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保继刚 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报告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报告 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0.12 一.引言 二.国内近年的最新研究进展 三.国外研究进展及中外比较 四.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引言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的旅 游地理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 运而生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 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富,思想. 最活跃的分支科学之一 二.国内近年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学科研究进展 1.学术研究自觉性增强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报告 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0.12 一、引言 二、国内近年的最新研究进展 三、国外研究进展及中外比较 四、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引言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的旅 游地理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 运而生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 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富,思想、 最活跃的分支科学之一 二、国内近年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学科研究进展 1、学术研究自觉性增强 在学科发展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同时,旅游地理学从研究规范 的讨论到研究问题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旅游地理学 学术共同体中的“问题意识”逐渐增强。

正是这种学术研究中的 自觉性,推动着中国旅游地理学不断向前发展 2、学术研究方向的拓展 学科研究方向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变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区 域规划、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旅游动机与行为、旅游地空间结 构与演化、旅游景观生态与环境承载力、旅游影响等传统研究领 域出现一批新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近年来,在一些新兴和热点领 域的研究,如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旅游 流及其空间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3、学术视角多元化 旅游地理学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 展,逐渐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引入了社会学、人类学、 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工 具。

跨学科研究和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有助于增强旅 游地理学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度。 4、研究手段的革新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日益注重自然科学方法应用,描 述性论文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文章开始强调数理方 法和GIS技术的合理运用,使研究结果具备了一定深度, 并更为直观。

在重视应用数理与计量方法的同时,也认 识到它的局限性,定性研究方法开始逐渐得到旅游地理 学者的认可。

5、更加关注研究范式 更多的学者参与到旅游学术研究规范的讨论之中, 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经济属性的旅游学 难以形成独立的学科,要确立旅游的社会学学科地 位” ;“走出实证主义在旅游研究中弥漫的浓雾,关 键在于构建起旅游学理论体和方法论体系” ;“对学 术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学术评价失范,是导致目前国 内旅游学界学术批评相对缺失的关键原因”等观点。

经过不懈努力,旅游地理学学科研究的规范问题 已经受到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6、学术共同体凝聚力增强 (1)学术会议的举办 如旅游地理专业委员2年一次的国际会议、中国 旅游科学年会、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韩青 年地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地理学发展与应用------30 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论坛、中国旅游论坛等。

(2)学术期刊的改革探索 《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 地理刊物发表较多旅游地理论文,《旅游学刊》《旅 游科学》《旅游论坛》等旅游类刊物的不断改革,如 缩短刊物、扩大版面、加强与国际著名出版公司合作, 开始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论文。

(3)学科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 与旅游相关的国家基金支持力度加大,每年获得 资助的项目不断增多。

仅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的旅游研究项目达22个。 7、持续关注学术应用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旅游业 的兴旺繁荣。积极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前沿,从实践 指导中解决研究的可进入性、并深入了解研究问题, 始终是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与研 究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二)学科建设情况 (1)学术人口迅速增长 到2009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 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852所,在校生49.

84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881所,在校学生45.41万人。旅游地理是 这些院校中的重要专业课程,尤其是在硕士和博士培养 层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旅游地理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已经比较完善。

(2)制度建设进程加快 如:博士毕业发表论文要求、实施博士海外培养计 划、博士论文的匿名评阅、博士授予学位以后的匿名抽 复查工作 (3)培养机制不断创新 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以实习实训为重点 的实践教学和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旅游方向 专业硕士的推出。

2、研究平台 (1)积极融入国际合作交流与合作 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积极寻找国际交流与合作,通 过国际会议、互联网络、国际培训和人员互动、讲学等 大大拓展了中外学者的交流范围。

(2)多学科融合打造综合性学科基地 充分发挥跨学科特点,积极与其他相关学科融合, 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学、城市地理、文化地理等地 理学内部学科,同时包括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 态学等交叉学科,综合学科优势,打造研究平台,满足 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的需要。

(三)学科应用成就 1、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省域旅游规划发展总体规划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山大学,2006年 《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南京大学,2004年 (2)重点旅游区域总体规划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山大学,2007年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山大学,2007年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山大学,2006年 (3)重点旅游城市总体规划 《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大学,2005年 《西安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中山大学,2008年 2、世界遗产保护 201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 讨论通过了由广东丹霞山、湖南良山、福建泰宁、 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 的“中国丹霞”系列自然遗产,中山大学地理科学 与规划学院彭华教授担任申遗专家组组长,全面负 责技术工作和指导各提名地基础研究,申报文本和 管理规划编制,提名地综合整治之外,还承担了申 遗总文本和系列遗产地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对黄山世界 遗产地的长期跟踪研究对于黄山自然遗产和西递、 宏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旅游标准化的建设 在2010年成立的第四届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中,来自北京大学的吴必虎教授、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牛亚菲教授、南京师范大 学地理学院黄震方教授三位旅游地理学者都成为旅 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委托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中心主要参与编写了“国 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 2008年国家旅游局委托吴必虎教授起草编写了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 4、与WTO合作促进中国重点旅游区域可持续发 展 2005年,世界旅游组织在阳朔设立旅游可持续发 展观测点,并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负 责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监测工作开始。

2010年,中山大学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建设“联 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 心”,并设立在中山大学。 5、政府与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2009年,中山大学为开平领导干部旅游发展与管 理高级研讨班开课。

2010年,中山大学与九寨沟管理局合作进行了中 山大学旅游管理培训,九寨沟管理局32名中层干部和优 秀员工参加了此次培训。

6、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高层次旅游论坛 中山大学与广东省旅游局签署了《紧密合作框架 协议》,并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承办了 “广东省旅游发展论坛” 、“广东国际旅游合作高 峰论坛”和“2010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典暨广 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三次高层次旅游论坛和节事活动。

三、国外研究进展及中外比较 (一)国外 1、旅游与“地方” (Tourism and Place)研究进展 国外主要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游客的地方感 知;游客的地方想象(imagination of place)对实地消 费行为以及相应的遗产地保护开发的影响;遗产旅游发 展中的国家与本地居民互动;旅游发展对居民地方认同 (place identity)、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等 的影响;旅游发展中的地方表征(place representation);旅游发展与地方(城市)再生、更 新等。

2、边界∕边境旅游(Tourism and Borders) 在边界∕边境的旅游地理学研究中,跨界旅游地 (cross-bordered destinations)的合作及其治理、边 界∕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的社区感知与影响、边界∕边境地 区的旅游者行为等成为最近的研究焦点。

3、旅游与房地产∕第二居所(Tourism and Real Estate ∕ Second Home) 目前国外关于旅游与房地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 房产对目的地吸引力的贡献等方面;旅游与第二居所的 研究主要集中于度假旅游地第二居所的社区居民感知、 第二居所的景观意义、第二居所对目的地社区居民迁出 的影响等方面。

4、中国旅游研究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全球旅游中的 地位日渐明显,中国旅游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热 门话题。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的进展集 中于社区(遗产)旅游和旅游的空间分异两个领域。

具体而言,旅游发展的社区感知、态度和影响,乡村 旅游社区的权力关系以及遗产旅游中的国家与居民互 动等,是最近社区(遗产)旅游研究的主要议题;而 中国旅游网站的地理空间分异、国际游客门户城市选 择的跨文化差异、入境游客的空间模式等则是近期旅 游空间分异的研究领域的议题。

(二)国内外研究比较 1、研究类型结构比较 国外旅游地理学中纯理论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 也有一些实践∕应用导向较强的研究(如目的地营销等), 但这些实践∕应用导向的研究大多建立在较强的理论分析 的基础上。

由此反映中国旅游地理学可以发现,中国旅 游地理学研究依旧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既有纯学术 研究,也有大量的旨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应用性∕实践性 研究,且注重应用价值的研究占据相对的主导地位。

2、研究领域比较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日趋多元化,如政治地 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 科的理论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日渐丰富和成熟。

因此旅 游地理学研究也更好地整合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框架和 理论体系之中。相比之下,中国旅游地理学则在相对地 保持传统领域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实现研究领域的多元 化。这些传统的领域主要包括旅游者行为研究、社区旅 游、滨海旅游等;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覆盖了旅游发展 中的权利关系、社区增权、产权与旅游发展等具有政治 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色彩的议题。

3、差距正在缩小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开展,中国与国外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差 距正在不断缩小。

这种差距的缩小主要体现在研究的选题和研 究方法、手段等方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外旅游地理学新兴 研究议题在中国的引介,国内旅游地理学界也逐渐开始关注纯 学术研究的议题,如旅游与地方感、权力关系与社区旅游发展 等,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手段也不段地在研究中得以运用, 如GIS分析、影像分析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迅速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旧 是优先考虑的重点。

因此,以指导实践为目标的研究将继续占 据主导,旅游地理学也概莫能外。正如下文将指出的,为探索 真理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必将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和学科 的日渐成熟而受到更多的重视,毕竟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关乎学 科的命运。

四、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学科视角趋于多元化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视角呈现多维视角,既包括经济 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系统科学和城 市规划等学科视角和理论工具,也融汇了地理学科内部 的自然地理、地貌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历史地理、区域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理论方法。

未来,旅游地理学学科视角继续呈现多元化趋势,在不 断深入已有视角的同时,继续向政治学等方向拓展。

跨 学科、多视角的发展产生旅游地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增 强了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张力和解释力。 2、学术规范更加得到重视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已经得到 普遍重视,但研究成果的知识贡献问题还是没有很大的 改观。

一方面,尽管学术规范得到重视,但各学者对学 术规范的理解并不一致,规范的标准存在争议;另一方 面,旅游地理学研究普遍缺乏“研究问题” 3、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到创新 研究方法不断多元化、复杂化、学科外部和内部交 流不断地增多,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到创新,旅游地理学 走向“精确研究”。

4、国内外研究的差距不断缩小 国内外研究的差距不断缩小主要体现在旅游地理学研 究方法和技术上,而从研究的价值取向、研究的观念和 研究的领域来看,在不同的价值尺度下,很难说国内外 研究存在差距,只能说存在差异。

在实用主义价值观下 的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侧重于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实际问 题,从早期的自然地理学倾向发展到目前具有更丰富的 经济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的色彩,区别于国外社会和文 化倾向。

5、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趋于完善 在早期旅游地理学理论基础上,新一代学者借鉴相 关的理论成果,通过广泛调研和综合基础上进行理论概 括和理论抽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旅游地理学理论在 总结、修正和深化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科理 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完善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旅游地理学展望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地理学的需求 一方面,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产生新问题、新情 况和新趋势,要求旅游地理学者从基础理论出发,不断 深入研究旅游业,指导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理学展现 出较强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 展面临新的情况,刺激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扩展了新 的研究领域,旅游地理学发展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更加 具有解释力。

2、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所呈现的行业管理、旅游 影响、主客关系、社区发展、城市发展等问题为旅游地 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并深入相关领域的研究,更 加侧重于制度、经济方面的探讨。

新兴的研究方向则主 要覆盖了旅游发展中的权利关系、社区增权、产权与旅 游发展、旅游与城市发展、旅游与社区发展等具有政治、 经济色彩的议题。与此同时,旅游地理学传统的游客流 和游客行为空间研究将引入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和方法, 呈现行为地理学倾向。

3、理性主义的回归与旅游地理学的未来 进入21世纪,旅游地理学所呈现的理性主义回归是 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是一 个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学科成熟的表现。

理性主义 价值取向对旅游地理学理论建构和学术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所呈现的理性主义是小范围、被动式的学科趋势。 该趋势的持久性和深入性取决于外部价值尺度和内部制 度标准的变迁,还取决于旅游地理学者的学科精神和学 术态度。