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上白下或黑下白上的时候

2017-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本在你心目中非常糟糕的一个人,突然因为一件事情甚至一篇报道改变了,憎恶变成了喜欢.或者,原本在你心目中非常高大的一个人,突然因为一件事情或一篇报道甚至谣传坍塌了,喜欢变成了憎恶.在中国,这种情绪的急速转换很多人都会经历,也必然会经历.这是非黑即白教育导致的必然结果.相比而言,西方人更理性和客观--整体而言,相信很多人承认这一点.他们更愿意从人性的多面性去理解.看待人和事.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了一起惨烈的枪击案,枪击造成32人死亡,枪手本人也开枪自尽.凶手是23岁的韩国裔

原本在你心目中非常糟糕的一个人,突然因为一件事情甚至一篇报道改变了,憎恶变成了喜欢。或者,原本在你心目中非常高大的一个人,突然因为一件事情或一篇报道甚至谣传坍塌了,喜欢变成了憎恶。

在中国,这种情绪的急速转换很多人都会经历,也必然会经历。

这是非黑即白教育导致的必然结果。相比而言,西方人更理性和客观——整体而言,相信很多人承认这一点。他们更愿意从人性的多面性去理解、看待人和事。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了一起惨烈的枪击案,枪击造成32人死亡,枪手本人也开枪自尽。凶手是23岁的韩国裔学生赵承熙(ChoSeung-Hui)。但是,当美国人为死者哀悼的时候,凶手和其他32名受害者的纪念石被放在一起,“摆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中央操场,旁边插着一面美国国旗,淹没在蜡烛、鲜花和卡片等悼念物之中。

”他们觉得忽略了这个孩子(凶手),导致他生活在阴暗和失败中,最终选择报复。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尽管这个凶手的恶性值得谴责,但不能不承认,他也是受害者。

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为凶手祈祷的人,一定会被咒骂,甚至被人肉搜索,肆意羞辱。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种结果:认真反思的社会,开始正视那些容易被忽略和伤害的孩子,给他们温暖——这意味着纠错机制启动了。而用仇恨诅咒的社会,只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具体个案中发泄仇恨,让情绪更加对立。这样的社会不但不能纠错,而且,会变得更加偏执和极端。尽管美国校园枪击案仍不时发生,但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也像美国那样不禁枪,会是怎样的情形?结果将是更糟还在更好?

在舆论容易被强势者引导的情况下,黑白是可以颠倒的,问题在于,人们的思维,人们的观点也往往随之颠倒。黑白颠倒从一个个小的个体,汇聚成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