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特《人的境况》 《为阿伦特一辩》《黑暗时代的人们》

2017-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承认自己看不懂某本书本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例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有多少人读得懂?反正我是读不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有几人看得懂?好像每个字都认得,每句话似乎也能看明白,可联系上下文,我也还是不懂.不过想到这些书虽然大名鼎鼎,但毕竟乃是空谷幽兰,凡夫俗子如我辈,并不将他们挂在嘴边,承认自己看不懂也不算太糗.但是有些书,那是非常之热门,人人都在谈论它,有如谈论自家的叔伯兄弟.这样的书我却仍是看不懂,那就有些没脸面了.不久前艾柯(U mberto  Eco ) 访问中国,随

承认自己看不懂某本书本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例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有多少人读得懂?反正我是读不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有几人看得懂?好像每个字都认得,每句话似乎也能看明白,可联系上下文,我也还是不懂。不过想到这些书虽然大名鼎鼎,但毕竟乃是空谷幽兰,凡夫俗子如我辈,并不将他们挂在嘴边,承认自己看不懂也不算太糗。但是有些书,那是非常之热门,人人都在谈论它,有如谈论自家的叔伯兄弟。这样的书我却仍是看不懂,那就有些没脸面了。

不久前艾柯(U mberto  Eco ) 访问中国,随之而来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艾柯著作。再版、加印,书店里艾柯的名字俯拾皆是,连《符号学与语言哲学》这般专业化的著述都不仅得以再版,还在一年当中有了第二刷,不得不佩服资讯的力量。为了跟风,艾柯的书我也买了几本。包括被不少人称颂的《误读》在内,我也没怎么看得懂。我承认,艾柯可能是博学的,但同时肯定也是极其炫技的。比他更炫技的是艾柯著作的中文翻译们。在接受采访时,艾柯就抱怨过自己的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连日本人都去意大利就翻译问题向他本人讨教,惟有中文版的翻译们从来没有和他联系过。他的书看不懂,我好像也有了比较正当的理由。

与艾柯热媲美的是汉娜。阿伦特。近两年,汉娜。阿伦特大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趋势。阿伦特忽然在国内红火,其中想必有出版商的苦心,但恐怕也少不了文人的推波助澜。崔卫平写过一篇《为阿伦特一辩》,替曾经不被人关注的思想家叫屈。文章的最后,崔卫平用“这个女人,让人艳羡死了”来总结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那段爱情,但说实话,她并没有解释清楚,女权主义者们为何不与阿伦特为伍。进一步讲,人们为何不与阿伦特为伍?如果一段夹杂不清的恋情就足让几乎所有的女权主义者对阿伦特保持沉默,那么所谓女权主义必然是浅薄的。反之,如果人们的沉默另有理由,那么崔卫平的辩护就不那么高明,说她没把阿伦特读懂,也不算过分。

以赛亚。柏林倒是非常直率地说出了他对阿伦特的看法:“我认为她没有进行论证,没有迹象显示她有严肃的哲学思考和史学思考。

她写的东西全是乱七八糟的形而上的大杂烩,甚至句与句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关联,也没有合乎理性的或可以想像的联系。“言犹未尽,他还引述了犹太学者格肖姆。肖勒姆的话。他说:”我问过肖勒姆为什么人们钦佩阿伦特女士。他告诉我,任何严肃的思想家都不会这样做。

那些钦佩她的人只不过是会摆弄字母的‘文人’,他们不用脑子思考。

在一些美国人看来,阿伦特反映了欧洲大陆的思想。但是,肖勒姆声明,任何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和严肃认真的思想家都不会与她为伍。“

作为一个读者,我没有柏林式的洞见,但我仍然要说,读阿伦特的文字的确很痛苦。一本《精神生活》(T he  Life of  Min d ,又译为《心智人生》),我只翻开了第一卷《思维》就难以前行了。她几乎全然陷入了神思恍惚的冥想状态,在这种状态呈现的文字似乎需要一些神经生理学的常识才能接近。另一本《黑暗时代的人们》部分是演讲,所以比起《精神生活》要好读一些,但远没有像有些人评价的那样,达到“清明、正直而有节制”的境界。

至于阿伦特最著名的观点“罪恶的平庸”,不少人觉得说到了人类困境的深刻处,其实放在特定的现实语境之下,我也会像柏林那样从沙发上跳起来说:“那太荒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