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瑞《清明上河图》赏析

2017-10-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泽瑞,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学习绘画,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擅长于画车马.市街.桥梁.城廓等等.这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他在任职翰林院时期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着色淡雅,整个画卷共精心描绘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只,其绘画的复杂程度由此可见一般.这幅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其精湛的笔法技艺,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北宋汴京一派繁荣至极的景象.张泽瑞完成画作后将其呈献给宋徽宗,对于书画颇有造诣的宋徽宗酷爱此画作,于是宋徽宗用其

张泽瑞,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学习绘画,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擅长于画车马、市街、桥梁、城廓等等。这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他在任职翰林院时期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画幅高24.8厘米,长528.

7厘米,着色淡雅,整个画卷共精心描绘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只,其绘画的复杂程度由此可见一般。这幅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其精湛的笔法技艺,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北宋汴京一派繁荣至极的景象。

张泽瑞完成画作后将其呈献给宋徽宗,对于书画颇有造诣的宋徽宗酷爱此画作,于是宋徽宗用其著名的“瘦金体”笔体在图上题记“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且加印了双龙小印(今已失传)。这幅享誉中外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吸引着众多收藏家眼光、被世人巧取豪夺的目标,画作辗转各地、几经战火、历经劫难,现存位于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纵观整个画卷共出现两次高潮。张泽瑞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以及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画面精心描绘了街头市井各种各样情景,小商小贩正在打理店铺生意,和前来的顾客推销着各自的商品;卖艺为生的杂技艺人精湛的表演引来人群的阵阵喝彩声;酒楼小店开张生意,美味佳肴的诱人香气阵阵袭来;河上的漕运活动井然有序的忙碌着,既有即将交卸货物的船只朝着码头徐徐前来,又有满载货物的船只匆匆起航远去;不远处位于十字路口的茶铺酒馆,为劳累疲惫的人们提供了稍作歇息的场地;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削制车轮的木匠、叫卖刀具的铁匠、兜售鲜花的采花人、口中念念有词的算命先生、来来往往熙攘的游客路人,这一切场景都可以在画卷上清晰可辨。

这一幕幕热闹的光景,画家安排得井然有序,杂而不乱,引人入胜。从构图上来看,画面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细有粗、有详有略,十分得当;以村郊、河道、城市为主,逐渐铺开、层次分明。村郊是引较为简略,逐步引致河边,着重笔墨于船舶货运,在拱桥之处形成了《清明上河图》画卷的第一个高潮。

拱桥上下,码头之旁,匆忙的人们喧呼嘈杂、手忙脚乱,紧张氛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繁忙景象过后,从大街直通汴梁城内,各种车辆往来不息。店铺人群簇拥而行,一派热闹繁华,这里便是画卷的第二个高潮。之后画面便戛然而止,略显突兀。据相关专家分析,画卷在刚刚进入汴梁城之处就结束并非常理之事,所以猜想极有可能是在历代辗转的过程中,《清明上河图》后半部分有所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