专业性不强,质量和内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爱因斯坦最讨厌的是找出几块木板在最薄弱的地方钻很多孔”,朱清时认为,当今的青年人很多时候不清楚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一流的科学研究。他说:“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工作太忙,我第二个任期内就不带研究生了,到现在也没有研究生,不能耽误学生。”

朱清时认为:“一流的科研不需要一流的英语,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花太多时间在英语上,占用了很多搞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没留过洋,没学过英语,当然这个例子不具有代表性,我只是想让大家不要在枝节末叶上花太多经历,我本人第一外语是俄语,出国留学之前学过半年英语,到了国外,经过了一段适应期,虽然写得不好,但可以交流就够了”。

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一个也不能少

“我认为一个新的思想产生直至取得成功,‘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缺一不可,好奇心是那种不带功利的,就像居里夫人说的‘不必问原因,不必问结果’的好奇,想象力则是科学发展最核心的部分,有了洞察力,就意味着有了前途。

朱清时用一个有趣的事例证明了传授知识和培养好奇心的完美结合:“大物理学家普兰克对物理感兴趣源于上中学时老师的一堂课,那时候正在讲‘功和能’,老师讲到‘一个工人,胳膊很粗,力量很大,把一个重球搬到房顶,球一动不动,他所做的功消失了吗?’随后那位老师说,‘当某一天一个人从房前走过,球刚好掉下来砸到他的脚,他便知道,这个功没有消失’”。

“我们眼中看到的景象都是经过加工的,这个最基础的工具就是我们的大脑”,朱清时说,“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地球是圆的,宇宙是大爆炸的产物,开始都是因为我们有想象力,爱因斯坦提出‘时间有起点,空间有起点’,但是起点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呢?没人知道,因为我们的想象力还不够。”

朱清时在国外访问研究时,发现西方知名学者评价学生的优劣更多用“feeling”,也就是“直觉”或者“洞察力”。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直觉、洞察力的经验,现在很多人都会开车,但遇到车多拥堵的时候想要并线,如果你总是在那里分析各种条件,想找一个最好的机会,你可能永远也插过不去,这时候洞察力就显得很重要”。

朱清时说,牛顿、爱心斯坦他们这些具有一流科研水平的大科学家,标志性的成果都是在二十、三十岁时创造的,“我觉得这个年龄最有创造力,最可能做出一流科研成果,因为所学知识不多不少,也没有很多思维上的束缚,希望我们青年科学家能够利用好这段时间,做出一流的科研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