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对作家路遥的评价 路遥悲惨20年:一个“不合时宜的农民作家”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莫言最经典的十句话,莫言对作家路遥的评价怎样?莫言的诺贝尔奖与路遥的矛盾奖,依然觉得后者纯粹一些,可惜路遥一世只有一篇长篇小说,可也就是这仅有的,高山仰止,影响一生!就民众的阅读兴趣而言,路遥肯定是远远超过莫言的.莫言作品写法很狂放,有不少现代主义气息,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学知识才能读懂.路遥的语言非常口语化,情节和人物心理也都不复杂.初中生就能读懂.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光顾路遥,它比较精英主义.路遥对时代的政治文化是有思考的.他为写<平凡的世界>而通读十年间的全国性和地区性报纸,努力理解时代变迁的

莫言最经典的十句话,莫言对作家路遥的评价怎样?莫言的诺贝尔奖与路遥的矛盾奖,依然觉得后者纯粹一些,可惜路遥一世只有一篇长篇小说,可也就是这仅有的,高山仰止,影响一生!


就民众的阅读兴趣而言,路遥肯定是远远超过莫言的。莫言作品写法很狂放,有不少现代主义气息,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学知识才能读懂。路遥的语言非常口语化,情节和人物心理也都不复杂。初中生就能读懂。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光顾路遥,它比较精英主义。

路遥对时代的政治文化是有思考的。他为写《平凡的世界》而通读十年间的全国性和地区性报纸,努力理解时代变迁的缘由,他对城乡差异有较多担忧,对私心膨胀的现实有揭露,他对道德的强调可能让很多人觉得是太过时了,但其实是很有意味的。对于未来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担忧,这些方面他写得比较谨慎。

1992年11月17日8时20分,路遥在西京医院与世长辞,年仅43岁。如今,2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发生了改变,但路遥的文学还在,他的作品依然在重印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在路遥去世20多年的日子,我们有理由去追溯这位对陕西文坛甚至中国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家

路遥的作品就像报春的燕子

不久前,有人在网络上发起一场投票: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什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占据首位。虽然距离《平凡的世界》问世已有二十多年,但当今的年轻人依然读着《平凡的世界》,为其中那涌动着的青春力量和激情感动着。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肯定:“路遥作品中的很多文学形象,如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路遥虽然去了,但他作品中的形象仍在、影响仍在、理想仍在、奋斗精神仍在,不轻视自己的自尊自信仍在。”

作为和路遥那一代作家同时成长起来的文学评论家,李星对路遥非常熟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李星评价说:“路遥的作品体现了对农村青年命运的关心,在叙写农村青年命运的同时,又肯定了他们个人主义的奋斗方式,也就是他们要求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合理性。

如高加林式的农村青年,他们保持着农民后代的高贵品质,但他们也渴望进城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路遥的文学成就在于把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和个人命运结合在了一起。后来有外国评论家评论路遥的作品是‘报春的燕子’,作品中呼唤着中国要改革,要走现代化、城市化的道路,从而改变农民的命运。”

莫言曾给路遥写了封3000多字的信

有位评论家曾经说过,虽然后来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但中篇小说《人生》对文坛产生的影响远比前者要大。曾和路遥有着深刻交往的陕西作家高建群评价《人生》说:“他写的是一个《红与黑》中于连索黑尔式的命题,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野心勃勃的小人物试图跻身到上流社会,想‘飞得更高’的问题。这是贯穿人类始终的问题。所以每一代青年都能在里面找到共鸣。”

而李星认为,虽然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高加林是一个“于连式”人物,但在路遥眼里,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奋进者,而《人生》问世后,跟高加林有着类似命运的莫言看到后曾经深感触动,他给路遥写了封3000多字的信,信中和路遥探讨高加林的命运。

不久前,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网友翻出了莫言和路遥多年前的一张旧照,就连地产大腕潘石屹也曾在微博上感慨:“一朋友问我,喜欢莫言还是路遥的作品?我,更喜欢路遥,他的作品中透着一种美……”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1、所谓最难忘的,就是素来未曾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却。

2、极度的服从是逆悖。

3、上一次微笑着入睡是什么时候?

4、我在缅怀,你不再悼念的。

5、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怅惘的守候。

6、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不荒凉了青春。

7、幸福,就是找一个暖和的人过一辈子。

8、听悲伤的歌,看幸福的戏。

9、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10、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11、这个冬天没有给我惊喜……

12、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13、我爱好当初的自己,我思念从前的我们。

14、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多少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诞辰快乐!

15、回顾,才看见我们是以快活的心境写悲伤的青春。

16、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庸的流年。

17、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18、可怜的人才要更。

19、要分开,就请,永远别再回来。

20、喜欢一个人没有错,错就错在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

这是一个文学式微的年代,直到莫言获得诺奖,才稍稍带起些许涟漪,也让人忆起那些文学曾经鼓舞人心的年代。11月17日,作家路遥去世20年,他的小说曾经鼓舞过无数角落里的青少年。本刊记者来到他的家乡延安,寻找路遥和时代的印记。

2012年11月15日早上10点半,人们手握黄色的菊花,站在延安大学文汇山的路遥墓前,等待敬献。1992年11月17日,路遥在西安去世,后来骨灰迁葬于此。距其逝世20周年的前两天,祭奠已经开始。


71岁的曹谷溪被安排在路遥墓前讲话。稿子已经拟好,但此刻在他所乘汽车里遍寻不见。他并没有过于慌乱,“我口头即兴讲一些就好。”他开始缓慢地往半山腰上挪动脚步。天空下着雨,已过立冬,更显阴冷。曹谷溪拒绝撑伞,他认为没有必要,“我经历的风雨多了。

”很多年里,曹谷溪以“路遥的朋友”为人所知。而在故事的开头,他们却是“敌人”。路遥生前在给曹谷溪诗集的序言里写道:“我和谷溪最初相识在文化革命这幕戏剧的尾声部分。


而在这幕社会戏剧中,我们扮演的角色原来是属于两个相互敌视的‘营垒’。”曹谷溪当年所属派别叫“司令部”,路遥所在的“营垒”是“四野”。如同彼时中国各地名目繁多的派别一样,无论彼此多么势不两立,他们都声称自己才是***的保卫者。所有的保卫者到最后似乎都成了失败者。失败者中,对待***的评价开始出现了分化,这种分化如今形成了不同的言论阵营。


一个星期前,在延安所辖延川县举行的纪念《山花》杂志创办40周年的座谈会上,我看到了一本名为《工农兵定弦我唱歌》的油印小册子,这是路遥最早发表诗歌的地方。小册子的印刷是为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

小册子上有路遥写的诗,其中一首叫《南湖的船》:“一只平凡的小木船,/一个伟大的新起点!/五十年前呵,/我们党的第一个章程,/就诞生在这里边……”如今看来,这些句子很难称得上有多少诗意。90年代初,《路遥文集》编撰过程中,路遥把早期所写诗歌摒弃于外。

5卷本的《路遥文集》在1993年出版,此时,路遥已经去世。路遥病故时,五弟王天笑是惟一在他身边的亲人。他在哥哥病床前,看着显示心脏跳动的电波成为一条直线。

此刻,延安大学的山坡上,王天笑也在雨中等待祭奠的开始。他是从医院来到此地,前些年被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医生最近告诉他所剩时日无多。跟路遥去世时的病症一模一样。同样的肝病,除路遥外,还带走了他的另外两位哥哥。这是家族遗传病带来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