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谢飞 谢飞:本命年再议《本命年》

2018-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要拍非常下工夫的严肃的影片,就一定要冷静下来,不要为了钱,要研究东西,想出好的艺术构思,像'第五代'这拨有的都成'贵族'了,凡人不理了,那不成;你选的题材跟'地气'没关系,这不成.这个时代毁艺术家,艺术家自己也毁自己."◎"我本来想把泉子写成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造成的悲剧,刘恒对我说,'谢老师,这也未必吧'.我发现刘恒身上有两个东西很深,一个是宿命意识,一个是弗洛伊德有关情欲的东西,而且是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探索人的心理,从生存.死亡.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人物,而我以前比较关注的是

◎“要拍非常下工夫的严肃的影片,就一定要冷静下来,不要为了钱,要研究东西,想出好的艺术构思,像‘第五代’这拨有的都成‘贵族’了,凡人不理了,那不成;你选的题材跟‘地气’没关系,这不成。这个时代毁艺术家,艺术家自己也毁自己。”

◎“我本来想把泉子写成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造成的悲剧,刘恒对我说,‘谢老师,这也未必吧’。我发现刘恒身上有两个东西很深,一个是宿命意识,一个是弗洛伊德有关情欲的东西,而且是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探索人的心理,从生存、死亡、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人物,而我以前比较关注的是社会以及社会与人生的关系和命运。”

电影《本命年》剧照

“现实往往冷酷,相比之下,艺术总是温柔。坐在电影院里欣赏悲剧,有时候比欣赏喜剧更加温情脉脉。《本命年》不是挠观众胳肢窝的东西,也不是挤观众眼泪的东西。然而,难道真的没有人能够体味一种善意绵绵的优雅的忧郁吗?难道真的没有人能够咀嚼一种极有分寸的斯文而恬然的哀伤吗?我不相信!

否则,我不仅为谢飞难过,也将为自己临风一泣。”作家刘恒曾于1990年他的本命年——马年写下这样一篇讲电影《本命年》的文章。谢飞也是一匹马,1942年那群里的,是大刘恒一轮的老马。

1990年的那个马年,谢飞携《本命年》赴第40届柏林电影节参赛,喜气洋洋地捧得银熊奖。《本命年》改编自刘恒的小说《黑的雪》,而那时刘恒的年纪,恰恰与“第五代”相当,作为“第四代”代表人物之一的谢飞与他差了一代人。

2014年又一个马年,再过本命年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谢飞作为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团主席,日前与青年电影爱好者们再次分享了他拍摄于25年前的这部“心水之作”。时光荏苒,与其之前导演的《湘女潇潇》以及之后的《香魂女》《黑骏马》《益西卓玛》等比起来,《本命年》似乎是谢飞个体创作中的一次“意外”。

极具“第五代”风格的“第四代”作品

在“第五代”极具视听造型表现力的冲击下,曾发出该给“第四代”唱安魂曲的说法,谢飞却始终处变不惊,从未产生惶惶然的心理。他认为,“各代有各代的优势和弱点,每一代都应该清醒地认识自身,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虚心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谢飞看来,“第五代”不像“第四代”是在“文革”前受完常规教育,所以对社会、艺术的认识没有那么多框框,很快能够突破谬误。“第五代”对生活的认识比较冷酷,也准确,不像“第四代”带有过多的温情。因此,谢飞特别重视自我更新,他说自己绝不保守。而《本命年》便是一部极具“第五代”风格的“第四代”作品,其电影力量也格外有劲。

“我本来想把泉子写成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造成的悲剧,刘恒对我说,‘谢老师,这也未必吧’。”谢飞发现刘恒身上有两个东西很深,一个是宿命意识,一个是弗洛伊德有关情欲的东西,而且是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探索人的心理,从生存、死亡、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人物,而谢飞以前比较关注的是社会以及社会与人生的关系和命运。

在与刘恒研究剧本的过程中,谢飞发现他观察人生、刻画人物有十分独特的角度。比如,谢飞本打算在影片里着重表现“文革”失学以及随后的社会生活商品化造成了泉子失却人生目标的一生;而刘恒则认为,决定人的命运的除了社会因素外,性格因素也很重要——人往往不能把握自己,这个悲剧才更加普遍而深刻。

谢飞说刘恒的思想对自己确定影片的视角是一个启发:“泉子的死并不完全是社会不容他,而且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使他没有勇气去表达,没有勇气去拒绝,去获得有价值的人生。他跳不出灵魂的痛苦。所以影片里加重了这方面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