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建湖 建湖职业中学曾辉老师又获得全国文学作品大奖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贺杯"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征稿 流淌着日与月精神的诗人(散文)      继强汉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繁盛的王朝--大唐王朝因为安史之乱后而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觉醒的知识分子们开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中兴社稷,以图国家昌盛,国泰民安.于是便有中唐的古文运动. 这次影响深远的运动,其领袖之一韩愈,在读了一位少年的七岁之作<高轩过>后,对少年的才学十分惊叹.等这位少年长成到二十三岁后,正值人生风华年代,正当大展宏图之时,韩愈便推荐他给缙绅士大夫,并毫不吝啬赞美之辞.这位少年便是李贺.

“李贺杯”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征稿 流淌着日与月精神的诗人(散文)      继强汉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繁盛的王朝——大唐王朝因为安史之乱后而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觉醒的知识分子们开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中兴社稷,以图国家昌盛,国泰民安。

于是便有中唐的古文运动。 这次影响深远的运动,其领袖之一韩愈,在读了一位少年的七岁之作《高轩过》后,对少年的才学十分惊叹。等这位少年长成到二十三岁后,正值人生风华年代,正当大展宏图之时,韩愈便推荐他给缙绅士大夫,并毫不吝啬赞美之辞。

这位少年便是李贺。 李贺长的十分奇特,李商隐《李贺小传》说他“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所谓通眉,就是眉毛很长,两眉相通连。

此外他的鼻子也非常地大,可以说他是一个脸部特征远远超过其他体貌特征的才子。他才华横溢,水平超卓。十五岁时,有人求诗,瞬息而成,此等神速和我们现在写白话日记差不多,可见其功底之深。

但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才俊仅仅活到了二十六、七岁就因病去世,不可不谓当时文坛的一个损失,就像我们现代文坛失去了巴金、老舍、曹禺、郭沫若一样。 李贺有着王朝贵族的血脉,然而贵族的血脉延续了150多年,早已湮没于普通大众中,难以寻觅。

李贺的祖父似乎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能成为举世闻名的文豪,在当时儒学科考的背景下,孝是一个科举弟子所必须遵守的,李贺的父亲名字是“晋肃”,如果李贺考取进士,“进晋”谐音,岂不是大不孝。

舆论压力一时铺天盖地,如他曾献给韩愈的诗篇中所诉的一样:“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梦想最终破灭了,诗人空负高才,却开始在人生韶华时期不断沉浮于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升华之间,直至病逝。

李贺是有着日与月精神的伟大诗人。日,代表着光明和热量。李贺的诗不少关心民众疾苦,正视社会现实。《官街鼓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委婉地劝解统治者,沉湎于迷信,幻想长生是要不得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可见作者在作品中写到很多的神鬼之类的诗歌,甚至故弄玄虚地描绘了鬼魅世界的可怕,如:“鬼灯如漆点松花”。

(《南山田中行》)但这只能说明和他的儿时的生活有关,儿时的李贺体质较差,本身就较瘦弱,一切能够引起他对生存关注的事物,天气的风雨,祭祀的场景,都使他非常敏感,于是写出一个描写鬼魅心理的诗篇。

李贺写作这些诗歌的内在动因是什么,我们难以考察,但基于我们每人基本的判断:一个天赋极高,而又体质不佳的人,不免会把写作鬼魅诗当作一种消遣,李贺绝不是一个怕死之徒,40篇描写天神的诗篇,27篇描写鬼魅的诗,正是他对生命的无限延伸的高度追崇,和对死亡注定要来临的淡定思考。

他是一位追求着日的永恒——“生如夏花”,和月的唯美——“死如秋水”精神的伟大诗人。

李贺撇开了当时格律诗的束缚,较多写古体诗和乐府诗,我觉得这和当时的时局有关,王朝正在走向落寞,作为国姓的诗人内心中渴望出一份绵薄之力来拯救国家越来越困顿的局面。

他不写官样文章——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却抱定更能反映生活、折射内心的宽松的古体诗和乐府诗来创作,可见他的忧国忧民程度之深切,纵然粉身碎骨,也要为社稷立呐喊,为民众作呼声。

引用后代诗人的话说:他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可惜的是,直到后世近六百年后,洪武帝朱元璋才改变科举“但贵文学”的局面,加入了“经义”的内容,使科举更能选拔合适管理与建设国家的人才。写作是人生态度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

一个默默无名的在河南一个封闭的县城里走出来的诗人,用太阳般的奉献精神直接或者间接鼓舞社会的进步,制度的革新,单单这一点,实在是了不起的。他沉默而不张扬,默默地走着并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子,没有心灵如月般的纯净和纯洁,是不可能在文学艺术上达到如此的境界的,“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诗人具有这般的气质和信念,这是我们在历经千年后看到他、读到他,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