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白方礼的故事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明过后,集中扫墓的人流减少了.漫步在新建成的天津憩园,在路旁,长眠着一个人.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老人,一个天津市民家喻户晓的老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实在太多.他就是支教模范白方礼.精选的太白青花岗岩作为"白方礼无私奉献纪念碑"的主碑体,上面用金箔刻制了老人生平碑文和老人当年蹬三轮车擦汗的照片,并镶嵌了冻玉瓷字;与旁边的白方礼铜制胸像相映衬;碑的两侧簇拥松柏和鲜花,后面植有紫李子树,喻意着"桃李满天下",也许世人为他树立的铜象和纪念碑就是一生最奢侈的享受了吧.站

清明过后,集中扫墓的人流减少了。漫步在新建成的天津憩园,在路旁,长眠着一个人。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老人,一个天津市民家喻户晓的老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实在太多。他就是支教模范白方礼。

精选的太白青花岗岩作为“白方礼无私奉献纪念碑”的主碑体,上面用金箔刻制了老人生平碑文和老人当年蹬三轮车擦汗的照片,并镶嵌了冻玉瓷字;与旁边的白方礼铜制胸像相映衬;碑的两侧簇拥松柏和鲜花,后面植有紫李子树,喻意着“桃李满天下”,也许世人为他树立的铜象和纪念碑就是一生最奢侈的享受了吧。

站在他的铜象面前,看着他沟壑纵横的脸,想起了解到的白方礼艰难助学的事迹,忍不住眼里噙着的泪水,挂上脸庞,我与白爷爷在一起的几个画面在我头脑中不停地闪现。

在我小时候,就听姥爷讲过白方礼的事迹。因为姥爷家就在天津站附近,而且老舅就是个体工商户,现在是一名“的哥”,原先就在天津站蹬三轮。所以姥爷与白方礼认识,就经常给我讲起白爷爷的事迹,激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姥爷还带着我去“白方礼支教公司”看望过他呢。可能幼年的许多记忆模糊了,但是一些片段还是清晰地留在了头脑中。

   第一次见到白爷爷,应该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姥爷带我去水上公园玩,在去天津站坐公交车的路上,看到一名老人骑着三轮在等活。我只记他穿着十分简朴的衣裳,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一名老工人的打扮。他已经没有多少头发了,看上去岁数已经很大了,但是仍然显得很有力气,很精神。姥爷和他打了招呼,也抱着我跟白爷爷打了招呼。

遗憾的是至今我也没坐过他老人家的三轮车,以后也再没有机会。他太累了,而且蹬三轮的钱也都捐给了教育,我如果现在有钱的话,我想即使能捐给白爷爷改善一下生活也好,可是我想,有多少钱,他也会捐给教育的。后来,姥爷给我讲到,他经常能看到白方礼蹬三轮车,他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他身上的衣服,都是平时捡的。鞋都是两只配不上对的。袜子也是捡的。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

白方礼在天津站很有人缘,很多人默默地在帮助他,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挣来的每一个子都不是给自己的,而是捐给贫困学生的。还有一次,老舅和姥爷去“家”中看望白爷爷,我也跟着他们去了,至于他们说的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是白爷爷的“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心都是酸的不能忘怀。他的“家”,其实就是一个不到八平米的薄铁皮亭子。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铺着报纸和一件旧大衣。

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白爷爷尽可能地节省自己的生活开支。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我只记得姥爷问过白爷爷:“你在这里睡感觉冷吗?”白爷爷只是说:“我在这里离东站近,拉活方便,就能多挣一些钱,就能多捐一些钱给学生,我不象小林(我老舅),我老了,说不定哪天就蹬不动了。”

那时候我记得已经在天津站有了“白方礼支教公司”,别看称“白方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后来从照片上才了解到,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教育着从这里走过的每一个人。

姥爷还给我讲了许多白爷爷的故事。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

姥爷说,雨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我长大了,从此以后,每逢经过天津站都要找寻一下这位熟悉而陌生的老人,我把他当作自己亲人一样的看待,因为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的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

直到1999年,天津站对交通进行整顿,治理人力三轮车,白爷爷就带头把自己的三轮车队捐给政府,支持政府的号召。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在天津站见到过蹬三轮的白方礼,也没听到过任何他的消息。姥爷也为他带头捐献三轮感到惋惜,但是我们全家也都失去了和白爷爷的联系。一时间他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一下子就是五六年,也许人们真的把他淡忘了。乃至我,也想不起他来了。

一个机会,使我重新找到了白爷爷。一个《城市快报》的记者,我们是好朋友,是他最先找到了白方礼的踪迹,乃至引起后来媒体对这位老人给予了高度关注,以至老人的重病得到了良好的医治使生命得到了延续。他说:“白方礼现在住在河北区民权门,他现在病得不轻,可能是癌症晚期,但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医治,恐怕时间不长了……”说到这里我们都哽咽了,“现在最好别去打搅老人,而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重新对白方礼给予关注,让政府集中最好的力量为老人进行救治。

2005年4月12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再一次见到了白爷爷。那天,是个周二,天空非常晴朗,我和中学母校的党团员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探望白爷爷,这是我久违的老朋友了。在月牙河街道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几经周折,迂回找到了位于民权门靖江东里这一所极其普通的老式居民楼内。楼内昏暗的灯光,给人以压抑感。我们敲开了门,一个小女孩大声喊到:“白爷爷我们来看你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白爷爷的简朴的屋子。

屋内陈设很简单,但是也比原来他的“家”好了很多。看到白爷爷睡着了,他蜷缩在床上,当年给人“壮实”的感觉荡然无存,一时间我潸然泪下,怎么也不敢相信,几年前在东站看到的白方礼被疾病折磨成了这个样子。老人的身后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为其颁奖的照片,其实评选上与否老人早已不关注,正如一位记者所说:“荣誉于生前的白芳礼如浮云;争论于长眠的白芳礼无意义。

”白方礼的女儿白金凤忙把老人叫醒,我们真不好意思打搅他,我和几名老师把白爷爷搀了起来,老人坐起来,眼微微睁开,精神还是那么矍铄。

我们为白爷爷献上了鲜花,母校的党总支为老人送去了全校师生的捐款三千元。老人看到是学生来看他来了,异常兴奋,唱起了“革命歌曲”,虽然话语不清、音律不准,但是足能表现出他对学生满腔赤诚的爱。白爷爷反复鼓励我们:“作为学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看得出来,他的每一个字都是使尽浑身力气说出来的。当我凑到白爷爷身旁,含着泪水对他说起了当年我和姥爷、老舅去看他的事,他把目光突然转向了我,好象一听到“三轮”这个词,老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不知道是感伤、是惆怅、还是快乐,从他复杂的表情和脸上的皱纹中,我仿佛能读出的只有一句话:“我真的还想再蹬五百年”。

小女孩用长笛为白爷爷演奏了《乘着歌声的翅膀》,白爷爷听到学生能为他演奏歌曲,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还特意为白爷爷演唱了一段快板《“一”字颂》,怕打搅老人休息,我特意降低了打竹板的声音。当我唱到:“我们要为四化建设做贡献,学雷锋、做海迪,树雄心、长志气,一丝不苟,脚踏实地,从身边一点一滴来做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一定做出好成绩,永远争第一。

”白爷爷再次鼓起掌来,他的眼神代替了千言万语,也是鼓励,也是期望。

我们只希望白爷爷能健康快乐,没有过多的逗留,我告别了这位老朋友。当白方礼的女儿白金凤跟我们谈到:“老爷子经常跟我们说的就是,我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快乐。说实在的,这几年他捐出去的35万元,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这点钱在早些时候如果买几套房子,我们也不会到现在几口人还挤在朝北的屋子里。不过我现在也觉得,他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钱,可留下了好多精神财富,这就是最大的财富。”我感觉到白方礼说的这些话,对于我是最大的教育,也是激励我今后好好学习、为社会做贡献的良言,这比什么名言都金贵。

我在天津,除了自己的住所,还有一个家,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集体”公交8路车队,在那里,职工、领导待我如自己家亲人一般热情。和8路车队的友谊,使我和白方礼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因为8路车队和白方礼就有着深厚的感情,乃至我跟随8路车队为白爷爷去送上最后一程。

8路车队的天津市劳动模范张师傅是我的师傅,平时在技术和专业知识上他是我的师傅,而在地理导向方面我又成了他的师傅,平时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跟我讲到:“白方礼在东站蹬三轮的时候跟咱8路的关系非常好,有时候天热什么的,我们看见老人辛苦就请他到站屋里来休息,为老人沏上一杯热茶。

咱8路经过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师范大学,有时候老人就是坐着咱的车去给贫困大学生送去自己辛苦蹬三轮挣来的血汗钱的。白方礼现在的情况也被我们车队的每一个人所关注着。”2005年5月16日,得知白方礼病重的消息,车队领导、驾驶员代表和我,走进了第三医院,望着被医疗仪器和鲜花包围的白爷爷,我不禁哽咽了,离上次看望他不到两个月,为什么他就又变成了这样?疾病!我憎恨你。

我再次看到了白方礼的女儿白金凤,她说:“目前老爷子只能喝几勺小米稀饭,精神好时还能说话,但声音较微弱。”我们不忍去打搅他。第三医院的大夫说:“白大爷是肺癌晚期,目前生命体征开始好转,血氧饱和度达到94%,但还处于病危期,身体还有些发热。

白大爷连日来依靠输液维持营养,今后究竟是下胃管还是静脉高营养方式,还需仔细检查后确定。”我实在不忍心再看下去,在病床旁我为他静静的祈祷,只有如此,其他的我做不到。张师傅为白方礼献上了鲜花,此外,车队职工们折叠的纸鹤载满祝福挂在了病房门口,我们走了,离开了第三医院,没想到,这成了我与白方礼的生死诀别。

   我实在受不了曾经见过的人的逝去,因为曾经他在我面前是那么的鲜活,这样沉重的事实使我一直接受不了。2005年9月23日上午,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9月25日,车队专门抽出一辆车,为自愿参加送葬队伍的市民提供交通工具。早晨6点半,我就来到了体育中心车队,跟着师傅们一起忙碌起来。

我们拿出了黑布标,上面写的“白爷爷您一路走好!”这个是我跟张师傅在头一天晚上11点多,去王顶堤一家店里连夜赶制出来的,我们把布标挂在了车的左侧。早晨8点,我们来到了白方礼原来的住所,河北区四马路。送殡的车辆和自发前来的群众已经越来越多。5路车队也派来了一辆专车,车前面挂的白爷爷蹬三轮的照片显得特别抢眼,“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车前方写着这几个耐人寻味的字。

   白方礼的大儿子白国富坐在了我们的8路车上,他拿着一件不同寻常的物品,这就是老人的遗物,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件挂满各学校校徽和荣誉奖章的蓝制服。白国富说:“这些荣誉奖章和校徽就是曾被老人资助过的学校的学生为他送上的礼物,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

”望着那亮闪闪形状各异的荣誉奖章和校徽,我难以想象老人到底资助了多少学生,那校徽泛出的光亮难道不是老人在蹬三轮跋涉过程中流下的汗水和泪水吗?

   车行至第三医院,前来送殡的万余名市民早已把小路堵得水泄不通。人们掂起脚尖,目送这位老人的灵柩被送到灵车上。自发前来为老人送行的人群已经挤满了马路。遗体被抬出时,拥挤的人群几乎失控,不少市民拥向灵车,有些人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大树上、汽车上去看老人最后一眼。

一些市民在灵车前放声痛哭。因为人太多,灵车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缓缓离去。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一个普通百姓的出殡聚集了这么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与老人素昧平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说,白芳礼实在太不简单了,别说蹬车助学十几年,就是一年,一个月,谁能做到?我们的车开得很慢,张师傅是全车队驾驶技术最高的司机,他说:“白爷爷这么多年都是用脚蹬三轮走遍天津市的大街小巷的,他太累了,今天让他坐回车,好好休息休息,欣赏一下天津城市建设的新变化。

”灵车选了中环线、中山路、黄纬路、天泰路、京津路,这样的环城路线,为了让老人再途径家门口看一眼,为了让老人再途径曾资助过的学校看一眼,为了让市民再看白爷爷一眼。

车厢里已经没有了落脚的地方,随行的市民都流着热泪,有一位专门从郊区赶来的市民,写了一篇纪念白方礼的诗,在车厢内大声朗读,大家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被感动了,张师傅被感动了,记者被感动了,全车人都被感动了。他写到:“暮色留连中,您慢慢移动着,为了孩子们的知识,为了中国的未来,用一辈子的心血去,做很多人无办法,做的事,老人啊,您有点微微弯下的腰,是中国的脊梁,白老,您的背影却是高大的,感动了中国!”

   在北仓殡仪馆松鹤厅门前,一位熟悉的老人叫住了我,他是60岁的曹嘉禾老人,他十余年来,长期制作剪报,把每一名“新闻人物”的相关连续报道都收集起来,制作成长卷,然后请每个人在自己的长卷签名,2004年底的时候我曾在老人为我制作的长卷上签名,并与老人合影留念。

曹嘉禾老人制作的10米长剪报把白方礼的事迹留住在北仓殡仪馆广场的一角,他在众人的帮助下打开了10米长的一卷剪报,上边都是各种报刊报道白芳礼老人的相关消息,有数百篇之多。曹嘉禾说,他从报上看到白大爷的事迹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所以开始收集白大爷的报道并做成了剪报。他曾看到过老人在东站蹬车的情景,虽然已经过去了10多年,可老人在风里艰难地晃动着双肩骑车前行的身影仍给了他太深的记忆。

   这时,张师傅跑下车,把我们通过《今晚报》特意制作的白方礼的大照片举了起来,引起了在场人士的关注。大照片两旁写着:“轮下助学千程路耀春秋,胸中支教一片心照明月”。直到今天这幅白爷爷过年时候照的最漂亮的照片扔被我们珍藏着,来荡涤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追思会召开时,被安排站在了头牌,当礼仪员宣读白方礼事迹的时候,场内响起了《爱的奉献》的歌声,我跟师傅举着白方礼的大照片,都落泪了,我们为白爷爷深深地鞠上了三个躬,老人平凡了一辈子不用我们再过多的去祭奠他了。

   白方礼走了吗?不,他并没有离开我们,我们的社会也不能让他离开我们。各路记者在白方礼送葬的路上长枪短炮,足以证明了这名普通老人的逝世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这是多么淳厚的人性,多么有圣贤素质的小人物啊!

他74岁,竟然继续开始蹬三轮去挣钱,10多年的栉风沭雨,积攒了35万元,却不是改善自己生活,全部用去资助了300位贫困大学生。这位耄耋在风尘的道路上淌着汗水,我心里立即矗起一尊雕塑,比他的铜象还要高大,这不是当代武训吗?百多年前山东馆陶县那个以乞讨积攒的钱来兴义学的贫穷汉子,被陶行知先生歌赞过的伟大的小人物,岂不是重新出世了吗?想到古人说的:礼失,求诸野,信哉斯言。

这圣贤失,岂不还藏在民乎?

   在全市高校白方礼事迹巡展中,望着那一幅幅真实的大照片,我的内心又一次翻腾起来,老人是对教育关注到死,那么我们就更要认真努力学习,不辜负老人的期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想想白芳礼用尽了毕生的心血,看着那一沓沓的支教的收据,这种感觉才叫做感动。

   感动,毫无疑问他用实际行动感动了中国!

   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出感动中国的善举和壮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流芳百世。但至少我们能够做一点感动自己的事吧?能够让自己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无愧无悔!

   不以善小而不为。行动起来,做我们能做的事,哪怕是点点滴滴,哪怕是真的杯水车薪,哪怕我们就只是感动了自己,也是对于心灵的一次净化。

   怀着一颗悲悯的心来面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来善待我们生活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少一点冷漠和愤世嫉俗,多一颗无私无畏真诚的心。

   一句赞美鼓励的话、一双温暖体贴的手、一杯热茶、一份无私的援助。也许你并不觉得怎样,却可能因此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感动了他,也感动了你自己。就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无须感动所有的人,只要你先感动了自己,就已经迈开了一大步。

   现在都时兴“草根英雄”这一个词,那白方礼老人算得上吗?也许他过的日子还不如草根,但是他绝对是一名英雄,我们会永远铭记他的。作为一名中国志愿者,我们会努力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因为一个白方礼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我相信我和白方礼的故事还会续写下去,远未结束。

   最后,引用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讲,以怀念这位令我们尊敬的伟大灵魂。“今天,他安息了。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