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延信的故事 一诺至孝三十年谢延信背后的故事

2017-09-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同时,谢延信的至诚至孝也带动了妻子和儿媳,自2003年8月,谢延信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后,其妻子谢粉香就代替丈夫,承担起了照管谢延信亡妻母亲及呆傻弟弟的任务.从前年5月,谢粉香安排儿媳妇照顾滑县家里,自己搬到焦作丈夫前妻娘家居住,在照顾丈夫的同时,也承担起赡养继母及傻弟弟的重担,其儿媳妇也力所能及地替婆婆分忧,并时刻准备当好婆婆的"替补队员".感人事感动家乡人"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家乡政府和乡亲们永远是你们一家的坚强的后盾."11月28日下午,是连续几天雨雪寒冷天

同时,谢延信的至诚至孝也带动了妻子和儿媳,自2003年8月,谢延信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后,其妻子谢粉香就代替丈夫,承担起了照管谢延信亡妻母亲及呆傻弟弟的任务。从前年5月,谢粉香安排儿媳妇照顾滑县家里,自己搬到焦作丈夫前妻娘家居住,在照顾丈夫的同时,也承担起赡养继母及傻弟弟的重担,其儿媳妇也力所能及地替婆婆分忧,并时刻准备当好婆婆的“替补队员”。

感人事感动家乡人

“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家乡政府和乡亲们永远是你们一家的坚强的后盾。”

11月28日下午,是连续几天雨雪寒冷天气后一个难得的艳阳天。

因为天冷,谢延信的妻子谢粉香当日从焦作回到滑县半坡店乡车村家中取棉衣等过冬用品。下午2时许,滑县县委书记刘国连等领导听到她回乡的消息后,带着县、乡、村的领导来到家里,给她送去了过冬用的棉被、食品等物品。刘国连书记还代表乡亲们给他们送来2000元现金,以帮助他们家过冬。

“回家了,多住两天吧?”面对热情的乡亲和领导,谢粉香一脸着急:“不行啊,我取完衣服就得走,焦作那边离不开人呀!”谢粉香的真诚和责任感打动了现场的领导和老乡。

“老谢身体好时他是顶梁柱,现在你是顶梁柱。什么时间走?我们派车送你。”刘国连说。

谢粉香再三表示要自己搭客车走,在场的领导执意要派车送,最后谢粉香只好代表丈夫谢延信向前来的家乡领导表示感谢。

临分别时,刘国连再三叮嘱:“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家乡政府和乡亲们永远是你们一家的坚强的后盾。“

责任让妻子艰难“留守”

谢粉香为了支持谢延信安心在焦作照顾前妻一家,吃了不少的苦,作了不少的难。

谢粉香说,她和丈夫结成连理,是其姨妈做的媒。当时姨妈说,谢延信心眼好,值得信任,还说谢延信能够在其老岳父住院的3个月中,在其病榻前的水泥地上连睡3个月,就是亲生的儿子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姨妈的话打动了我。我觉得谢延信对岳父都那么好,我要是嫁给他,他一定会对我好的。”就这样,明知道跟谢延信生活在一起会吃很多苦,她还是走上了这条艰难的路。

“当时,我还是对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1983年,谢延信兄弟分家,他分得了5斤油和3间破瓦房。当时困难的情况无法描述,你很难想像5斤油吃了整一年的日子是咋过的?大多数时候菜里没有油,只有个别时间,才用筷子滴一点油,滴到菜里。”谢粉香如是说。

到了1989年,为了翻修房子,谢粉香一个人拉土填房,并拉回砖、石灰等物品。有一天,为冲石灰,她请人打了井,但水位很低,她一个人挖了一天。挖到水位边后,自己往上提水烫石灰。一天下来,累得躺在床上都不会动了。但第二天还要用水和灰建房,她心里直犯难,不知道该咋办。可能是她感动了上天,就在当夜下了一场大雨,把她家西面、南面的两个坑全下满了。这两坑水对她翻修房子帮了大忙。

“在10多年中,我带着4个孩子,靠着庄稼地每年的微薄收入过活。后来,儿子外出打工挣了点钱,硬是一砖一瓦地建起了3间楼房、3间配房。”说到这里,谢粉香看着自己的房子,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说起谢粉香“留守”作难,村里的乡亲们都能说出两件事来。今年65岁的老支书焦同正说,有一次下大雨,他发现谢粉香背着工具一身泥水从地里回来,就关心地问她咋回事,这才知道谢粉香为了肥后不再往地里浇水,竟然想出了借下雨到地里撒化肥的招儿,只不过在撒肥的过程中在泥水中摔了几跤。

邻居李爱玲也说,谢粉香为了支持谢延信安心在焦作照顾前妻一家,吃了不少的苦,作了不少的难,就连孩子、女儿也跟着遭了罪。

爱心“一家人”和睦相处

“人家和你无亲无故的,天天在家给你做吃的,帮助你洗洗涮涮地伺候你,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在俺家掌柜(指谢延信)身体好前,我每隔一段时间去焦作住一周,主要是帮助他们洗洗补补,大部分时间以家里活为主。可这两三年,我只能把绝大多数精力用到焦作那边。”谢粉香说,“不过目前焦作那边的状况还比较好,丈夫虽然不能再干体力活了,但能顾住自己,老太太如今身体也挺好,两人处得也比较好。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洗衣服和被褥。现在最让他操心的是那个傻弟弟。由于他是个傻子,一走远就找不到家。但他是个大活人,你又看不住他,所以每天饭做成后,主要任务就是找他了。”

谢粉香说,去年麦收时的一天,早饭时,傻弟弟又溜了出去。她把熟悉的地方找了一遍,也不见人影。后来有人说看见傻弟弟往高速路方向去了,她就骑车去找,但没有找到。下午4时许,傻弟弟自己回来了,弄得家里一天不得安宁。老太太本来脾气不好,拿起拐杖往他背上一阵乱打,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

对于谢粉香,谢冯氏老太太是怎么看的呢?“人家和你无亲无故的,天天在家给你做吃的,帮助你洗洗涮涮地伺候你,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其实粉香也不容易,家里一大摊子事,还要顾这边,两头跑也够难为她了。”老太太说,她上了年纪,牙口不好,而且活动少,吃硬饭不容易消化,谢粉香有时做的米饭和卤面太硬,她就让谢粉香重新做,但谢粉香从来没有抱怨过。

谢粉香来她家住快4年了,两个人从没拌过嘴,生过大气。老太太还开玩笑说,即便是有点不高兴的事,她也不会跟年轻人(指谢粉香)计较的。

老太太说,在她眼里,谢粉香和女婿谢延信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

孝心在儿媳手里“接力”

“先前是公公在焦作伺候老人、病人,婆婆‘留守’,现在婆婆来焦作了,轮到我在滑县老家‘留守’了。”

“姥姥(指谢延信前妻的母亲),这是我给你做的过冬棉鞋。舅舅,这双是你的。”11月29日上午,跟随婆婆来到焦作的马海霞,一进门就将两双她刚刚纳好的新棉鞋分别送给了姥姥谢冯氏老太太和舅舅谢彦勇。

当马海霞看到患智障的舅舅谢彦勇还穿着一双破解放鞋时,直埋怨自己鞋送晚了。

当看到舅舅笑着不知道该接过新鞋子时,谢冯氏老太太假装生气地说:“孩子的心意,收下吧。”谢彦勇冲着母亲嘿嘿一笑,将新鞋接过抱在怀中。

当谢冯氏老太太双手接过外孙媳妇纳的新鞋后,认真地看了一遍后,连夸外孙媳妇手艺好,针脚细密、均匀、结实。

“先前是公公在焦作伺候老人、病人,婆婆‘留守’,现在婆婆来焦作了,轮到我在滑县老家‘留守’了。”谢延信的儿媳马海霞说,“今年收秋,丈夫在外打工,婆婆在焦作伺候病人,13亩玉米就靠我一人收。一天,我把孩子放到地头,进入一人多深的庄稼地内,后来两岁的孩子因找不到我,哭着进入玉米地内,脸面和皮肤均被玉米叶子拉得流了血,最后哭着睡着了。

我今年76岁的母亲听说这事后,骑着一辆三轮车来帮我收玉米。我父亲是工人,我3个哥哥也在外地都有工作,母亲年轻时在家也很少干活,而如今年迈了,却要骑着三轮车帮助我干活……”说到这里,马海霞忍不住哭了起来。

看着儿媳妇难过,谢粉香也成了泪人。

谢粉香说,她嫁给谢延信后,由于谢延信焦作的家比较困难,家里收入又低,他就经常把家里收入的玉米、小米、白面等送到焦作,如今儿媳妇“留守”,也是只要有机会就往焦作送吃的。她指着笼中蒸的红薯说,“这就是今天从滑县老家带来的”。

“我已做好准备,等着当婆婆的替补队员呢。”马海霞认真地说,“其实,我也很心疼婆婆。近两年来,婆婆经常头晕,她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很担心她再有个什么毛病,时常想来焦作替换婆婆,让她回家休息一下。可婆婆总是说,我的两个孩子还小,尤其是小儿子才两岁,要我等孩子大一点能脱身了再去替她。为此,我常感到对不住婆婆。”

谢粉香却说,媳妇就是名副其实的“替补队员”。这两年她的眼睛花了,做针线已做不成了,不管是焦作或是滑县家里缝缝补补都靠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