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怀旧篇——潮州潮剧团

2018-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所指的潮州潮剧团,是指1980-1984年期间的潮州潮剧团.1978年成立潮安潮剧团分团,在此基础上于1980年成立潮州潮剧团,1984年潮安.潮州合并后组成潮州潮剧团.由于编.导.演人员不同,风格也并不一样,并团后的潮州团其实更多的还是承继了原来的潮安潮剧团的艺术风格.说句老实话,我以前从来不认真去听潮州团的戏,也没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欢.对有些戏也是因为家里人在听,被动地接受一些些.现在想来,想起了一句话:"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你也许不必改变初衷,这没有什么,但你将会错过很多风景.&q

我所指的潮州潮剧团,是指1980-1984年期间的潮州潮剧团。1978年成立潮安潮剧团分团,在此基础上于1980年成立潮州潮剧团,1984年潮安、潮州合并后组成潮州潮剧团。由于编、导、演人员不同,风格也并不一样,并团后的潮州团其实更多的还是承继了原来的潮安潮剧团的艺术风格。

说句老实话,我以前从来不认真去听潮州团的戏,也没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欢。对有些戏也是因为家里人在听,被动地接受一些些。现在想来,想起了一句话:“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你也许不必改变初衷,这没有什么,但你将会错过很多风景。”是的,以前我就错过了很多风景。感谢后生人,让我有了重新认识这个团的机会。

短短的五年时间,这个团就上演了多部有一定影响的戏,《金花牧羊》《拉郎配》《三请樊梨花》《包公破铁券》《回唐山》《貂婵》《哑女告状》是知名度较高的戏,象“三请”和“哑女”等近年也有演出,“破铁券”广东潮剧院二团90年代也曾上演。

这个团真是星星闪亮,没有月亮,优秀演员多,但象其它团那样在群众中影响大的大角儿却说不上有哪一位,不过有点知名度的艺术人才还是较多的。

郑良好,这位优秀的小生,记得我们几位戏迷去年在车上还谈论过他,声腔和唱念艺术真是非常好的。代表作有《金花牧羊》的刘永、《拉郎配》的秀才、《三请樊梨花》的薛丁山、《包公破铁券》的张贵、《回唐山》的马扬生,性格迥异,演来各不相同,但却一样精彩。在潮安并团后不知所终(烦请有识之士告知一二)。听说他当年一段“祭江”精彩非常,可惜电台录音时却是陈立山演的刘永。以上所列剧目汕头电台都有录过音。

再来说说二丑。杨荣禧是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了,这把丑声真是独一无二,听来听去我就记住了他的这把声。扮相有点象剧院的郑蔡岳老先生,所演的人物形象突出,生动传神。只是奇怪潮剧研究人物传略会放过这样一位名演员。据我所知,他参加录音的戏出有:《七日红》(敌人)《金花牧羊》(金章)《拉郎配》(太监)《三请樊梨花》(程咬金)《包公破铁券》(赵荀钦)《回唐山》(凌***)《活捉孙富》(孙富),参加录相的剧目有:《回唐山》(凌***)《哑女告状》(?)《益春》(黄九郎)。

再来说说另一个很不错的丑李海创,中国唱片社曾录制发行过他主唱的《齐王求将》,流传较广。他还参加录制过《拉郎配》(县令)《包公破铁券》(钱升)《貂婵》(李儒)。

这个团的旦角没有特别突出的,却都是不错的演员,唱腔都特别耐听。

温美蕉:早就大名鼎鼎了,代表作是《薛仁贵回窑》,所有人都出耳油。在潮州潮剧团时有登台演出。不过从后期的退音中,听得出她的声音退得历害,高音基本都上不去,不过青衣味还在。录音作品有:《薛仁贵回窑》(柳英春)《火烧临江楼之卖花》(姑母)《藏书》(黄五娘)《回书》(岳秀英)《三请樊梨花》(中部之樊梨花)《回唐山》(归侨)。参加录相的作品有《包公破铁券》(包夫人)。

丁香茶:应该算老演员吧,在《七日红》里演秋华,是剧中较重要的角色。唱声很有特色。录音的有:《七日红》(秋华)《金花牧羊》(金花)《拉郎配》(李玉母)《包公破铁券》(包夫人)《回唐山》(记者)。

肖少玲:录像版《回唐山》的玛丽,演得较为到位。录音作品有:《三请樊梨花》(薛金莲)《包公破铁券》(王桂兰)《回唐山》(前半部饰玛丽)。

卢小红:初听不喜欢,细听很不错,越听越有味,这就是她给我的印象,只是名不经传。录音作品有:《拉郎配》(县官夫人)《三请樊梨花》(下部之樊梨花)《包公破铁券》(张贵妻)《回唐山》(雪珠)。

李玩琴:唱腔有点接近卢小红。李玩琴是录相《回唐山》中雪珠的扮演者。录音的《回唐山》下半部演玛丽,《三请樊梨花》前部演樊梨花。

李玉兰:在我所指的这个潮州团里,她好象出台较晚吧,演出的有印象的也只有《哑女告状》一戏,不过戏份够重的了。只是背妹上京一段好象是李玩琴配唱的吧?声线和肖少玲接近,只是声音条件不是很好。目前她是潮州潮剧团的主要演员。

舒少芹:个人觉得她一般吧,不过较早对她有印象,就是《哑女告状》里的反面角色,还有《金枝玉叶》里的高阳公主。参加录像的作品有:《回唐山》(雪玉)《哑女告状》(哑女制造者)《金枝玉叶》(高阳)《五女拜寿》(夏莲)《二度梅》(丫环)《莫愁女》(银凤?)。

钟莉:一出道就挑大梁的幸运儿,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只留给我们一部《貂婵》就不知所终了。

陈丽娟是知名度较高的演员,最红的角色是《金花牧羊》中的金章婆,还有一个不错的角色就是《回唐山》里头的杨桂英,温美蕉也演过吧,不过相信没她好。我最不喜欢的角色就是《益春》里的李姐,《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目前还活跃在舞台上,多部新出的VCD都有她的身影。

潮州团不象潮安团,女小生占优,有我们郑大哥在,女小生只能靠边站了。主角好象只有《貂婵》中演吕布的苏如,也是只见一部戏。还有杨莉,在《包公破铁券》中演宋仁宗,真奇怪潮安团是王良华演这个角色,真是各有千秋。录像《回唐山》中杨莉演的是记者女士。

差点忘了大人物陈立山,原来稻香潮剧团的两个难得的男声之一,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黄盛典老师啦。出演了潮剧第一个伟人形象——何龙,因此经常被提及。他录音的作品还有《拉郎配》(员外)《回唐山》(过海山)《金花女》(刘永)。

这个团的老生声真的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如果看过东山的录像《秦香莲》,里头扮演王延龄的林和生,水平都和他差不多啦。刘悦辉(《貂婵》中王允)、陈德龙(《包公破铁券》中包拯)相比于目前年轻演员的水准,应该算优秀的了。

还有在《哑女告状》中成功扮演呆哥的陈崇镇,是这个团铁定的净角演员,在《包公破铁券》中没有安排净角演员,他就演了王延龄。20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