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鸣速录 "话音落 记录完 文稿成 "速录师每分钟至少输入180字

2018-04-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方网3月17日消息:早上9点,高级速录师刘凤鸣一袭正装来到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今天这里有一场通信行业的高峰论坛,他负责全程文字速录,记者以助

东方网3月17日消息:早上9点,高级速录师刘凤鸣一袭正装来到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今天这里有一场通信行业的高峰论坛,他负责全程文字速录,记者以助手身份跟随着他。 “你语速太快,我压句紧跟;你语速放缓,我迅速追上;你稍作停顿,我进行校对;你讲完了,我也可以交稿了。

”刘凤鸣已入行5年,这是他给自己工作总结的“八句诀”。他的装备很简单:一部电脑、一部速录机。 加工语音,生产文字 照老规矩,刘凤鸣提早半个小时开始做速录准备。

首先环顾四周,寻找最佳工作位置。这个“工位”,既要能把所有发言者的声音尽收耳中,又要能方便地观看投影屏幕,同时不能妨碍与会者走动和现场拍照录像的人,自己则不能太惹眼。再三比较,刘凤鸣最终挑中了靠近音箱的一个角落。

随后,他取出30厘米见方的速录机,用数据线接上电脑,又细心地归拢电源线,把它们塞到座椅底下。 接着,他打开电脑上一个类似WORD文档、附带录音功能的速录专用系统,看着会议桌上放的发言人铭牌,把姓名、座次等标注在文本中。

“速录机采用全拼输入法,其奥秘是特制的键盘,一共24个键位,不同的键位组合代表不同的音节、数字和符号。”他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上海”两字的输入:“普通电脑键盘要交替按键,就是按完一个再按下一个,而速录机键盘可以‘多键并击’。

”只见他双手同时敲击键盘一次,文本输入框里立即就有了“上海”——“多键并击能节省很多时间,打字速度快多了。” 刘凤鸣告诉记者:“速录是一个加工语音、生产文字的过程,语音是原材料,文字是产品——听不懂,就记不准。

”所以他的下一项准备工作,是反复看会议手册,圈出关键词、生僻字,然后一一将它们添加进自己电脑里的词库,以便等会儿能一键输入。

对个别陌生的专业术语,他还要赶紧弄清含义。 会议开始了,刘凤鸣侧耳细听,记者则静静地在一旁观摩。他把速录机架在双腿上,手指在键盘上“翩翩起舞”,就像弹奏钢琴。一位海外来宾说着说着突然夹进个英文“ThreeG”,记者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却已经打出“3G”;有个患重感冒的嘉宾发言“含糊其辞”,他就用看口型来辅助判断其说话内容,偶而碰到听不清、拿不准的词语,便照着发音先记下或标注上“?”以后通过回放录音、询问讲话人等办法补正。

三分速度,七分知识 话音落、文字出,这样的“金手指”当然需要刻苦修炼。“想成为一名高级速录师,首先要具备‘超音速’的记录能力,至少每分钟220字。”入行前,刘凤鸣的电脑打字速度已经“飞快”。

某天,他突然感到“本领恐慌”,打算学门技术,就一边琢磨着自己的“飞指”特长,一边在网上搜索:“打字快能找到什么工作?”一个词跃入眼帘——“速录师”。他就此开始疯狂查找相关信息,还攒钱买了一部在当时价格不菲的速录机,一时间,连双腿、饭桌都成了他演练指法的“键盘”。

不过,打字快远远不够。“三分速度,七分知识。我们要持续‘充电’、做足功课。”刘凤鸣解释,“速录师不同于打字员,记录稿讲究详略得当,要提炼重点而非原话照录。

特别在遇到啰嗦、说话零碎没条理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的发言者时,更要把关键核心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记下、做到一字不落,而把脱离主题的话作恰当删减或概括。” 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方明跟刘凤鸣已合作3年,他说,学校常举办学术研讨会,会上观点碰撞,常在不经意间迸出思想火花,高质量的速录服务堪称“灵感捕手”,而且能迅速整理出来“趁热”分享,不像以往,要过好几天才能拿出会议纪要。

当然速录师的客户中间不乏抱怨者,记者就几次听到“究竟靠不靠谱”的质疑:“‘不算数’记成‘不算兽’、‘主题讲坛’记成‘主席讲坛’,这都怎么搞的呀?”“速录稿里这么多‘这个’‘那么’‘为什么呢’……废话连篇,都看晕了!

”对此,北京市速记协会一位负责人坦言,这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的行业,服务质量还有待跟上。他表示,服务质量将决定行业的前景:“因为客户体验与市场需求呈正相关性,就是说,如果客户享受到了好的速录服务,需求就会不断催生出来,市场不断扩大;反之,客户感受不到价值,潜在需求就会受到抑制,行业发展便会放缓。

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关键。” 刘凤鸣说,一个成熟的速录师至少需要一年培训期,还要有见习期,中途掉队者不在少数,淘汰率较高。

会议激增,需求“井喷” 据介绍,电脑速录在国内出现于1994年,起初法庭是其主要应用场合;3年后,最高法院发文向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广速录,作为办公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速录师纳入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同时出台《速录师国家职业标准》,确定了速录员(140字/分钟)、速录师(180字/分钟)、高级速录师(220字/分钟)3个等级。

如今速录师的工作领域已大大扩展,随着高端、大型会议的举办数量激增,他们越来越抢手。甚至春节联欢晚会等也增加了“文字直播”,为听障人士提供服务。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对速录服务的需求呈现“井喷”。

上海速录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剑说:“那时世博园每天召开几十场会议,本市的速录师几乎‘倾巢出动’,后来不得不向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速录公司‘搬援兵’。目前上海每天平均有200场会议,速录师同样供不应求。” 刘凤鸣补充道:“当速录师群体扩大到一定程度,还将按专业领域细化分工,比如一些速录师会成为某些很专业的科技、社会科学领域的‘专职速录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