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女儿 李晓红:党和人民的好女儿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晓红:党和人民的好女儿    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用忠诚.执著和真爱谱写了生命的绝唱,给世人留下了延绵不息的哀思和怀念. 著名雕塑艺术家张荣达,用12个日夜精心为她创作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半尊塑像;黄宏.付笛生.叶凡等一批文艺工作者,深情创作了一首首颂扬她的歌曲.团中央等三家单位在中青网上为她开办了网上纪念馆,短短几天就有20多万人次到网上祭奠她的英灵,3000多名各界人士为她深情留言,称赞她是新时期党和人民的好女儿.她就是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原主治医师李晓红. 把人民需要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

李晓红:党和人民的好女儿    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用忠诚、执著和真爱谱写了生命的绝唱,给世人留下了延绵不息的哀思和怀念。 著名雕塑艺术家张荣达,用12个日夜精心为她创作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半尊塑像;黄宏、付笛生、叶凡等一批文艺工作者,深情创作了一首首颂扬她的歌曲。

团中央等三家单位在中青网上为她开办了网上纪念馆,短短几天就有20多万人次到网上祭奠她的英灵,3000多名各界人士为她深情留言,称赞她是新时期党和人民的好女儿。

她就是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原主治医师李晓红。 把人民需要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 李晓红,1974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一个军人家庭;6岁时跟母亲随军到石家庄市;1992年9月,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医科大学。

毕业后,李晓红成为武警部队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 “对患者最大的爱,莫过于提高自己的医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初到北京,李晓红没有为医院简陋的生活条件而失望,而是面对急速跃进、日新月异的北京,内心更有了几分应对时代挑战的知识危机感。

从此,她发奋学习。 她的屋内,除了两个旧衣柜和一台电视机,最值钱的就算是她买的一摞摞书籍。刚到医院时,她一个月只有500余元工资,但她买一本《实用内科学》就花掉100多元。

李晓红结婚后一直没要孩子,小两口晚上新闻联播后不看电视,而是看书“充电”。在去年医院专业技术考评中,她以两个轮次第一的成绩折桂,戴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证章,成为同期入伍的大学生中第一个跻身内二科最年轻、最具发展前途的主治医师。

读书是李晓红的夜生活,就在组织推选她到阜外医院进修时,白天没时间,晓红常常晚上苦读。

她正是靠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写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结合临床实践,写下了十几篇严谨缜密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七篇在《中华医学》等杂志上发表。 在清理遗物中,李晓红的小挎包里面没有高档化妆品和小吃,而是一本袖珍内科手册、医学英语词典。

她的衣柜和抽屉里除了一盒友谊牌润肤霜和一个为患者提供方便的针线盒外,其他都是书籍、学习笔记,收集的新药说明书装了一本子外加一盒子。她的学习用书多为“袖珍图书”,达40多本,学习笔记本也以“口袋本”居多,大小70多个。

把解除人民的病痛作 为自己最大的人生幸福 “中国共产党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党员,我要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党!”“尽全力解除病人的痛苦,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非常骄傲我是一名白衣天使,我愿将所有的热情投入到抢救他人生命的神圣职业中!” 这是李晓红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的誓言。 从那天起,她就把共产党人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融进了本职岗位,融入了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

那十几面锦旗、上百封表扬信,就是对她良好医德、医术的最好见证,也是人民群众对她的最高褒奖。 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她总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病休干部陈振忠,在2000年国庆长假期间突然发病昏迷,地方专家会诊后说,患者是脑梗、心梗、肺梗和肝硬化并发,已无生还可能。家属一听绝望地哭了。李晓红安慰说:“大姐,别失望,我们再想想办法!

”在护送病人转院的路上,晓红和其家人紧紧攥住陈振忠的手,不停地呼唤:“老陈!老陈!你醒醒!”救护车跑了半个小时,李晓红和其家人整整呼唤了半个小时,真诚地把陈振忠从死神边缘唤了回来。

到达武警总医院,她和当班医生进行十分细致的交接,甚至连陈振忠的大小便次数也说得十分详尽。这位老干部治愈出院后,一家人十分感激李晓红,经常像走亲戚一样到医院看“恩人”李晓红。 面对患者,她从不看成是医患关系,而是当作一个共产党员和普通人民群众的关系。

她从不直呼住院病人的姓名和床号,而是常常以大爷、大妈、大哥、大姐相称。她家中的电话也成了附近居民医疗咨询热线。这些年,只要经她治过的患者,大都成了她的好朋友,赞誉她是党和军队培育出来的好军医。

把生死考验作为砥砺 人生的特殊战场 去冬今春,广东发生非典疫情,作为内科医生的李晓红十分留意疫情信息,主动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资料。3月25日,非典疫情突袭北京总队医院之前,李晓红因病已被批准休假,完全可以不参加非典病人的诊断治疗。

当得知科里收治了非典病人后,她谢绝了科主任的劝阻,积极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战斗。 尽管科里采取了防护措施,李晓红和部分医护人员还是不幸被相继感染。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上级党委果断决定对发生感染的人员和科室实施封闭隔离。 由于医院自身就治条件十分有限,争取转院名额牵动着武警总部、北京总队和医院党委的心,牵动着全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

早取得一个转院指标,就意味着少一份生命危险。那时,京城疫情开始蔓延,各专科医院收治床位十分紧张。 李晓红三次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4月6日,组织强行把她转走。

此时,她脉搏微弱,气若游丝。 “李大夫特别坚强,说我也是医生,有什么新药就在我身上试,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她还主动把自己的用药感受,病情变化说给我们听;随时把这里的用药量通过手机短信发给本院医务处的同志,让他及时转告隔离点的同志改进治疗方法。

”经治医生和护士含着热泪追忆说。 4月16日凌晨3点半,李晓红面带微笑,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壮丽人生。

她是全军和武警部队在防治非典斗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年仅28岁。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她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总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奖章”;武警北京总队党委批准她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武警部队党委作出决定,在全部队广泛开展向李晓红同志学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