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杰相声 相声演员石小杰的侠骨与柔情(图)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本报首席记者 张泊寒 11月18日,在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团长办公室里,曾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插队的相声演员石小杰正在忙碌着. 当年,石小杰以幽默诙谐的演唱红遍大江南北,前两年又以系列喜剧演出百场不衰.在鲜花掌声中,石小杰有许多让人心酸的故事. 在侠骨与柔情中,家庭和女儿是他唯一的挂念…… 父女俩的"对口相声" 前些年,石小杰的女儿石苏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每到周末就回家.这两天也是石小杰最盼望的日子,为此,他会推掉很多事情待在家里,享受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周末这两天,做饭的事儿就由石苏

文/本报首席记者 张泊寒 11月18日,在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团长办公室里,曾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插队的相声演员石小杰正在忙碌着。 当年,石小杰以幽默诙谐的演唱红遍大江南北,前两年又以系列喜剧演出百场不衰。

在鲜花掌声中,石小杰有许多让人心酸的故事。 在侠骨与柔情中,家庭和女儿是他唯一的挂念…… 父女俩的“对口相声” 前些年,石小杰的女儿石苏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每到周末就回家。

这两天也是石小杰最盼望的日子,为此,他会推掉很多事情待在家里,享受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周末这两天,做饭的事儿就由石苏包下来了。 厨房里,石苏快刀切西葫芦。 “我切我切,我瞧瞧。”石小杰走进厨房,嘴里不使闲。

石苏停下,扭头看着他。 “切得还行,切得还行。”石小杰说。 “不像馒头片呀?”石苏问。 “还行,还行,行。”石小杰连声说。 “厚了我就多炒会儿,薄了呢我就少炒会儿,往嘴里吃那味儿对了不就完了嘛。

”石苏有些“愠怒”。 “这是什么,这这这……”石小杰盯着盘子问。 “桂花黄鱼。”石苏说。 “嘿,瞧瞧,太奢侈了吧,嘿,我们勤俭点儿!”石小杰说。 “勤俭点儿?(切)半个西葫芦,这半个留着明天中午吃。

”石苏忍俊不禁。 “每礼拜,我闺女回来做饭,不管怎么着,她给你做就成。”石小杰得意洋洋。 “我买了好多书,自己就琢磨做菜,然后他说喜欢吃西餐。我做饭的时候他旁边跟着。”石苏轰石小杰,“去去去。

我做饭的时候老在旁边跟着。” “我把门关上。”石小杰退出厨房,随口说。 “关上关上。你要不去天安门站会儿去!”石苏说,“他老看着你,看着吧,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石苏点火炒菜。

“少放盐啊,闺女。”石小杰又探头进来。 “知道,我还没搁呢。”石苏说。 “没搁呢?”石小杰走进厨房。 “炒完了再搁。”石苏说。 “每回你弄(炒)完了,你走了之后,(咸得)我得跳墙上待3天。”石小杰调侃。

“等你到了会飞的季节就行了。”石苏嘴上不饶人。 你瞧这爷俩,在家也和说对口相声似的。 如今,“酷爱说”的石小杰见到连珠炮般说话的女儿,顿时就蔫。 石小杰见到石苏,兴高采烈地招呼她。 “我比他高,他抽抽了。

”石苏说。 “啊?”石小杰闻听此言一愣。 “他抽抽了,原来是比我高,我爸好歹一米七二呢。”石苏说。 “后来抽了,老年人都抽,越来越抽,脊椎就往里缩,我矮了。”石小杰为自己找理由。 “我将将一米七,我穿高跟鞋,他不能穿啊。

”石苏说。 “着急了我也穿。”石苏说。 “你穿吧,没关系。”石苏话锋一转,“他现在差不多也一米七。” “老了。”石小杰拍拍石苏,“这是我的宝。” “长得也那么富裕,是吧。

”石苏嘲弄地说。 被揭发的爱情故事 石小杰与苏毅的爱情故事,不断被石苏“抖搂”出来,在女儿的强攻下,他一一“招供”。 “(他的爱情)好几个版本呢,你是听史诗版的还是幽默的,先从宏大的开始说吧。我纠正他的错误,他要撒谎我保证给你纠正他的错误。

不惯着。”石苏说。 “特能说,特能说。”石小杰一指石苏,“她在西城区残联搞宣传,没抢我的饭碗。” “我插队回来以后,我哥哥在二汽三线工厂,把我弄到三线工厂去了。

我算数不好,我数一数,我七几年就回北京了。回北京,就这么待着,一天到晚地玩,也没什么正经工作。这个时候认识她妈的。她妈那时候,也是插队的,但比我小5岁,她分配到我们旁边的商店去(工作)了。但是我经常出没那商店,买个酱油啊买个醋啊,那时候年轻嘛,(拿个)大酱油瓶子,‘买2斤酱油’。

她不卖酱油,她是负责卖糕点,卖点心,我经常出门进门,反正我那时候基本上经常调皮捣蛋。(我)基本上进我们地带那些长得顺模样的(圈子),那漂亮劲儿,我要一走的话,基本女同志回头率基本上99.

9%……”石小杰滔滔不绝。 “你想啊,一米七二的个儿。”石苏接过话茬嘲弄。 “那时候粮食困难,我赶上自然灾害啊,没吃的,营养跟不上啊。

在农村插队再压压我,我这个儿全搁那儿了,对不对,整天下地干着活儿,像你们一天到晚吃那个奶油乱七八糟的,我们那时候没有奶油,就白菜芯就吃吧,我生活素,所以说混到这份上。

”石小杰自我解嘲。 石小杰收不住话题,讲述了他在苏毅面前的“英雄”故事。 “那时候(苏毅)什么事都听我的,什么事儿都成。你打比方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就比方外头遛弯吃饭去了,有一次吃饭她要吃松鼠桂鱼,那时候我挣得少啊,我才31块钱工资,她才20块钱工资。

你说吧,咱们良心话,有钱就凑合吃了,那时候松鼠桂鱼8块钱1盘,咱哪敢吃那个啊。当时我说不给她吃,(她)跟我闹脾气,闹得我说行了行了,咱甭闹了,吃都不吃,走,回家!

回去了,就不吃了。后来咱们有钱了,又找补她,后来我请她吃涮羊肉。涮羊肉实惠,对不对。”石小杰说。 “因为他有点儿大男子主义!”石苏抢话。 “结婚的时候也没什么戒指……”石小杰说。

“你想想,他当时那个情况,没有户口,又是一混混……”石苏说。 石小杰一撤身,扭头看着石苏,一副难为情的样子。 “完了家里又不是那么富裕,完了人又贫(嘴),个又矮,我妈那时候一米七二的个儿,长得又漂亮,是不是?”石苏依然兴奋。

石小杰无奈地看了一眼女儿,头扭向另一侧,一副惭愧的样子。 “而且在中关村那地方,中关村那地方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环境下熏陶出来的,能跟他,我觉得我妈也胆够大的。

”石苏话锋一转,“你还真佩服她,她找对了,她还真看对了。是不是?” 石小杰脸上露出笑容,呵呵地笑了。 “我觉得,其实这个父亲也很难做,外面要工作,要挣钱养家,家里他要解决很多问题,其实他不光考虑到我妈的身体或者是她的心态,接下来他马上要考虑我的问题,马上要考虑两个家的问题,很多事情要摆在一个当家的男人身上,也很难。

他挺不容易的,我觉得一个一米七二的个儿能撑起一家也不容易。

”石苏笑着推了一下石小杰。 掌声鲜花背后的心酸 一提起母亲,石小杰脸上笑容顿失,潸然泪下。 “(母亲)从病,10来年吧,为什么觉着我母亲特别不容易,小时候对我最偏爱。我在家最淘气,而且我爸爸就是不太喜欢我,我净惹事儿,我哥和我弟都老实,我父亲有时候生气爱动手,我妈就比较护着我。

也就我在事业当中刚刚发展的时候,我妈还没什么病。一次我去看母亲,她病了。哎哟,赶紧打120,急救(车)来了以后,给我妈就拉到安定医院。

那天晚上,母亲在那儿抢救,我在舞台上,还要给观众逗乐了,还得节目精彩了,还得让大家在元旦晚会播出当中,不能看得出石小杰哭丧着脸在说相声。”石小杰回忆。 父亲没人照顾,石小杰就把他接到他家里。

“把老爷子搬到我们家来了,搬到我这儿住了,将近两年,老爷子不太习惯,我和我哥就花钱给他雇了一个保姆。”石小杰说起伤心事儿,“我呢,那天正好在长安俱乐部演出,我把手机关了,完了开开了,我放那儿,找人说你给我看着点儿,我上场,完了(怕)有什么事儿。

我感觉有事儿,把手机开了搁这儿了。我刚搁这儿,(手机)就响了,我拿起电话,我哥打来的,老爷子过去了。” 当年走南闯北演出,石小杰身不由己,但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家中,不仅想念妻子女儿,还挂念有病的老母亲。

“元宵节,头几天,他要出差演出了,不能在家过了,他就不能陪我和我奶奶了,他疼我奶奶呀。临走头一天,他就买元宵粉,我跟我妈我爸就把元宵团好了,放冰箱里冻上了。

”石苏回忆。 “我们亲手做的元宵,你一定要端过去,元宵节和你奶奶一起过。”临走时,石小杰再三嘱咐石苏。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赶快去你奶奶家吧。我就端着盘,我说亲手做的(元宵),我奶奶可高兴了。

”石苏说。 1995年,就在石小杰在演艺道路上取得不断进步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 “奶奶不在的那天晚上,我爸爸把我叫到他的床边,哭得已经不成样子了。我爸那个头发,白的。

我还不信,一个晚上头发能白,但真的,那一个下午,我爸就出了好多白头发,眼角也耷拉下来了,脸也肿了。(他)在那儿给我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奶奶和你,是让我永远放不下的两个人。你奶奶现在不在了,你就真的是我的唯一了,我的所有的一切,现在全都是为了你。

”石苏说,“就从那一刻开始,我就觉得父亲真的老了。” 2005年2月5日,石小杰带领说唱团演员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慈禧秘事》。 半个月来,石小杰因患甲状腺炎,连续发烧38摄氏度,输液一个星期还不见好转。

石小杰拔掉吊针,从医院赶到了剧院。作为说唱团团长,他不仅担负领导工作,他还在戏中扮演戏份较重的李莲英一角。 因为不放心石小杰的身体状况,石苏和妈妈也来到演出现场。

戏中,石小杰幽默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乐开怀。一下台,他“哎哟哎哟”地走进更衣室。 “全是汗,好家伙。”石小杰更衣。 “他发烧38摄氏度,上(舞台)去,还不能让大家知道病了,还得把大家逗乐了,台下那么多观众,他演出的时候我在台下坐着,看着旁边那些观众乐,(他们)看高兴了鼓掌乐。

哎哟,我心里,我乐不出来,我心里可难过了。”石苏泪流满面。 女儿想家他掉泪 石小杰说,在他的生命中,有两个最爱,一个最爱是舞台,另一个最爱是宝贝女儿石苏。

在石小杰办公桌的玻璃板下,10多年了,一直放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他的同事和朋友,没有不知道那是他女儿的,因为他常常把女儿挂在嘴边,向人们说说女儿,夸夸女儿。

小时候的石苏对爸爸的印象是模糊的,爸爸常年在外演出,一家人聚少离多,能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太少太少了。 “小时候的照片,很少有他给我过生日、一块出去玩的照片,基本上过生日的照片,是我妈在上面写的苏苏过了3岁生日,然后爸爸在云南;苏苏过4岁生日,爸爸不在身边,又没回来;过5岁生日……我出生的时候,我爸爸都不在身边。

”石苏说。 童年时候的小石苏,每当想念爸爸的时候,就听爸爸的相声磁带,或者打开电视,搜寻爸爸的身影。

石小杰主演的《合同夫妻》,石苏和妈妈在电影院看了许多遍。每次爸爸要回来的时候,是石苏最快乐的时候。 “记得特清楚,他每次坐飞机回来的时候,都可以带飞机餐,我挺爱吃的,那时候也没什么好吃的,就挺新鲜的,早上起来我就吃了。

我爸说你爱吃啊。我说爱吃。从那以后,我爸只要一出去,回来全给我带回来。”石苏说。 石苏觉得,随着自己长大,与爸爸的父女之情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动情。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离开家过集体生活的那个晚上,父亲的又一次落泪让她感动不已。 石苏特想家,就给石小杰打电话,一打电话忍不住哭了。 “爸。”石苏说。 “啊,干嘛呢?”石小杰问。 “没事儿。

”石苏说。 “怎么了?”石小杰追问。 “没事儿,我想家。”石苏哭了,“眼泪刷刷的,我还忍着呢。我爸担心呀,然后我的电话三四秒没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过了一会儿,妈妈接过了电话。 “你怎么了?”妈妈问石苏。

“这个环境不好,我想家了,我想回去了。”石苏说。 “这点儿苦你都受不了呀。”妈妈说。 “我受不了,一是天气不好,二是我不想离开你们俩。”石苏有的是理由。 “你爸在那边哭呢,你说你这一哭,你爸也哭,你说多大个事呀,两个人哭。

”妈妈说。 “我想回家。”石苏坚持。 “你再忍两天吧。”妈妈说。 “我妈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我父亲反而很感性,他想我的时候他就要给我说他想我,我妈就会忍着。”石苏说。

最担心女儿嫁出去 如今的石小杰,越来越恋家了。 在石小杰的幽默歌曲中,有一些是讽刺不关心家庭、不关心孩子的问题男人,生活中的他在对待女儿的教育上,的却有很多自己独到的做法。 “我不要求我的孩子什么都行,我要求人第一行善,第二人得做得正,再说你以后干什么。

你要不行善,不正,干什么事儿也干不成。”石小杰说,“现在我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有些孩子教育得根本没有样,父母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存款机,我们孩子从来没有过,很少张嘴找我要钱。

我要问她,给你一点儿吧。我教育她,交朋友谈对象千万别赶时髦,赶实惠,现在(许多人)就是3天认识4天离(婚),5天离完了第6天又找一个,那人就没感情,不是感情动物了。

” 石小杰觉得,一家人好与坏,不是在夫妻之间,关键在夫妻和孩子之间,孩子在家庭的分量相当重,父母要对孩子负责的话,你肯定生活得好,如果说你想让孩子好,要孩子身心健康,你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

石苏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培育下,健康成长。他视女儿为骄傲。 石小杰在艺术道路上,获得了鲜花、掌声和许多荣誉,这都与家人的支持分不开,在相声创作上,妻子和女儿也给过他不少思想和灵感。 “有点儿什么可乐的事儿,回来了,我说爸,给你讲一个特逗的事儿,他说这有点儿意思,他就知道了。

有时我妈也是,今儿碰一个什么事儿,你得说说,我们俩告诉他,他就去写。”石苏说。 小品《石记包子铺》,就是石小杰从石苏吃包子的经历中有感而发创作的。

女儿长大了,石小杰的心里喜忧参半。他喜的是,女儿更独立更懂事儿了,他忧的是什么呢?“我感觉她越大,我心里这滋味越不好受,因为孩子一天天大了嘛,她总有一天要离开你。我有一天参加婚礼去了,父母给孩子嫁出去了,哎哟,哭,他们家哭。

他这一哭我感觉难受,我也是闺女呀,嫁出去走了,跟人家过去了,我就老两口,就守着一个家。”石小杰触景生情。 “他回来以后,就叨叨,哎呀,叨叨两天。”石苏说。

石小杰不甘心,他还要找石苏谈一谈。 “大晚上10点多了,我在那个屋躺在床上看报纸。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他过来了,坐在我枕头旁边,含情脉脉地,特温情地给我说,要不你别结婚了。我当时腾地坐起来了,我说我不结了。

我爸说,你跟我过一辈子吧,就这种口气啊。”石苏的声音一下变得温情起来,“我给你学他那个样子。你别结婚了,你跟我过一辈子吧,你嫁不好了,人家欺负你,是不是,多不好呀,你守着我,我照顾你。咱俩买房买一块吧, 我老了我也离不开你,你嫁别人我也不放心,你就别结婚了。

这么晚了,我得把他打发走呀,我说行,行,我说你有点儿意思,我说爸你有点儿意思,不结了,不结了。” 爸爸赋予的父爱柔情,让石苏心存感动。 “我现在是很在乎他们老了,我可怕他们老了。我有时候在想,这一辈子,分两半,前半辈子就是父母在照顾你,你可以尽情地去享受,父母给你的最舒适的环境,后半辈子,就是你要照顾你父母了。”石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