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评《金翼》 社会学小说《金翼》之书评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金翼>-- 一部家族的编年史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完成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变,其复杂性与独有性是绝非三言两语能阐释的了的.正因如此

《金翼》—— 一部家族的编年史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完成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变,其复杂性与独有性是绝非三言两语能阐释的了的。正因如此,不同学科、流派的学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分别从自身理论与方法出发,试图拿下这块“大蛋糕”。

林耀华教授的这部《金翼》也是其中一派。林教授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透过小说中对福建闽江中游地区人文风貌的勾勒,完成了对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也对中国制度的演进给出了自己独创性的见解。

虽然书中的一些讨论本身只涉及某一侧面,但它无疑有益于增进我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的认识。同时,其独特的视角也拓宽了我们对中国的观察。林耀华教授对人性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使《金翼》这部作品携带了永久的美感。

由《金翼》其书名谈起。主人公黄东林吃苦耐劳、智慧勇敢,他的“金翼之家”得名于其附近一座形状很像金鸡的山,山的一脉如翅膀一般沿伸向黄家新居。跟据风水先生的说法这会带来家族的兴旺。

故事以此为主线描述了黄东林、张芬洲姻亲的两家由一开始共同发迹,合伙做生意,到后来却出现了天壤之别的结局——张家几乎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而黄家则蒸蒸日上,儿孙满堂。小说的最后以日本侵华,残酷的战争毁灭一切而作结。

在创作《金翼》的过程中,由于作者亲身经历,对环境的体察细致入微,大量征引研究资料的程序被省去了。同时,作者也避开了对农村生活流水账式的描述,而是选取了大量有代表性的情节,作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

基于这两点,该书的可读性大大提高,即使是对只关注于小说剧情的读者来说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书中带有缩影性质的事件林林总总,现择其一二观之。 打官司 林产的纷争使黄东林身陷官司,遭遇了牢狱之灾。

最初,案子递呈给古田县地方法院。在双方的斗争中,欧家通过聚敛钱财,行贿官吏,竟能一举扭转局面,使东林与叔父玉衡含冤入狱。而当官司递进至福州的省最高法院时,金钱的作用减弱了。最终在省级法院东林才获得了公允的对待,官司打赢了。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基层司法的不完善,而时至今日基层政务组织不健全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还常常听到有不满的百姓、正直的内部知情人士直接状告中央的新闻。地方公权力的过于集中以及缺乏有效的制衡与监管使得权力部门无法在良性的机制下健康运行,导致诸多问题。

社会改良是社会发展中永恒不变的课题。如何完善基层民主,保障社会公平,时至今日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育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黄东林表现出了超越一般农民的远见卓识。

他不惜运用强权硬逼小哥进学堂,还借助教会的力量送三哥赴美留学。在后来家族发展的过程中,三哥帮父亲向省级法院上诉林产纷争的案子;利用自己的影响为父亲的店铺赢得了贩盐的垄断权;小哥也学业有成。

这些事实都证明了黄东林对待教育的正确性。我们现在也在天天大喊教育的重要性,但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远比什么口号都更具说服力。受到高等教育,有文化知识,就更善于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上层人士,较之一般人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权力中心的利益分享。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所带来的对个人对家族的重大影响。今天的“知识改变命运”也是这个道理。是教育让人们更善于发挥知识的力量,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教育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给了“圈外人”更多“入局”的机会。

分家 当“金翼之家”彻底摆脱了贫困,走上康庄大道之后,其内部的矛盾便日益突显,终于分裂,形成了三个部分。三方并存且每个集团中的个人之间都有斗争。

“分家”古语为“异爨”就是分开灶火做饭,那么这也证明分家的先决条件得是有饭可做,还要能盛满不止一口锅,不然又何来灶头之分。也就是说当一个家族还没有摆脱穷困,物质条件不太优越的情形下,内部成员往往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以实现脱贫的目标。

而家族的兴旺与富裕则常常会成为矛盾产生的诱因,对剩余财富的争夺总能轻而易举地使原本和睦的一家分崩离析。这也牵涉到整个社会对财富分配的问题。

分得好,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这个社会就能平稳运行,亲如一家;反之则可能造成阶层间的对立甚至冲突,使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稳。 社会生活 作者在记述黄、张两家族发展历程时所插入的对农业活动、婚丧嫁娶、公司运作的细致描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虽然在情节推动上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但它所展示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却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为读者铺开了一幅灵动的风俗画。 农事活动中一个大家族内男性和女性有着明确的分工,具体身份也会影响着分工。

譬如,一天下来,男人们要下地干活;妇女们操持家务,做一些手工活。其中二嫂作为新嫁入家中的媳妇按照传统要为全家做饭三年,之后就和大嫂轮流,每月更替。

做饭是很辛苦的任务。鸡鸣头遍就要起床,点着灯,生火煮饭。早间所做的饭一定要够全家人吃一天。而后还要用同一口锅煮猪食。家里的黄狗吃剩饭菜和小孩的粪便。一家人在农事活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协作性。男人是主力军,成年妇女提供了后勤支持,就连小哥这样的孩子和祖母潘氏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家庭为单位就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并存在一套完善的运作制度,在制度的规范下成员们各司其职,从而顺利完成农事活动。 婚事活动属于更为复杂而高级的社会生活。

男女双方的婚配有着令现代年轻人咋舌的繁琐程序。我们现在主张婚恋自由,双方情投意合,领了结婚证就算是夫妻了,婚礼都大可以省去。而那时却万万不可。由双方家长操办,要经历八字算命、要看是否门当户对、要送彩礼、一年后送第二次彩礼。

正式举办婚礼前,男方要送喜饼,女方运嫁妆。婚礼当天迎接新娘的步骤更是达到了繁琐之极致,不再赘述。不过其中一些有趣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譬如祖母潘氏主持安置新床时要在床下摆上一个大芋头,周围是小芋头,象征多子多福。

最后还指点把几个小男孩儿抱到新床上睡一会儿,亦是象征多生子孙。再譬如新娘子礼仪性的沐浴,浴盆内要放稻秸、大麦、蒜头这三样东西,分别象征:早生贵子、改善脾气、和兴旺发达。

新娘送给小孩子的“五福袋”中的花生、红枣、榛子、瓜子和干龙眼又分别象征“生子”、“早子”、“增子”、“多子”、“龙子”。从这些有趣的细节中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对家族人丁兴旺的企盼。

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更是显而易见,自不在话下。整个婚事过程中,各个步骤也是有着既定的传统规则,联姻的两家都严格地遵循着这种规则操持着儿女的嫁娶。 三哥与五哥参与的轮船运输公司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然只是由七条来往于湖口与福州的船只所组成,但从其内部结构、运行模式来看,已具备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公司的特征。而对这家小公司的描述在书中更重要的作用是反映出在运行过程中的利益的纷争、权力的制衡以及关键人物所发挥的作用。

公司中分为了明显对立的两派,都想操控公司大权。而有趣的是双方力量均等,操纵力量平衡的使命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三哥掌控的“江鸥”号一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船长的五哥成为了联系所有人的强有力纽带,他是一种力量,以他的友情和对于老的船江商贾们的同情,维持了轮船公司的整体性。

五哥死后,公司矛盾的大爆发和最后的崩溃也证明了五哥发挥的巨大作用。 技术变更 黄东林在商业上取得了家族中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他的道路并非顺利,而是跌宕起伏的。

这其中技术的变化不止一次地给黄东林带来挑战,同样也带来了机遇。正是对机遇把握使得东林一路涉险过关并不断取得突破。从酒馆到鱼米生意;从拖船运输到轮船运输,以及对食盐的垄断和在薪柴贸易中抢占先机,东林扩大了自己的店铺和生意,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每一次技术的革命也必然会引起社会的革命。在技术变革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力量在增强而另一些力量在削弱。

全社会会经历一次大洗牌。英、法抢占了工业革命的先机,成为了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美、德则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迎头赶上。中国错过了前两次技术革命,但新中国成立后对于科技的重视使中国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这才令今天的中国在众多高新技术领域拔得头筹,在世界民族之林占得一席之地。

至此,纵观全书,《金翼》所要阐述的社会学思想也渐趋明朗了 在打官司一章中,作者曾有这样的总结:“今天我们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将‘命运’理解为人类社会”。

小说中,在经历了牢狱之灾后,主人公黄东林自言将这一切归结于不可抗拒的命运。而作者却是不以为然;一个人选择善或恶、聪明或愚蠢,确实不取决于兴之所至或偶然的机遇,而是由他本人或他人那些本来具备的爱好和习惯所决定的。

这些爱好和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一个人的善恶智愚实际上早就选定了。 个人在成长的早期,所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将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它会塑造出一个人的“底层代码”,那是几乎会伴随一生的内心底色。这些“代码”将每每在人生重大的关键抉择处发挥效用,是非不论,它所反映出的却终归是内心真实的想法。 另外,在意识层面。

看似接收着同样的信息,但不同人的反应却常常会千差万别。对于《红楼梦》一书,诗人会专注于其中的诗句;厨师会专注于其中的菜谱,而中医会专注于药方。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有的“意识雷达”受个人价值观、立场、经历等的影响,它会接收、提取特有的信息,而屏蔽掉那些“无用”的信息。

就譬如,你最近对某一款车感兴趣,就突然发现满大街跑的尽是这款车;你与一个长发女孩儿恋爱了,就突然发现周围有很多长发的姑娘。

这就是“意识雷达”的作用。往大面上说,树立理想也是运用了意识的这一特点。对一个目标的关注会自然地引导你去接近它。有条件时会选择接近,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接近。

心想,则往往事成。 《金翼》中的人和事常常会有宿命的味道,但作者不露声色地将故事娓娓道来,却又让你不得不信服“事在人为”的道理。这是林耀华借助这部小说所着力阐释的一个重要观点。 作者的另外一个重要观点是关于“平衡”的,他认为:人际关系体系处于一种持续均衡的状态之中,这种均衡不时被外部力量所打乱直至建立新的均衡,“人类生活就是在平衡与失调、均衡与不均衡之间摆动”。

我们知道,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是最长为社会学家所引用的三种视角。

个人认为,所谓的“平衡”是既体现了功能论也体现了冲突论的观点。整个社会就是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不断实现平衡又打破平衡再建平衡的,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份书评就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了。最后想以全书最末,老年东林的话来结尾——“把种子埋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