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云地震】地震前兆 地震云会持续多长时间 地震云出现多久会地震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1.地震云(1)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日本和中国民间还有较多爱好它的研究者对它进行探索也正是因为研究的不深入,现今地震学家和气象学家对所有涉及地震云的问题一律进行了片面性否认或牵强的使用气象学理论解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断的地震云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1.地震云

(1)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日本和中国民间还有较多爱好它的研究者对它进行探索也正是因为研究的不深入,现今地震学家和气象学家对所有涉及地震云的问题一律进行了片面性否认或牵强的使用气象学理论解释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断的地震云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地震云将为地震预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2)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3)电磁学说法: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形成了地震云

(4)核辐射说:我们知道,早期核物理学家使用云室探测核辐射,利用纯净的蒸气绝热膨胀,温度降低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带电粒子射入,在经过的路径产生离子,过饱和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小液滴,从而显示出粒子的径迹,可通过照相拍摄下来

地球的大气,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简陋的云室,当地球内部产生辐射时,大量穿透力极强的离子穿过地壳进入大气,在适宜的条件情况下,水滴沿辐射轨迹凝聚成云,这就是所谓的“地震云”这个假说出叫“地震的核爆炸假说”。

(5)地震云普遍特点云体高程:6000米

云体颜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

共有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界线,多出现波状。出现时间:早晨和傍晚(6)地震云形态

单条震云:为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

多条震云: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又称“排骨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卷震云:垂直的向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现在没有关于其震中判断的说法,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鱼鳞震云: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团块震云:是地震时震中出现的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现有观察记录很少且认为定义为地震云较为牵强

天裂云

一天裂云特征:一条长长的裂缝把整片云分割成两大块

其裂缝的形成:有一股突然出现的能量作用于云,把整片云一分为二,这股突然出现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天裂云所对应的未来地震中

力度强的天裂云对应较大或大级别地震,它是一种可信度高的地震云二“天裂”在古籍中早有记载:

现存的古代抄本《天元玉历祥异赋》及《天元玉历祥异赋图解》两书中,也记载了“天裂”与“土裂”的相关性。——摘自吕大炯《震兆云霞》13页“天裂”有可能指好像把天空分裂成两半似长条带状地震云,“土裂”(一书为“土地分裂”)可能指地震时产生的地裂缝如果这样,那么古人早就把天裂与土裂联系在一起了。——摘自吕大炯《震兆云霞》14页三天裂云力度强弱的识别

1力度最强的天裂云特征:裂缝明显,裂缝两旁的云结构厚实。这种云多数出现在临震或震后很短时间。当我们看见力度强的天裂云时,要特别注意之前是否刚发生过大地震,如果此前刚发生过大震,即使是力度强的天裂云,也极有可能是震后云

2力度最弱的天裂云是震后云,其特征:裂缝不明显,裂缝两旁的云结构松散,整体有形无实,如同“纸老虎”。结构蓬松的低空地震云大多数是震后云

3中等强度的天裂云多数出现在短临期间,其特征:云的结构较厚实,但裂缝不明显。这种云会发生变化:裂缝逐渐变得明显,转变成力度最强的临震云四天裂云对应的未来震中

根据现有的震例和几例带指向性的天裂云。临震天裂云未来震中方位大致是裂口指向地面的方位,震中距通常在1千公里以上,结合版块关联,以往震例,前震数据等指标可推断震中的大概范围

(7)形态简易分析

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

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如果是灰色,地震很重

(8)较新观测记录

1976年07月27日,日本真锅异彩极长条地震云;0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未考)2008年05月09日,合肥大范围放射条带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实测)

2008年05月09日,甘肃天水异彩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未考)2008年05月09日,山东临沂不知形状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证实)

2008年05月31日,合肥大范围鱼鳞地震云;06月01日巴士海峡6.3级地震(实测)

2010年1月24日,江苏、安徽、浙江、陕西、山西等地均出现地震云,或成群赤练蛇、鸡飞狗跳、猪跳圈、蚂蚁搬家、老鼠大搬迁等等动物异常现象。发生1.2级地震。

2010年3月4日早上08:18:50,中国台湾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6千米。地点在高雄县和屏东县交界处。泉州、厦门在3月1日,出现了鱼鳞状云。

2010年3月5日17时,河北石家庄槐安路城角街附近和世纪公园朝西望电视塔附近出现多条平行地震云,2010年3月6日11时5分,唐山发生4.2级地震。

2010年4月4日6时29分,安徽省黄山市有人用视频(详见百度地震吧)录下了类似地震云的云朵.同日21:46:43山西省大同发生4.5级地震

(9)地震云的区别

由于各种地震云在形态上与气象学中多种常见云体相似度很大,因而很难区分

中国的一些著名气象学家在地震云未定论时候运用经典气象学对现已知地震云做出了下列解释:

单条震云为喷气飞机痕迹、多条平行震云、鱼鳞震云为透光高积云、为絮状高积云、卷震云和多条放射状震云为卷积云、团块震云为浓积云

既然这些形态的云并不是全部可以牵强使用气象学解释的,那么应该怎么区别呢?下面就是一些根据统计学和概率学得出的非完全性结论:

1、地震云出现时多为多天连续形态转变,而非一种震云形态的固定出现。2、出现地震云几天后天空常出现完全万里无云的景象3、地震云的形态多与当地正常水气环流不符,如“卷震云出现时气压高,空气湿度低”、“鱼鳞震云、平行震云出现后下雨”等4、地震云出现多为6000米左右,而非多种高程

5、地震如伴有较强余震,地震云出现时也会同时出现多种形态同时出现的情况

(10)民间观测报告

2008年8月30日下午2时,宜宾李豆腐冬泳队一行16人,从宜宾春畅坝下水向历史名镇李庄游去。队伍游到盐坪坝附近,大概是:北京时间2008年8月30日15时左右,游在队伍后面的老莫通过观天及网上关于地震云的知识,向身边翠屏区审计局的李斌和宜宾市工行的唐国强说:发现了天上的地震云。

审计局的李斌当即表示了强烈的疑问。老莫回家后得知:北京时间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2010年11月9日早上8点,开封市韩玉轩早晨8:00在龙亭游玩时,发现天空西北走向有3条地震云,并告诉朋友说可能未来有地震发生。北京时间11月19日14时42分,阳江市平岗镇发生4.9级地震一次,晨零时00分3.88秒、16时28分12.96秒,深圳分别发生ML2.0级(经度114.5纬度22.6)和ML1.8级(经度114.5纬度22.6)两次轻微地震

2.地光

(1)地光也叫地震光,是强地震前后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地光闪耀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轰隆隆的地声。地光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1965~1967年,日本松代地震群期间,就留下难得的地光照片。中国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震前的地光现象非常突出

(2)形状特征

地光形形色色的形态,归结起来可分为闪电状、朦胧弥漫状(片状)、条带状、柱状、探照灯状、散射状和火球状等等。就光的颜色来说,有红、橙、黄、绿、蓝等,但以蓝色和红色较多,黄色次之

一般地说,片状光、带状光,以蓝色居多;而火球、火团、火焰、火柱多为红色、红黄色和白色不过,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地光的颜色还随时间变化

(3)成因之谜

人们早就发现,地震前后有时会从地缝中射出一种奇特的光,将天空照得通亮,并伴有隆隆的巨响,这就是地震光后来科学家将这一壮观景象拍摄下来进行研究,然而,没有人能够解释这光从何而来

人们知道,要发出能看到的“片状闪电”,需要较强的电压和大量的电荷,那么地震时出现的电荷是怎样产生的呢?

(4)科学解释

前不久,美国地质学家解开了这个谜

原来,当地面发生裂缝时,有一股巨大的剪切力,迅速地将地层岩石以上下方向切开不难理解,剪切中的岩石温度非常高,运动摩擦便产生了电荷

与此同时,地震发出的热量把地球表层中的水变成蒸气,也就是由液体变为气体,而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于是电荷便将氢气点燃,发出光亮,所以,人们看到这闪电般的光好象是从地缝中发出的不过,这种地震光只有强烈地震时才能出现

(5)产生原因原因众多

地光的产生原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震前低空大气的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

5)产生原因原因众多

地光的产生原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震前低空大气的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有的认为岩石中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能产生强电场;

有的认为地下水流动能产生高电压有人认为,火球式的地光是地下逸出的天然气在近地表处的爆发式点燃主流解释地震光至今没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科学解释,

主要的解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弗罗因德的想法:在地震前形成的巨大压力导致火成岩暂时成为“P形”半导体,它们包含能传导电荷的“空穴”,由于挤压过程导致岩石中“过氧族”物质的电离,一些电荷将会达到岩石表面,是这些电荷的聚集,产生了奇怪的发光现象。尽管这一假说成为当今的主流说法,但是,地面的岩石是不会受到他所说的那么大压力的,这种“压

电效应”不会在地表产生,地表的空气怎么会被电离呢?

要知道,一些强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自然界只有雷电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怎么可以用地层断裂来引人入“谜”呢?

可以说,关于构造地震的假说都是不完美的,很多问题根本不能用地层的机械运动来说明

导语:地震云是民间常说的一种能预示地震的云体。虽然很多地震学家及气象专家认为它与地震无关,但它的出现常常会使人提高警惕,预防地震的发生。地震云形状不一,其颜色也不同。那么,地震云到底长什么样?它分别有哪些形状呢?下面,天气网就为大家汇总了各种形状的地震云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地震云多数为划过长空的一丝轻云,大量小卷云则占小数。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很像飞机的尾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

辐射状地震云则有数条的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多条震云是指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鱼鳞震云是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