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落嫁”灌南实验中学
暑假时期,我就听说我们实验中学来了很多有硕士学位的老师,还有一位苏州大学的中文女博士。当时,可把我吓了一跳,疑问随之而来:真不明白,女博士为什么要来我们实验中学?我心中一直充满着好奇、兴奋和期待。要知道,她可是我们灌南引进的第一位女博士,听说女博士都是些过分自私过分傲气的人,这位女博士是否高傲得让人无法亲近?她能瞧得起我们这些草根教师吗?女博士在灌南可是稀缺人才,她长成什么样子呢?
开学后,我终于见到了这位女博士,尽管有点紧张,我还是壮胆上前套近乎。惭愧啊,由于我的普通话太蹩脚了,她居然听不懂我的话,我只好羞愧得落荒而逃。9月15日,星期三,下午。我碰巧没有课务,就厚着脸皮来到“博士工作室”,坐到张博士的身边,和她“连笔带话”地进行了交流。
哇噻!博士就是博士,许多话我现在都搞不太明白,真的不简单唉。
初见张博士,见她身材中等,戴着一副黑边眼镜,气质恬淡、优雅,谈吐从容、淡定,让我觉得她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我的意象中,张亚骥博士应该是一位知识型女性,智慧而敏锐,一见之下,正如她的名字,果然有点知性女人的风范。
这位张博士自我介绍说,她出生于进出东北的门户——辽宁锦州, 98年本科毕业后,潜伏在无锡一所中学任教6年。
(听说,无锡是她的外婆家,她们一家就搬到无锡定居了。)2004年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开始攻读文艺学硕士、博士,先后师从刘锋杰、鲁枢元等大先生。
本来嘛,她准备放弃在江南城市就业的机会,自己主动与西部联系,要去支教的。她的博导刘锋杰教授说,你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干嘛呢,苏北缺少人才,你可以去呀。父母也很支持她选择苏北。于是,她就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和弟弟,以无所畏惧的勇气来到了灌南。
没有功利目的性,不图任何回报,只求心中至真至纯至善的理想。这样的人,难找啊。
张博士不蹈空论,不循陈说,令吾辈视野眼界大开,我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请教不已,可她总说自己疏闻见寡,学识瘠薄,盛名难副。她为自己担负的教研大任而感到一种压力。她太谦虚了。
我问她,你对我们灌南印象如何?校领导是否关心你?生活饮食还习惯吗?
她说,灌南人挺好的,热情、朴实、好客,领导对她很重视,为她添置了许多生活用品,孙亚平校长、戴进峰校长还经常看望她,常问她有没有困难。教师节前,吴立生书记还亲切看望了她。
噢,对了,那天,我也在校园里,看见吴书记手捧鲜花,拿着红包进了会议室。真的真的好羡慕啊!
我问她:“吴书记都和你说了些什么啊?”
她说:“吴书记说灌南的生活和你的家乡差不多,应该能适应吧。你可以在我们灌南安家……祝你每天都生活得快快乐乐的。”
张亚骥博士觉得在我们实验中学做老师很满意、蛮自豪的,她说走在街上,听说是实验中学的老师,挺尊敬的。来到灌南至今已20余天了,她还没有回家过。平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张博士和别的老师并无二致。她住的是简易房,吃的是食堂,在学校从早呆到晚,和老师一起备课、听课、讨论问题,有时候埋头查资料、写论文要熬至夜深人静。她说,虽忙,但充满着快乐。
她说,“教师不管是什么学历,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师岗位,能把知识更好地教给学生。”
她说,“教师只有先做人,才能说出健康、明白的话。一个人只有表里如一,言行如一,才能有极好的个人修养。也就是所谓的真人格、真人品。”
她说,“中国人的教育思想,注重在培养人的心灵精神,养心、养性、养智、养德。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最特殊地方,就在于能看重做人。为学与做人,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如果做人不行.那么所做的学问,仍然不能到达一种最高境界。但训练一个人做学问,就要训练一个人做人:虚心、忠心、恒心、信心、淡于功利之心,从善之心,忘我之心,孤注奋斗之心,这些都属于人的德性。具备了这种德性,才能做一个理想人,才能做出理想的学问。”
我听得云里雾里,大睁眼睛不知其理。
张博士为人低调,不喜张扬,极少在校园内公开露面,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看书、写字。我要能做到,多好阿。
张博士也不同于我们其他女老师,爱说、爱闹、爱玩、爱打扮,她不臭美,都30好几了,脸上没有厚脂粉,穿衣得体,不露前不现后。为了学业,她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逛街、装扮自己,但这并不代表她不喜欢。
我听说张博士正待字闺中,就问道:“你看我们灌南的小伙子怎样?你这么高的学历,就怕你瞧不上。”
她开玩笑地说:“只要他敢娶,我就敢嫁。”
秋日,和女博士私语,不失雅致也。
我和张博士正聊得起劲时,老婆打来了电话。呸,屁事没有。但是,让她知道我和女博士聊了一个多小时,不知要生出什么事端来。其实,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只是老婆太在乎,也算是“敝帚自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