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云浅谈预测】“地震云”成功预测到了这次的雅安大地震?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实在的,临沂真的是太小了,本来想约见神交已久的美女作家胡英子.刘晓和油画家肖永红,想不到她们圈子里竟然还有我约等于青梅竹马的美女编导孙立群(曾和我老婆一起共事,所以只能算约等于了).著名摄影师徐祎老兄.美女诗人高志敏.谈得兴起,朋友张总聊起"地震牛人"徐淑彬,我连忙打电话把徐老兄请至咖啡馆,一起畅谈人生,探索地震云的奥秘. 说起地震云,可能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或多或少会引起某些权威人士的反感,但事实上这一现象的确存在,而且还有待开发研究.就像徐祎老兄所言:如果能研究透,这可是造福后代

说实在的,临沂真的是太小了,本来想约见神交已久的美女作家胡英子、刘晓和油画家肖永红,想不到她们圈子里竟然还有我约等于青梅竹马的美女编导孙立群(曾和我老婆一起共事,所以只能算约等于了)、著名摄影师徐祎老兄、美女诗人高志敏。谈得兴起,朋友张总聊起“地震牛人”徐淑彬,我连忙打电话把徐老兄请至咖啡馆,一起畅谈人生,探索地震云的奥秘。

 

说起地震云,可能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或多或少会引起某些权威人士的反感,但事实上这一现象的确存在,而且还有待开发研究。就像徐祎老兄所言:如果能研究透,这可是造福后代的大事。我也一直不理解,地震前的“猪不吃食狗乱咬,鸡飞上树高声叫”等生物的的异常现象都被承认为预测地震的征兆,为什么对于“地震云”的研究却不能被认可哪?

杭州网友在这次雅安地震前拍摄到的所谓“地震云”。

  几条地震云同时从东南到西北横跨奈良市的上空。在保持平行的情况下,不意味着力量的减弱。在其延长的方向上北海道海中发生了地震。

  这是一条令人感到地壳内部发生了异常变化的地震云,尽管它受到来自侧面的强风吹动。但仍然保持着白色固定的形状,不过,同时又出现了它形成直角或交叉状态的云,说明地震的力量正在被削弱,摄于奈良市内。

  清晰地出现在晴空的线状云(细长的白色条带云)。看起来它的力量不强,却是一条典型的地震云。摄于奈良市内。   记者 熊艳 蔡怀光 通讯员 洪萍

  

  地震云——最近这三个字在网上真是火爆了。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前,有几位民间人士在微博上发表了根据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消息。地震后,这几条微博被转疯了,网友追捧他们为“预测帝”:你们不去地震局真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啊!

  先来看看这几条微博:

  @临沂老徐(4月18日19:30):刚才出门,抬头看见西方天空出现了强震云,立刻返回拿取照相机,拍了一组照片。从云的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看,似是6级的强震云与快震云,能量的最大值可达7级。如果快,是24小时内动作,一般是36小时之内,最长不过72小时。在卫星云图上搜索,他们应该是来自西方丝绸之路国内部分,陕、甘、青、疆。

  @杨晟峻Johnny_Ye(4月7日12:44):天上突然出现了地震云,有种不祥的征兆,预计三至六天在重庆以西南方向有地震出现……

  甚至连杭州也有网友发微博说有类似云彩:

  @南乳仔排:4月13日约11时我同学摄于杭州,不知是否是地震云?

  @花花生壳:地震云啊,要有地震了!

  地震云真的能预测地震吗?

  网上很快出现另外一种声音:神马“地震云”,其实都是“浮云”!不少专家和科学协会出来辟谣,地震云预测地震不靠谱:从气象观测的专业角度分析,所谓的“地震云”其实就是“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卷积云”的几种云状,属常见的大气现象。

  何为“地震云”?

  像长蛇一样,横卧天际,久而不散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像长蛇一样的奇特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

  中国不少古籍中也有类似“地震云”记载:

  甘肃隆德县(今属宁夏)《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17世纪古籍:“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

  清人王士祯在《池北偶谈 卷下》中谈到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5级地震时,记有:“淮北沐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无气。”

  就是说,这种长条状云,如果长时间不消失,就一定会发生地震,语气是非常肯定的。

  键田忠三郎写了一本《地震云》的书,书里很详细地讲解了地震云。受到不少地震爱好者的追捧。

  他说:天空是大地的脸,因此天空出现的所有的云、朝霞和晚霞都应该是地球内部情况的反映。以人为例,人身体感到不舒服时,就会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现象以调整体内失调。和人打喷嚏前脸上出现皱纹一样,大地在打喷嚏(即地震)时,天空也会出现皱纹,这种皱纹就是地震云。

  就地震云而言,当它出现在低空时就要下雨,以调整地表附近的应力状况:当它在五千尺以上的高空出现时将要发生地震,以调整地壳深处的应力状况。

  中国也有不少“地震云”研究者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院吕大炯先生与键田忠三郎一样,同为“地震云”研究爱好者。为了证实地震云的存在,他拍摄了不少地震云照片,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

  地震云可以呈现红、橙、黄、青、紫、灰、白、黑等各种颜色。它们一般出现在凌晨或傍晚,如果较长时间不消失,那就很可能发生在观测点有感的地震。条带状的地震云的垂线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而辐射状地震云的焦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则是震中所在地。

  据已有报道,能预报地震的云彩必然是呈稻草状的。我们观测到,地震云有三种类型:一是走向垂直于震中方位的稻草绳状或条带状云;二是焦点位于震中的辐射状云;三是肋骨状云。第一、第三种云可以与近震也可以与远震相对应。第一种条带状地震云较为多见。

  键田忠三郎在书中赞扬了中国的地震预测。他说:“在地震预报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地预测过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4日,以辽宁省海城县为中心发生了7.3级的海城大地震。震前,中国发出了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就在临震前,还发出了临震预报和避难命令,从而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专家解析

  一朵无法证实也无法否定的云

  地震和地震云就相差一个字。“可是,科学界要搞明白两者之间是否有直接关联,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钟羽云说。

  他的身份,是浙江省地震局监测预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地震云是什么形状的?地震云是什么颜色的?每次有地震云出现就会有地震吗?夏天时,西湖边夕阳时分总是出现瓦片云又是怎么回事?地震了吗?

  钟羽云说:“科学研究需要有定量的方法。”上面这一连串问号,就是对地震云定量的追问,但无人能准确解答,因此科学界也无法证实地震云与地震的直接关系。

  不过,钟羽云提到了古籍记载:“吉兆、凶兆,古书是有关于风云变幻后,发生地震的记载。”

  钟羽云也提到了键田忠三郎:“他在地震云出现后发布了地震预警,结果真的发生地震了。”

  但是,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的7.0级以上地震,有18次。“每次都有地震云出现吗?也不见得。”钟羽云说。

  所以,钟羽云对地震云的表述是:不能证实,也不能否认。

  地磁、热量都可能影响天空

  科学界认为,地震可能对云朵带来影响的因素有两个,就是电磁效应和热量。

  而这两个因素,也被一些专家用来猜想、假设地震云是存在的。

  地震会使断层的岩石相互摩擦、冲撞。钟羽云说:“这是个能量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磁会发生变化。”

  地磁辐射就在此过程中释放,影响地表上空。

  另一方面,岩石的摩擦和冲撞,也会散发出大量热量,这股热量也会影响地表上空的空气变化(气压、水汽密度等等),乃至影响到所谓的云的形状、颜色等。

  但是这些猜想和假设能不能成立?这些问题还得交由科学家继续探索。

  ■结论

  至少在目前,地震预测工作和云没有关系

  钟羽云告诉记者,目前用到的地震预测方法,有“地震方法”和“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民间有俗语,“小震闹、大震到”。地震监测部门掌握有大量数据,根据一个地区一个时间段发生小地震的频率,可以纳入到该地区地表长期活动的规律模式里,以此分析地震发生的可能。这就是“地震方法”。

  而对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则是业界公认最靠谱的一种方法:在地下岩石中放一个仪器,查看岩石受挤压的数据,按挤压强度来预测地震,是一种方法;在地表上放置几个GPS设备,用卫星监测GPS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地表是否有强烈的活动,这也是一种方法;其他,还有监测地下流体,特别是化学成分、水温水位的方法;另外,通过仪器监控磁场的变化,也能为地震预测提供可能的蛛丝马迹。

  而这些方法,通通和地震云没有半点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