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郭志勇 高速铁路开路先锋:铁四院副总工程师郭志勇

2017-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1年全国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志勇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登上共和国公民荣誉的最高奖台.上世纪90年代,当"决战京九,强攻武广,再取华东"铁路建设全面铺开,我国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设高潮迭起之际,郭志勇参加了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方案编制工作.那时将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国内在这方面一无资料.二无范例,可谓"一穷二白".此后二十余年,郭志勇与高速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同事们一起夜以继日

2001年全国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志勇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登上共和国公民荣誉的最高奖台。

上世纪90年代,当“决战京九,强攻武广,再取华东”铁路建设全面铺开,我国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设高潮迭起之际,郭志勇参加了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方案编制工作。那时将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国内在这方面一无资料、二无范例,可谓“一穷二白”。

此后二十余年,郭志勇与高速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同事们一起夜以继日地辛勤耕耘,学习消化吸收德国、日本、法国等高速铁路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博采众长,结合实际构建中国特色高速铁路技术体系。除负责京沪高速铁路勘察设计,还先后参加了时速350公里武广、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以及郑徐客专、沪宁城际、宁杭铁路、沪杭客专等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工作。

郭志勇先后担当起京沪高铁徐州至南京段和徐州至上海段总体设计负责人的重任。作为项目总体,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高速铁路线路基础、桥梁隧道、无砟轨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列车控制、调度指挥等等方面的技术,并将这些子系统科学合理地组合成整个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大系统,这需要知识、智慧和毅力。

他积极组织实施铁道部技术攻关课题及主要技术标准、工程设计方案国际咨询;参与编制《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研究,为项目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郭志勇从京沪高速铁路规划研究、勘察设计一直干到配合施工,曾经的一头青丝,现已华发满头。

郭志勇爱高铁,想高铁,痴迷高铁,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设计蓝图变成一条条动车飞驶的高铁,像看到自己孩子健康成长一样充满欣慰与喜悦。2003年5月,铁四院接到铁道部通知,要求派人到北京参加京沪高速铁路项目论证。

当时正是非典肆虐之际,北京是全国主要疫区之一,让人闻之色变。就在集团公司领导还在考虑派谁去的时候,郭志勇挺身而出,主动要求赴京参会。在北京的一个多星期,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多角度、多方面研究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每天都与同事们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4年8月,铁道部在北京进行京沪高速铁路初步设计预审查,郭志勇总代表集团公司汇报。为了一次性通过预审,郭志勇与大家连续奋战七天七夜,有的晚上只休息两三个小时,七天七夜下来大家身心疲惫,衣裳不整,狼狈不堪。

临汇报前1小时,郭志勇被大家快速“美容”打扮,他强迫自己振作精神做好汇报,由于准备充分,初步设计获得审查组一致通过。2008年4月18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开工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开工现场为工程奠基,此时郭志勇与同事们满眼充满泪水,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为京沪高铁早日开工赢得了时间。

高速铁路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涉及的领域之广、技术之复杂,远非普通铁路可比,勘察设计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也是现在世界铁路科技界正在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郭志勇和总体组的同志们知难而进。他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研究工作上,常常忘记吃饭,忘记休息,忘记“自我”。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90%的线路处于黄土覆盖区,其中90%又处在湿陷性黄土地层。如何使长达近400公里的湿陷性黄土保持稳定,特别是如何确保铺设无砟轨道的沉降控制要求,成为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败的关键。针对这一世界级难题,在铁道部组织下,郭志勇与总体组一起分段选取代表性工点,开展湿陷性黄土浸水试验,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郑西高铁在建设过程中,不仅以自主创新化解了世界级施工难题,更通过精心组织设计,保护了沿途丰富珍贵的历史古迹”,受到国内外媒体的称道。

廿余载高铁长征路,迎来百花香满园。郭志勇主持的多个项目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高速铁路研究领域空白。主持完成的《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主持完成的《京沪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京沪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方案与轮轨技术方案综合分析对比报告》,为国家采用轮轨技术和磁悬浮技术方案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铁四院也由此走在了我国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