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2018-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手拿小鼓槌,正面一敲.反面一拨--风靡一时的江南民间舞"花香鼓舞",78岁的李玉兰跳起来依然很有韵味.作为舞蹈的创作人,李玉兰正和沧浪街道的文化工作者一起为舞蹈申遗,并四处寻觅新一代传人.李玉兰介绍说,花香鼓舞流行于扬州邗江.江都一带,大约是从唐代一种祭祀活动发展而来,她为了学艺,曾到扬州的乡间寻访跳此舞的老艺人.据当地一位老先生介绍,此舞主要是独舞,当时女性不能在庙会.祭祀等公众场合跳舞,所以是男扮女装.舞蹈时左手执"花香鼓",右手拿鼓槌,边打边舞,主要用打击乐器

手拿小鼓槌,正面一敲、反面一拨……风靡一时的江南民间舞“花香鼓舞”,78岁的李玉兰跳起来依然很有韵味。作为舞蹈的创作人,李玉兰正和沧浪街道的文化工作者一起为舞蹈申遗,并四处寻觅新一代传人。

李玉兰介绍说,花香鼓舞流行于扬州邗江、江都一带,大约是从唐代一种祭祀活动发展而来,她为了学艺,曾到扬州的乡间寻访跳此舞的老艺人。据当地一位老先生介绍,此舞主要是独舞,当时女性不能在庙会、祭祀等公众场合跳舞,所以是男扮女装。舞蹈时左手执“花香鼓”,右手拿鼓槌,边打边舞,主要用打击乐器伴奏,一边跳一边唱一些祝愿“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之类的词。

后来,这种舞蹈被运用到上海歌舞剧院排演的著名舞剧《小刀会》中,表现老百姓跳起花香鼓舞欢迎起义军,庆祝胜利的情景。“这是非常有江南水乡柔美细腻韵味、难度技巧比较大的一个舞蹈。”李玉兰说,这个舞蹈的关键在于打鼓的技巧,跳舞的时候要正反面交替敲打鼓面,要敲打得恰到好处很需功力。

李玉兰的第一个作品、女子群舞《丰收歌》创作于1963年底,其中采用了花鼓的韵律和动作,欢快、有力地展现丰收的喜悦。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极大反响,还获得了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并迅速风靡全国。《丰收歌》还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经典作品“金像奖”。

上世纪70年代初,李玉兰被调入苏州市歌舞团从事舞蹈表演、编排以及培育新人。结合当地文化先后创作了《苏州刺绣》和《茶花担》,均在当地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近两年,广场舞、民族舞的兴起对民间舞也是一种冲击。就拿歌舞团来说,更多的要考虑生存,如何迎合市场做一些能快速增加收入的演出,花心思用纯粹舞蹈形式来排一个节目收益少见效慢,渐渐地也就被市场淘汰。”李玉兰表示,传统民间舞蹈的生存空间已被严重挤压,而她为培养下一代人才,现在仍在市区各地乃至苏州周边县市教授幼教、小学生、艺校学生,给许多文化单位的创作节目出谋划策。

“希望有更多的舞蹈演员、喜欢舞蹈的青年人来学这民间舞,也希望国家重视加以保护,别让这笔财富在我们这代消失。”李玉兰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