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盆景艺术大师王选民

2017-10-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北苗木网2007-12-07日信息:2000年7月,经过3次深入采访,记者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开封有个王选民>,刊登在当月21日的<开封日报>上,报道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我国盆景艺术大师王选民.当时,全国的10位盆景艺术大师中,王选民是长江以北唯一的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一位.时隔7年,王选民的盆景事业怎么样了?他又在忙些什么呢?近日,借王选民返汴之机,记者再次采访了他.王选民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从14岁开始,他师从我市中医名家周培亭先生.稍长,迫于生计,他又干起了木工,

西北苗木网2007-12-07日信息:2000年7月,经过3次深入采访,记者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开封有个王选民》,刊登在当月21日的《开封日报》上,报道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我国盆景艺术大师王选民。当时,全国的10位盆景艺术大师中,王选民是长江以北唯一的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一位。时隔7年,王选民的盆景事业怎么样了?他又在忙些什么呢?近日,借王选民返汴之机,记者再次采访了他。

王选民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从14岁开始,他师从我市中医名家周培亭先生。稍长,迫于生计,他又干起了木工,常常是这边干着木工活,那边放着医书,整日研习中医理论。如此几年光景,他对一整套中医学谙熟于心。后来,王选民到原南关医院工作,并到医学院深造,更全面奠定了他深厚的医学功底。

医学与盆景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在王选民的诸多业余爱好中,他对盆景艺术情有独钟。王选民的盆景创作是从柽柳起家的,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他取自然造化之理和国画画柳之法,在造型章法和技法上都取得了突破。从1987年开始,他的作品连续4次在全国盆景艺术大展中获得金奖,极富个性的艺术创作赋予其作品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美感。他的崛起轰动了盆景界,同时奠定了他垂枝柽柳造型的高手地位。

为构建自己的艺术创作体系,在摸索盆景艺术的同时,王选民在业余时间来到河南大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历史、哲学、写作等课程,并反复研读《艺术概论》、《艺术创作规律论》等美学书籍,同时,他还经常登门聆听恩师桑凡先生的教诲。正是缘于丰厚的学识理论和成功的创作实践,他开始频频应邀在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盆景学术会议上讲学,并从1991年开始担任历次全国盆景展的评委。

研究盆景艺术的同时,王选民的医学专业并没有荒废,1994年,在荣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称号之际,王选民已是一位十分出色的骨外科主刀医师。也就在这时,王选民发现作为盆景艺术发源地的中国,盆景研究远远落后于日本及欧洲等部分国家,有着诸多空白和待研究的课题。于是,他对自己的生命航船进行了重新定向——弃医从艺。

垂枝柽柳盆景在王选民的手中达到了一个高度,他开始转向能够体现盆景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松柏类树桩的把握上。

不了解中国盆景,就不知道长江以南的盆景界有多热闹,作为当时最年富力强的盆景大师、中国盆景家协会副会长,王选民常年应邀游走在江、浙、闽、粤诸省讲学和创作,主持国际性的盆景艺术交流,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他认为,中国盆景界应打破盆景艺术创作的地区和流派界限,体现个人风格,回到盆景艺术的本质上来创作。江浙一带松柏类盆景与杂木类盆景风格相似,对此,他认为,松柏类盆景枯死的部分精神尚在,是活化石,要用“白骨化”的手法表现出“舍利干”,通过生死对比表现出松柏的强健骨气,找到“活”的感觉和长存的精神。这样的认识同走在世界盆景艺术研究前沿的日本大师不谋而合。

7年前,记者采访王选民时,他说有两个愿望,一是在江浙一带建立自己的盆景村,二是在盆景艺术创作技术上取得大的突破。这次采访时,记者欣喜地获知,王选民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几年前,他在浙江省台州市建立了自己的盆景村——诚树园,现存各类盆景300多盆。在盆景创作技术上,许多以往无法突破的技术如今已逐项突破,不少技术手法堪与日本大师相媲美。

当记者请王选民概括一下他心目中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时,王选民略一沉思道,盆景作为我国一门十分古老的造型艺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载体,最高境界的盆景,应该具有传统文人风格,应由繁到简,由雍容到刚劲,有骨气,舒展豪放,苍劲飘逸,动势强烈,生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