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进鹏的父亲 陈天红:听父亲的话 走自己的路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天红很少出现在媒体上,人们知道更多的是她的父亲陈金根.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就创办了自己的玻璃钢厂.八十年代陈金根的企业越做越大,资金积累也越来越雄厚,为了圆儿时的园林梦,他开始收集明清时代的厅堂门楼.奇峰异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陈金根花费了整整十年的心血,打造了江南第一私家园林--静思园.陈天红从新西兰留学归来后,父亲就让她坐上了静思园总经理的位置.她说,父亲之所以没有让她从基层做起,可能是出于对女孩子的关爱,不希望她很辛苦,父亲也希望她有效率地去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从大的方面去做.

陈天红很少出现在媒体上,人们知道更多的是她的父亲陈金根。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就创办了自己的玻璃钢厂。八十年代陈金根的企业越做越大,资金积累也越来越雄厚,为了圆儿时的园林梦,他开始收集明清时代的厅堂门楼、奇峰异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陈金根花费了整整十年的心血,打造了江南第一私家园林——静思园。

陈天红从新西兰留学归来后,父亲就让她坐上了静思园总经理的位置。她说,父亲之所以没有让她从基层做起,可能是出于对女孩子的关爱,不希望她很辛苦,父亲也希望她有效率地去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从大的方面去做。

陈金根对女儿的期望可见一斑。但是这个毫无经验的女孩感到无所适从,更无法一下子消化父亲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一开始回来你连基础都不知道,就要学着像老总”,“我以前很喜欢看杂志啊什么的,后来根本就没时间,就看管理书”。

那时的陈天红还没有做近视手术,戴着眼镜,穿职业装,表面上尽量让自己像一个老总,但内心发虚。很多事情理论上她都懂,但理论和事实往往是两回事,犯错在所难免,陈天红也很清楚“很多东西只有你真正地去经历了才能融会贯通”,从一开始的依葫芦画瓢,到后来慢慢从自己的性格出发,找到自己的管理方式,陈天红说:“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快崩溃了。”

公司同事一般称呼陈天红为陈总或者天红。虽然很多人和她私下里都是朋友,但是陈天红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工作上必须服从老总,即便是长辈也要遵守这个等级关系。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难点,但是陈天红相信她有办法去解决。因为产业在增多,以后选择职业经理人也是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陈天红从小就知道自己要接管静思园,所以去新西兰留学时她选择了旅游管理和人力管理专业。她把静思园视作一个文化产业,这里需要的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更多的突破和创新,她相信她是喜欢这些事情的。如果是工厂或者制造型企业,她可能就要做别的选择。在陈天红看来,静思园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来这里聚会的,有政府领导,还有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学者文人,这些都是她的资源,如果在这里做好了,她也能在任何别的地方做好。

在有些人看来,陈天红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父亲已经为她打好了无比厚实的基础,对此,陈天红说,她不想拿自己去和别人比,“我让静思园走差异化、品牌化路线,如果不这么做,它肯定是比不上拙政园这样的园林,拙政园有政府的支持,它有大量的广告去投,第二个它毕竟是一个百年以上的园林,这么多年的广告下来,它本身就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了,那你本身就不在苏州市里面,不走差异化,如何有新的思路,让更多的人来,如果你不去做的话,还是会被淹没的。

现在家里原先的产业已开始慢慢缩减,转而投向旅游、酒店、房地产开发等领域。陈天红希望还是由父亲把握大的方向,而她则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但是她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男女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女总理、女强人的出现,陈天红希望在有了足够的资源和经验之后,做一个女性方面的平台。

我其实就一小资

人们很少在媒体上看到陈天红的一个原因,是她不喜欢接受采访,而今为了静思园的宣传,这个直率的女孩开始慢慢改变。她的父亲曾担心女儿太过直率,告诫她“女儿你太直了,这样商业场上是不行的。”陈天红对此的回答是:“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与活泼外表不一样的是,陈天红认为她是一个比较喜欢静的女孩,她喜欢散步,边走边采一大堆花,然后送给别人;喜欢泡温泉;喜欢弹古筝;喜欢到她喜爱的咖啡店喝咖啡、看书,过小资情调的生活。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刻意追求什么,纯粹是因为喜欢,就像练瑜伽一样,让她感到舒服,可惜总经理的事务太多,经常只能一个月练一次瑜伽。正如她所说的,“我喜欢体验生活。”

在新西兰时,她就喜欢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融入他们的文化背景。现在感到压力大时,她还会去新西兰走一走,散散步、泡泡温泉。对于生活,她有着一套自己的看法,她说:“千万不要认为目前这样就是幸福,你要想的是你永远可以追求更大的幸福,永远有个目标你会更开心,站在最高点你可能会高处不胜寒。

”朋友经常说她是哲学家和思想家,很愿意和她聊天。这些朋友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年龄。由于她直爽的性格,一次旅游就可能会“艳遇”很多朋友,第一次见面就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说到这里,陈天红不忘补充一句:“但是我也不会忘记旧朋友。”

很多人羡慕陈天红生活在静思园里,如同生活在画里,早上被鸟声叫醒,没事可以在园子里弹弹古筝,看看古诗词。作为静思园的总经理,陈天红想的是在静思园里开一个爵士派对,“在中国第一园林开一个爵士派对,做好合适的灯光,这里一定非常非常浪漫。”边说边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单身生活的快乐与烦恼

陈天红小时候生长在吴江农村,刚记事时,家里就有两三个保姆。父亲是一个大忙人,生活上的影响更多的来自母亲。在陈天红的描述中,母亲是一个淳朴、传统、真诚、善良的女性,在做人品德方面也给了她很大的影响。父亲则因为太忙,无暇照顾子女。陈天红上高中时,他还会问她:“女儿你多大了?十八还是十九了?高一还是高二了?”

作为一个成功人士,陈金根很注意子女的穿着,陈天红和弟弟的穿着若不合父亲的意,他就会通过眼神表露出来,所以陈天红说:“我们从小就很注重爸爸的眼光,从小就很会察言观色。”但是由于缺少沟通,小时候她经常和父亲对着干,“他要往东,我偏往西”,因为小孩子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跟父亲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只好用作对来表示抗议。

现在,陈天红的父母更关心的是女儿的终身大事,给她介绍过不少男孩,有政府领导的孩子,大公司总裁的孩子或者一些显赫家庭的孩子,但是陈天红一个都看不上。她在这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危机感,很享受现在的单身生活,并且笑言:“平时工作很忙,空下来就喜欢看看书,听听音乐,练练瑜伽,弹弹古筝,喝喝茶,逛逛街,高兴了还可以出去旅游旅游,人生那么开心,结婚了这日子可怎么办呢?”

当然,她也很明白,结婚有坏处也有好处,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承担坏处,享受好处,但是“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非常好”。她的父母对她说,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说女人过了一定的年龄再生孩子就不是很好。陈天红深知这话很对,但是又很不服气,觉得上天对女人很不公平,她还要享受现在的生活。

对于父母的要求,她的答复是,“碰到喜欢的就可以,碰不上也没办法。”关于喜欢的男孩类型,她说:“我是比较喜欢儒雅型的,太帅没有安全感。

儒雅,但是在大的事情上又是运筹帷幄的那种,平时话不多,但是一说话就是重点的那种。我觉得这样的不难找啊,而且我也不是要找帅的那种,如果是帅的但是没有深度的话我就没有兴趣,我喜欢有深度的。”

陈天红现在资助一个双亲都是残障人士的吴江小女孩上学,经常会带她出去玩,“一笑两个小酒窝,特别可爱。”陈天红希望做一个活出自己的人,但是她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多帮助一些人,让多一些人开心,当然前提是你自己开心,你自己不开心怎么把快乐给别人。”她希望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真诚、自信、优雅、快乐、独立的女孩。她还是挺贪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