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学马祖光 光明网评论员文章之一:学习马祖光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祖光院士是一位大学者,他的"大",不仅仅是体现在激光领域的学问之大,而且更体现在他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之大.马祖光生前所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以来隶属于国防科技和航天部门,为"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马祖光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千千万万个航天人和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的这种精神,是建国50多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马祖光院士是一位大学者,他的“大”,不仅仅是体现在激光领域的学问之大,而且更体现在他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之大。

马祖光生前所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以来隶属于国防科技和航天部门,为“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马祖光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千千万万个航天人和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的这种精神,是建国50多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马祖光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马祖光的学问之大,无须赘言,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唁电中这样评价他:“他在该领域创造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并对国防光电子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促进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做了系统的开创性的贡献。”

马祖光的精神之大,在他的两次学术研究方向的重大改变上体现得尤其突出。马祖光的一生中有两次重大的学术研究方向的改变,第一次是组织上的安排,让他领头创建核物理专业;第二次是他自己作出的选择,以钠双原子第一三重态跃迁激光为突破口,进入激光研究的前沿。

作为学者,马祖光应该很清楚,改变学术研究方向意味着什么。在科学研究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半路出家,转变研究方向,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就意味着很可能一辈子在学术上毫无建树。为了学术研究方向上的这两次转变,马祖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第二次转变,马祖光付出了生命的最后30年。

作为激光科学领域的后来者,马祖光必须付出比别人多许多倍的学习和钻研。为了跟踪激光技术的前沿进展,他几乎每天都在阅读国外的最新资料。他的学术研究转向成功了,但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并将自己的生活条件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虽然患有严重的心脏衰竭,却总说没有时间去看病,延误了病情,在科研上过度透支的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马祖光为什么要两次转变学术研究方向呢?虽然一次是被动,另一次是主动,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了让祖国早日强大起来。

在联邦德国做访问学者期间,马祖光给家里人送去过一段录音:“人家的条件再好,也不如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我们现在是困难的时候,可我们越是困难,越要使出最大的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要把孩子教育好,要有这种勇气,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块。”

寥寥数语,体现了马祖光质朴的爱国情怀。他在联邦德国时对钠双原子第一三重态跃迁激光的探索,就是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归国后,他从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出发,创办了哈工大的核物理专业,创建了哈工大的激光专业,创建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培养了包括“长江学者”在内的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

质朴的爱国情怀引领了马祖光在科学之路上的探索方向,使他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有益于人民的道路,一条将世代为人民所铭记的道路。

学习马祖光,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凝聚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学习他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为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无私奉献,不畏困难、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