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新闻部官员: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年寒冬时节,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6人,应叙利亚记者协会邀请到叙利亚共和国进行友好交流访问.当代表团一行乘坐飞机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国际机场时,刚走上飞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叙利亚大使馆文化部参赞李景芳和夫人顾巧巧.叙利亚记者协会执委哈蒂佳 . 穆罕穆德女士等一行早已等待在机舱门口,热情的欢迎.亲切的问候,令中国新闻代表团每一位成员如沐春风,倍感亲切.在欢迎的队伍里,其中一位名叫阿卜杜.勒哈姆的叙利亚人,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普通话,他用词准确,发音标准,表述清楚,让人感到惊讶.站在我们面

2009年寒冬时节,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6人,应叙利亚记者协会邀请到叙利亚共和国进行友好交流访问。当代表团一行乘坐飞机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国际机场时,刚走上飞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叙利亚大使馆文化部参赞李景芳和夫人顾巧巧、叙利亚记者协会执委哈蒂佳 . 穆罕穆德女士等一行早已等待在机舱门口,热情的欢迎、亲切的问候,令中国新闻代表团每一位成员如沐春风,倍感亲切。

在欢迎的队伍里,其中一位名叫阿卜杜.勒哈姆的叙利亚人,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普通话,他用词准确,发音标准,表述清楚,让人感到惊讶。站在我们面前的他,热情开朗、真诚爽快。“他的汉语说得真是一流,是至今为止叙利亚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在中国留学并取得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的人。”李景芳参赞向我们能介绍。他,就是叙利亚共和国新闻部国际事务官员阿卜杜.勒哈姆。

1971年1月5日阿卜杜、勒哈姆出生在叙利亚南部,以农业为主的德拉省一个名叫塔帕兹的小镇,父亲是一位农民,母亲虽是一名家庭妇女,但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阿卜杜有两个哥哥,四个姐姐,阿卜杜勒小小年纪就非常喜欢学习,小学一年级他便开始学习识字,数学, 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很多课程。儿时的阿卜杜勒虽调皮又聪明,他特别喜欢体育,他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玩儿归玩儿,阿卜杜的成绩很优秀,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89年。阿卜杜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他很想到国外去读书,就是为了儿时的梦想。起初他想到德国去学体育,不久又考虑在约旦、利比亚、科威特、古巴、俄罗斯、中国这几个国家中选择一个国家去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卜杜选择出国留学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国家,应该选择去中国学习。坐在我面前的他兴奋地告诉我:“那时的我只知道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人口非常多,人们都用筷子吃饭,个个都会打武术……我已经算好了,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都说汉语,去中国留学肯定没错。”就这样,阿卜杜的志向改变了他童年最初的梦想。

人们常说,金秋时节是充满收获的时节,而阿卜杜却在这个金秋收获的季节踏上了赴中国的求学之路,他在收获的同时又播下了希望于未来的种子。1990年9月1日阿卜杜告别自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的家乡——塔帕兹小镇。直到临行之前,母亲、哥哥、姐姐全家人每没一个支持阿卜杜“你疯啦,去中国留学,语言又不同,汉语又难学,你看着吧,过不了两个月你就会两手空空,乖乖地回家来。” 阿卜杜是个心中有数的聪明人,他笑着对家人说:“你们就放心等着我的好消息吧!”说这话时,表面上看上去他跟没事儿一样,但心里可是酸酸的。他来到首都大马士革,当飞机将起飞时,他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此时我完全可以想象,一个19岁的“大男孩”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只身一人辗转巴基斯坦,再转机飞北京,这个“大胆”的决定的确需要勇气和决心。

飞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阿卜杜觉得此时特别的想家,心里酸酸的,眼里湿湿的. . . . .. 到北京下了飞机走出机场,眼前一片陌生。看到中文字一个也不认识;听到说汉语,一句也不明白。他心里暗暗打鼓:“这么一门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我能学好吗?”

还算好,来中国之前,阿卜杜买了两本中国日报阿文版的《今日中国》看过,他硬是一笔一划模仿着,将自己要去的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几个中文写在了一张小纸条上,出租车司机一看就明白,送他到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